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中国神童入美国籍被骂 为中国带回20多位博士

www.creaders.net | 2021-12-22 16:16:06  世界华人周刊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墙内自媒体世界华人周刊文章:1988年,四川小伙高华健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并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工程学博士学位。

这原本是一件大喜事,可远在家乡的父母和他在西安交大的老师们的心情却无比惆怅。

因为从毕业那一刻起,高华健就决定放弃自己的国籍,转身去当一个美国人。

也因为这个举动,高华健成为了无数人唾骂的对象,那么后来的他怎么样了呢?

01

1963年,高华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在很小的时候,高华健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学习本领,从入学那刻起,他的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

1978年,年仅15岁的高华健在老师的建议下,提前参加了高考,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他也是同届新生中最年轻的一位。

由于年龄小,高华健与同学之间没有什么共同话题,私下里他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朋友。他索性放弃了社交,将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

大学四年,高华健不骄不躁,求知欲非常强,待在图书馆的时间甚至比在宿舍的时间还要多。

生活中低调到没有存在感的他,却总能在公布成绩时一鸣惊人,在数学和物理两个学科上他更是佼佼者。

1982年,高华建在西安交大的本科生涯即将结束,再三考虑下,他向父母提出了出国留学的想法。

“在当时那个年代,即便是国内最好的科研环境,也跟美国等发达国家有着很大差距”。

虽然年纪不大,但高华健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父母也选择尊重和支持他的意愿。

从交大毕业后,高华健又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开启了留学生活。

进入哈佛大学后,高华健真切地感受到了世界名校的便利和优越,很多实验设备若是在国内,老师都要排队去申请,在哈佛学生都可以无限制地使用。

在哈佛的这几年,高华健接触到了最前沿的工程力学研究方案,无数的新知识朝他奔涌而来,让他兴奋不已。

和读本科时一样,在哈佛求知若渴的高华健,学习起来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在校期间,他曾发表了多篇颇具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哈佛的老师们都对这个“中华神童”另眼相看。

仅用了两年时间,高华健就取得了硕士学位,并在四年后又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工程学博士学位。

只是没人会想到,在哈佛深造的这段经历,让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02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固体力学是各个国家重点研究的领域,人才缺口巨大。

所以,在还没毕业之前,高华健就同时接到了中国科学研究院、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德国斯图加特金属研究所发出的邀请函。

回去报效祖国还是留下来继续深造?

高华健也曾有过犹豫。

而就在父母到处分享儿子即将回国的喜悦时,高华健做出了决定,接受斯坦福大学的邀请,去该校担任助理教授,并同意加入美国籍。

因为这个选择,高华健一度背上了忘恩负义的骂名,朋友和同学不理解他,父母甚至觉得他被美国人蛊惑了,忘了自己的根在哪。

不过,高华健对于负面批判丝毫不在意,在他心里,科学永远是无国界的。

在斯坦福大学工作了5年,高华健又来到德国的Max-Planck金属材料研究所当所长,他的研究覆盖了航空航天、二次能源、电子信息等诸多领域,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认可。

2012年2月,高华健因其在微观力学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成功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15年,高华健入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截至2019年7月,高华健已经累计获得中美德三国五个院士的称号,放眼全世界,能够达到这样高度的人,少之又少。

至于当年的那些流言蜚语,早就在一个又一个研究成果中消散了。

最重要的是,高华健虽然加入了美国籍,却从未忘记过祖国。

03

虽然人在美国,高华健还是会抽空与国内科学家们进行交流,他先后在国内发表了100多篇学术报告,被学者和科学家们争相引用。

除此外,他还为祖国培养了20多位博士。

期间,有很多学生也跟高华健当年一样,被发达国家的科研实力深深吸引,表示想要留下来。

但高华健却经常劝这些学生们,学成之后要回去报效祖国,他说:“国内的科研环境和基础设施已经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正是你们可以回去发光发热的阶段”。

高华健不后悔自己当年的决定,但也相信如今的中国。

在他的影响下,很多学生毕业以后,都投身到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中去,在各行各业大放异彩。

这其中,最受高华健引以为傲的学生就是王翔博士。

2003年毕业回国后,王翔先后参加了五次载人飞船与飞行器的研制任务,他不仅是神舟飞船的总设计师,也是中国天宫空间站实验室系统总指挥。

如今,高华健每年会在国内工作两个月,无论美国那边的工作有多繁忙,他还是坚持与国内各高校举办学术交流会,与学者进行学术讨论和合作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曾经这么评价高华健:

“他的求学历程,是一种积极上进的过程,将事业与兴趣结合起来,不断努力奋斗取得成功,他是所有年轻学者和教师们学习的榜样。”

高华健不是不爱国,他只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当年,留学生归国潮中,杨振宁先生同样没有回国而是决定留在美国搞研究,最终研究出了“宇称不守恒”和“规范场”,并一举拿下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晚年时的杨振宁回到了祖国,为中国引进了许多高端人才,还组织建立高等研究院,呼吁为清华大学募集科研经费,让中国的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0


热门专题
1
苗华被抓
6
美国大选
11
台湾大选
2
川普
7
以哈战争
12
李克强
3
俄乌战争
8
巴黎奥运
13
中国爆雷
4
中美冷战
9
三中全会
14
李尚福出事
5
万维专栏
10
中共两会
15
秦刚失踪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