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中国福耀玻璃厂在美国被查

www.creaders.net | 2024-08-07 21:41:15  美国之音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7月26日,包括美国国土安全部在内的多家美国执法机构对俄亥俄州福耀玻璃工厂在内的28个地点进行调查,作为对“金融犯罪和劳工剥削”等指控的调查的一部分。

美国之音记者询问了负责该调查的国土安全部下属的国土安全调查署公共事务官员罗伯特·古恩(Robert Gunn)。他8月7日在邮件中表示:“这项调查仍在积极进行中。我们欢迎公众继续对此案提供协助,我们将继续致力于追踪事实,并在法庭上陈述我们的案件。”他还鼓励有线索的民众通过电话或电邮与国土安全部调查署联系。

当地媒体发现房屋中居住条件恶劣

罗伯特在邮件中表示,作为正在进行的刑事调查的一部分,国土安全调查局特工与国税局刑事调查局和其他执法机构合作,于7月26日在福耀玻璃美国公司和代顿地区的其他27个地点执行联邦搜查令。特工在现场调查了与金融犯罪和劳工剥削相关的指控。代顿(Dayton)、自由镇(Liberty Township)、迈阿密斯堡(Miamisburg)、莫瑞恩(Moraine)和西卡罗尔顿(West Carrolton)都有大量执法人员。

据当地媒体《代顿每日新闻》(Dayton Daily News)报道,在7月26日的搜查之前,莫瑞恩的本地居民已经注意到了一些异常。根据报道,这些被搜查的房屋中挤满了人。单户住宅内有十几人或更多,甚至一栋住宅内有二十多人。白色的货车时常来到这些房屋门前,接送身穿工作服的居民。房屋中的居住条件也令人担忧,人们在院子里洗澡。

住在遭到搜索的房屋对面的玛丽亚·豪兰(Malia Howland)在接受《代顿每日新闻》的采访时表示,因为该房屋没有窗帘或者百叶窗,所以她看到了房屋内的居住情况。“除了双层架子床什么也没有,房子里很恶心,垃圾到处都是。”

资料照片:福耀玻璃集团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分厂工人在工作。

代顿每日新闻的记者前往这些房屋调查时,里面的居民们或者说他们只会说中文,或者表示无法回答问题。记者从一间开着门的房屋中看到了厨房里面堆满了盘子,天花板上挂着的黏蝇胶条上满是虫子。

潜在的人口走私,劳工剥削正是此次调查的重点。

当地华人表示涉案工厂可能雇佣非法劳工

记者联系了在俄亥俄州当地的华人社群,该调查在当地的华人社群中也引起了广泛讨论。

40多岁的华人张玲(化名)表示自己曾有朋友在俄亥俄州的福耀玻璃工厂工作过,出于保护隐私的原因,她并未透露该朋友是否仍在此工厂工作。

她告诉记者:“雇佣非法移民是肯定的,发工资用现金,工作强度很大,每周都要加班,晚上还要on call。”她表示该朋友也曾问过她是否要去福耀玻璃工作,那里时常缺员工。“因为工资也不高,有时候一周要工作60到70小时,有时候中午晚上到了饭点,突然要赶工,那也不能走”。

根据张玲的叙述,不少在福耀玻璃工作的员工都是福建华人,因为该公司总部在中国福建,所以福建人占据了工厂中不少管理职位,也经常介绍老乡入职。底层的工作因为薪水和时长的原因,要招到愿意长期工作的美国本地人比较困难,而少数薪酬丰厚的行政管理岗位则比较受美国人欢迎。

记者无法独立核查张玲所说是否属实,而向福耀玻璃所发的询问邮件也并未得到回复。

福耀玻璃表示并非此次调查的目标

福耀集团就该搜查发布公告称,福耀美国主要是配合美国政府机构针对一家第三方劳务服务公司正在进行的调查工作,福耀美国被告知并非该调查的目标。福耀美国将全力配合美国政府机构的调查。搜查结束后,当日就已经恢复正常作业,目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记者就该调查是否与福耀美国无关,仅针对第三方劳务服务公司向国土安全调查署公共事务官员罗伯特·古恩核实,但罗伯特在邮件回复中并未回答该提问。

福耀玻璃美国工厂于2014年设立,2015年投入运营,2016年10月投产。该工厂也是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美国工厂》(American Factory)的主角。该纪录片由美国前第一夫妇巴拉克·奥巴马和米歇尔·奥巴马成立的高地制片公司(Higher Ground Productions)参与制作,讲述了福耀玻璃美国工厂雇佣了两千名美国人之后,中国雇主、中国外派员工和美国员工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工厂领导与想要成立工会的美国工人之间的冲突。美国员工无法适应报酬微薄,劳动强度大且重复性强的工作,惊讶于工厂中并不完善的安全生产防护措施,中国员工则无法忍受美国员工的低效。纪录片体现了两国的文化差异和由此带来的冲突。

根据张玲的讲述,近年来,福耀玻璃美国工厂努力招聘本地的华人群体,特别是福建人,似乎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文化差异和冲突。

曾任世界银行亚洲地区首席经济学家的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亚洲项目的资深研究员黄育川(Yukon Huang)博士在接受美国之音电话采访时提到了美国能够从事制造业的人才不足。“现在美国没有足够的有经验的制造业工人,来有效完成这些工作。”

他表示现在的美国人向往的工作是软件工程师、金融界从业者、医生等,也并没有经历过与制造业相关的培训。这些拿着美国政府的补贴来到美国建厂的公司很难招到合适的工人。

他说:“美国人想要的工作是能支付七万到八万美金(年薪)的,但这些制造业工作能提供的薪水只有三万到六万美金”。

福耀玻璃在美国的投资建厂仍然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肯定。位于铁锈带俄亥俄州的代顿市曾经有庞大的制造业,但随着制造业从美国逐渐转移到中国等其他国家,这里的人口逐渐减少,工作机会也越来越少。而福耀玻璃则为当地提供了难得的就业机会。

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于去年被美国国际领袖基金会授予“杰出制造业贡献奖”。

中国资本进入美国市场的机遇与障碍

曾在中国执业的律师刘绍晨现在美国从事锂电池行业的工作,他向记者表示,因为美国和中国在劳动法规和执法上存在许多差异,在派遣中国员工来美国工作,和在美国本地招工时,时常会遇到困难。

他告诉记者:“很多企业出海落地后的运营本土化也遇到障碍,在企业文化和用人习惯方面,并不能很好适应美国的商业规则、工作习惯,在政商关系上也缺乏与相关机构、当地政府的良性沟通。”他特别提到美国的法律注重保护雇员的利益,对于每周超过40小时的工作部分应该支付不低于1.5倍工资的加班工资,反歧视等条款执行起来都很严格,而这些可能是中国雇主会忽视的方面。

在分析本次搜查时,他提到第三方劳务公司既可能是劳务中介,也可能是中国通常被称为劳务派遣(Dispatched Employment)的公司。

他解释道:“通常劳务中介只提供劳动者介绍,不参与建立劳动关系,相应的雇主对劳务中介介绍的用工身份等有自行核查的义务。而如果是劳务派遣,在美国则主要是指雇员租赁公司(employee leasing company)或专业雇主组织(professional employer organization, PEO),法院可能会根据客户公司对派遣员工是否具有 “控制权”(right to control),培训投入、重要程度、时间长短等因素,从而认定客户公司与派遣公司构成共同雇主关系,且客户公司也可能对派遣公司单独从事的不当劳动行为承担责任,尤其是客户公司知道,或应该知道其他雇主的非法行为,并且默认相关不法行为,没有抗议或没有依据合同实施抵制。”

中国企业仍看好出海来美国投资

今年以来,已经有包括TikTok, Temu(拼多多旗下经营跨境电商的子公司)在内的在美国发展的中国公司在美中关系恶化的大环境下遇到挑战。此次福耀玻璃遭到搜查,也引发了中国商界是否仍然需要前往美国投资或者建厂的讨论。

自2008年起在中国经营投资基金的资深风险投资人杰弗里(Jeffrey)则表示,当前,仍有不少中国企业有进军美国的意愿。他提到,一方面因为中国经济疲软,不少中国公司的主要市场就是在欧美,另一方面,因为美中关系恶化,许多公司也担心美国会增加针对中国的关税壁垒,而在美国设厂的话,可以在继续服务美国客户的同时,规避未来被加收大额关税的风险。

从事锂电池产业刘绍晨也表示,出于中美紧张的政治关系,拜登政府在执政初期就出台了几项关键政策,以鼓励美国在一些关键领域,尤其是新能源领域,建立本土供应链。他说:“锂电池是最近热炒的中国出口‘新三样’之一,中国从最上游锂矿到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及电池封装具备很成熟、系统性的供应链优势。近年,已经有很多国内锂电池行业龙头如国轩高科、亿纬锂能都宣布在欧美建厂,投资方式或者独资、或与本土企业合伙,也有如宁德时代目前主要是技术和设备输出。”

杰弗里认为中国企业在美国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因为TikTok, Temu, Shein等高知名度企业的遭遇而被放大了,但实际上,有许多并不广为人知的中国企业在美国发展地非常平稳、顺利。

他说:“大部分的企业都不会做到像TikTok啊、像Temu啊、像Shein这么大的规模,这么大的影响力。所以大家有时候会把目光聚焦在几个巨头身上嘛,然后会把这个事情就想的有点严重,实际上对于大量的中小企业来说,他们出海到美国,也不影响到国家安全这些层面。而且他们本身体量也都不是很大。”

他表示,美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出海到美国的中国公司需要注意法律合规,有必要的时候请专业的律师团队,但总体上来说,中国公司出海到美国进行发展仍然是一个不错的商务策略。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以哈战争
11
李克强
2
俄乌战争
7
巴黎奥运
12
中国爆雷
3
中美冷战
8
三中全会
13
李尚福出事
4
万维专栏
9
中共两会
14
秦刚失踪
5
美国大选
10
台湾大选
15
火箭军悬案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