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拜登面临“分裂政府” 5大经济难题等着他

www.creaders.net | 2020-11-08 09:09:36  ETtoday新闻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国民主党人拜登(Joe Biden)胜出2020大选,即将成为第46任总统,但共和党在国会选举中取得关键胜利,把持参议院多数席次。随着外界纷纷关注拜登未来4年的任期,许多分析家指出,“分裂政府”的情况可能形成巨大挑战,导致他的政策计划窒碍难行。BBC也整理出拜登在美国经济方面将要面临的5大困境。

一、拜登将如何拯救美国经济?

华府预计推出更多疫情纾困资金,国会谈判却陷入僵局,因为共和党否决民主党提出的支出计划规模。共和党曾经表示,川普将获得最终胜利,但若拜登胜选,将在对方就职前达成协议。如果该协议未能达成民主党期望,或者经济复甦不如预期,温和派的拜登还能寻求多少协助呢?

拜登在竞选期间提议免除学生贷款,增加退休人士的社会安全保障补助,并替小型企业提供资金;更有野心的政见包括在基础建设、公共交通与干净能源领域投资2兆美元。但是,共和党人可能会更坚决反对“民主党白宫”提出的支出提案,这肯定会是一场硬仗。

▲拜登竞选期间承诺逆转川普许多政策。(图/路透)

二、拜登将如何解决不平等问题?

随着美国的收入不平等问题恶化至50多年以来最严重,自由派纷纷呼吁针对富人加重课税。根据民调,此提议广泛获得公众支持。

拜登在竞选期间喊话,要逆转川普2017年签署的减税政策部分内容,承诺将企业税从21%提高至28%等等。外部组织估计,上述改变可能在未来10年替华府筹措超过3兆美元资金。

美国国债如今因疫情冲击而成长,政府增加收入可望成为受欢迎的政策。但是,共和党与商业团体必定激烈反对提高税率,他们主张,此举将伤害经济。在经济岌岌可危的情况之下,拜登是否还会费心推动此议题呢?

三、拜登能够说服美国人针对气候变迁采取行动吗?

拜登提出一套全面环境政策,包括针对可再生能源研究投资4000亿美元,加强汽车污染管制,打击污染企业,建立5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并在2035年前减少发电厂碳排放,被认为是美国总统候选人最具有野心的提案。共和党人却警告,上述计划将“葬送”美国经济。

川普政府将公共土地开放给石油鑽探,大幅松绑环境监管政策,离开《巴黎协定》等国际组织。因此,拜登只要努力执行部分环境政策,都将成为逆转上届政府决策的重大改变,但他会首先考虑哪些提案呢?

▲川普任内最知名的经济政策就是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四、拜登会结束贸易战吗?

川普在贸易政策方面“咄咄逼人”,不仅对中国发起贸易战,攻击传统盟友,批评国际组织,也针对各国徵收新的边境税。拜登必将寻求重新定位,再次确立美国在国际舞台上身为盟友与领导者的角色,但实质上的差异引人关注。

国内方面,拜登誓言重振美国制造业,更强硬要求政府采购“购买美国货”,但这可能违反国际贸易法规。

中国方面,拜登承诺“积极”应对与行动。外界预期,他短期内不会取消川普时期施加的关税。正如BBC先前报导指出,“不论谁胜选,中国不预期获得任何好处”。此外,他也支持针对未履行环境义务的国家徵收关税。

拜登政府可能不会再像前任者一样,批评国际组织与传统盟友,但一些紧张局势仍将持续。具体来说,与英国可能更难达成贸易协议。因为拜登明确表示,此协议不是优先顺序的问题,而是取决于脱欧如何影响爱尔兰边境。

▲美国Google、苹果、脸书与亚马逊被视为4大科技巨擘。图为脸书Logo。(图/路透)

五、拜登会拆散大型科技公司(Big Tech)吗?

美国科技巨擘的一举一动在全球受到密切关注,左右派政治人物都呼吁实施更严格的垄断与消费者隐私规范。

拜登批评脸书与其他科技公司未能有效处理仇恨言论与假消息,支持修改法律,要求科技公司必须对于平台上发布的内容负责,也同意将拆解大型科技公司作为“最后手段”。

然而,拜登与贺锦丽大致上针对该主题“异常沉默”,他们的竞选网站上就没有提及相关议题的立场。

虽然正在讨论中的改变,需要国会批准才能付诸行动,但白宫也握有重大的权力,能够实施垄断调查,执行隐私权与其他规范,决定是否仿效他国针对科技公司徵收更多税务。那么,拜登夹在民主党自由派的压力与国会共和党人的侷限之间,将会支持科技管制,或者搁置此议题呢?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以哈战争
11
李克强
2
俄乌战争
7
巴黎奥运
12
中国爆雷
3
中美冷战
8
三中全会
13
李尚福出事
4
万维专栏
9
中共两会
14
秦刚失踪
5
美国大选
10
台湾大选
15
火箭军悬案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