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关税正开始冲击美国肉类出口,其中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的规模高达1.2万公吨,创下自2020年以来最大纪录。美国肉类出口协会(USMEF)副总裁博罗尔 (Erin Borror)表示,这些猪肉产品是专门为中国生产并标示的,难以重新调配至其他市场,而中国对猪内脏等副产品的需求极大,其他市场无法完全取代这个需求。
USMEF指出,由于中国对美国“对等关税”的报复行动,目前美国猪肉及猪副产品面临的有效关税率已达 172%,而美国牛肉及牛副产品的税率也高达 147%。农业贸易公司Global AgriTrends创办人、经济学家斯图亚特(Brett Stuart)指出对美国猪、牛和家禽产业而言,中国市场在目前关税结构下,实际上已被关闭。
博罗尔指出,这些出口到中国的美国猪肉产品,是专门为中国生产并标示的,这使得取消订单后的转运更加困难,因为这是“不含”莱克多巴胺的产品,再加上包装袋与箱子上都印有中国标签,有鉴于这类产品生产成本高、专为中国打造,因此难以重新调配至其他市场。此外,中国有独特的产品需求,其他市场无法完全取代。
数据显示,中国是猪内脏等猪副产品的主要买家,博罗尔估计,若失去中国市场,以猪副产品来说,每头猪将损失约8至10美元,全年总损失恐达10亿美元。
斯图亚特认为,通常当一个市场需求放缓或关闭,另一个市场会补上来,重新找到平衡,但中国是个例外。因为中国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购买的产品,中国购买猪颈骨、猪头、猪脚、猪尾巴、猪肠等各种内脏副产品部位,中国实际上是唯一一个接受这些东西的市场,“问题是,出口商现在该怎么处理这些产品?”
尽管其中有些产品会被退回拿去做饲料处理,但斯图亚特说,此举价格远不如出口到中国所获得的报价。他指出,这种情况对屠宰业者的利润打击最大,这类副产品价格下跌会直接影响它们的利润。
中国上周取消美国猪肉订单的规模高达1.2万公吨,创下自2020年以来最大纪录。图为放在上海冷藏仓库的进口美国猪肉。(彭博)
不过斯图亚特认为,此事不足以摧毁美国猪肉市场,只是对于屠宰与加工业者的利润空间来讲,会受到压缩,也可能会产生连锁效应并反映到活猪价格上。展望未来,斯图亚特表示,美国猪肉产业有理由保持乐观,因为近期猪只期货价格的上涨,对美国猪肉业者来说,今年将会是相当不错的一年。
斯图亚特说:“我们(美国)的猪肉出口还没到全面崩盘的地步。市场上仍有旺盛需求,美国在生产成本上非常有竞争力,我坚信接下来2到3个月内,会看到一些新的贸易协议。”斯图亚特同时对于进一步开放越南和菲律宾市场抱持希望,也包括可能与澳洲就其对美国猪肉的烹调要求进行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