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在美国的这些华人:先走先死 慢走慢死 没走赚死

www.creaders.net | 2022-02-03 15:58:54  黃文局 | 1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我采购时间都是利用圣诞节前与过年期间,因为中间会关店休息数日,所以我离开,影响业务不大。至于时差,那里顾得了?再累,也要拼。

因为时常不在,我回家,狗还对我狂吠,以为是外人。

有一次最惨,到台湾、香港、韩国、中国,旋风似的采购之后,赶回纽约,时差12小时,日夜颠倒。两天后,飞到法国巴黎,朋友到机场接我,立即开车到欧洲塑胶中心(苏黎士旁边小镇)采购法国发夹,回到巴黎,已是半夜一点,隔天早上八点飞机回纽约,回到纽约下午三点多,立刻赶到公司上班,几乎垮了,因为,由台湾回纽约,时差十二小时,马上前往巴黎,又有时差七小时,身体调适不过来。

分店愈来愈多,不可能一人“专权”统管,必须“授权”分管,但授权不当变“滥权”,这在另章细说。

我的公司分布加拿大、南美洲、美国洛杉矶、休士顿、迈阿密、墨西哥边境,南美洲巴拿马科隆、加拿大多伦多、蒙特娄、温哥华(主管车祸去逝,派不出人,关门,赔死)等。销售、财务、员工(蒙特娄说法语,巴拿马说西班牙语)当然由当地主管负责,采购则由纽约统筹才发配各地,因为,这样才有量可以达到杀价效应。后来,分公司反应,好卖的订太少,不好卖的订太多(废话,那个公司,那种货不是这样?)。有些东西不符当地需求,这是对的,加拿大人与西班牙人的品味当然不同,即使美国、纽约、洛杉矶、休士顿的喜好也有差异。

所以,有的公司就80%产品由总公司集中采购,20%放手给地方主管采购,采购的东西对不对是另外一回事,有采购权就产生回扣的问题。反正,任何制度没有十全十美的,只能因地、因时制宜。总体衡量,正面大于负面的政策就可以了。否则,因噎废食,什麽事都不必做了。正如蛋糕要放点防腐剂,拉长存储时间,但是,防腐剂放太多,这蛋糕还能吃吗?

我把采购权也放手给当地主管,他们就不可以再抱怨,自己买来,自己负责卖出。买的东西品味不合,数量不对,全部是他的责任,不要再怪罪总公司。不过,销售权、采购权、财务权、人事权,全部放手给当地主管,时间一久,弊病丛生,最常见的是采购回扣问题,这几乎是每个公司都要面对的头痛。最严重的是,你什麽都交给他了,客户他比你熟,市场他比你懂,可以在附近开一家店与你竞争,杀你的价钱,抢你的客户。所以我开店一定先买下房地产,即使经理另开一家,原店总有“店底”(Good Will),至少有一部老客户会回来,再来,就看新主管的“撇步”了。。

有很多大公司靠品牌保护公司的利益,譬如,三星、福特、IBM、迪士尼乐园等,员工离开,总不能盗用公司品牌。

有的公司除了“公司品牌”,还创立“产品品牌”或申请专利。

珠宝业或杂货业,很难建立品牌,像潘多拉“Pandora”(丹麦公司),大卫·雅曼  “Davia Yurman”(美国犹太人)、第凡内“Tiffany”(有名的电影第凡内早餐就在纽约第凡内珠宝店总部拍摄,川普总统住家正隔壁)等是异数。因为,珠宝是流行产业,流行如流水,必须一直推陈出新,没有客户忠诚度。所以很难注册专利,如药品等,即使是药品,专利权最多也只十七年。

既然不得不放手授权给地方主管,也无法用专利等方法保护公司利益,唯一能守护关卡的,就是房地产。

房地产是我唯一能控制的。生意日日见财,但不一定赚钱,但房地产在你睡觉时也在增值。几乎所有犹太生意人,最后一定跨足,甚至全部押在房地产,道理在此。一方面可以保护生意营运,一方面,随著时间增值。

房地产每个月要支付货款利息、房地产税、保险、维修等费用,没有固定收入,怎麽支应?日常生意的现金流量(Cash Flow),正好派上用场,二者相辅相成,如果不过度槓杆,这是最稳健的经营模式。依犹太人成功模式,初期租店作小生意,累积足够资本,就要买下本店房地产。累积了更大资本,甚至缩小生意规模,更大力投入房地产,甚至关掉本业,纯粹经营房地产。

我在鑽石中心47街隔壁的46街买下一栋楼,因为那里是巴西人游荡的地方,我想方便作他们的生意。当时我的名声不小,大东山(台湾)及另一台湾人也跟进在我对面及附近买楼,他们的房地产,三十多年来,都已涨价几倍。我的楼正隔壁,有一犹太大财团想要独霸鑽石中心,买了好几栋楼,并打通46与47街,盖成30几层的大楼,这样阻挡了我的阳光与空气,根据纽约的“空气法规”(Air Right),必须取得我的同意,犹太建商出价100万美元,谈判几个月,300万美元成交。我为了省所得税,不收那300万美元,反而给他50万美元,跟他换了42街他盖的两间价值大约450万美元的高级公寓,公寓可以收租,也会增值。这空气,换得值!

事实上,后来房地产赚的钱反而超过本业。三十多年前,纽约各地,房地产都非常低廉,但我作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不想经营房地产,我当时以为,台湾有一些因房地产而致富的“田侨仔”,口袋满满,但是脑袋空空,他们可以穿著蓝白拖去舞厅,呦喝像大爷,这种“天下掉下来的财富”(Wind Fall Fortune),不足羡慕,更不令人钦佩。

我原本认为财富必须“智取”,结果大错特错!四、五十多年前去美国的台湾人都是一流人才,后来的发展结果是“先走的先死、慢走的慢死、没走的赚死!”,在美国那些一流学者,过的是安逸稳当的生活,但不可能过像在台湾的奢华浮夸的日子。

因为台湾股市,竟然由600多点飘过一万多点,房地产由一坪几万涨到百万以上,人人麦克麦克。美国台湾人多数是“由手到口”、“Hand to Mouth”,拿到手就用光的“月光族”的薪水阶级,付了房贷、车贷等就所剩无几,如果有两个小孩同时上大学,那更捉襟见肘。所以美国台湾人回到台湾,大多头低脸惭,因为,没跟你比“脑袋”,大家看的是,你的“口袋”!(第12篇完)

   11


当前新闻共有1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kshdjj 2022年02月03日 19:39
麦克麦克老上海,中共的策略是 “一年一换地方与人手岗位”
实用资讯
热门专题
1
何卫东
6
中共两会
11
苗华被抓
2
俄乌战争
7
大S
12
美国大选
3
川普
8
中美冷战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AI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