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AI巨头抛下250员工 引爆硅谷创业圈怒火

www.creaders.net | 2025-07-27 13:54:40  商业周刊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AI新创独角兽Windsurf,被OpenAI收购的谈判破裂后。创办人竟然带著核心团队,直接跳槽Google,留下200多名曾为这间新创卖力、等待公司翻身的员工。这不是特例,矽谷的“新创信任契约”正被打破中。

想像一下,你辛苦工作多年,终于等到公司要被大厂以30亿美元收购的消息,正算著手中股权准备财富自由,一切却突然化为泡影。

这,正是AI写程式新创公司Windsurf员工们的真实遭遇!

28岁的印度裔CEO Varun Mohan,在OpenAI收购案破局后,竟然抛下250名员工,带著核心团队投靠Google DeepMind,引爆矽谷创业圈的道德争议。

独角兽一日变弃婴?

在Mohan的领导下,2021年才成立的Windsurf,短短4个月就吸引超过百万用户,且目前年营收已超过1亿美元,是美国成长最快的AI独角兽之一。

原先,OpenAI希望能以30亿收购该公司,但却这桩交易案却因OpenAI与微软复杂的关系而作罢。起因于微软担心Windsurf技术与自家GitHub Copilot产生冲突。

而Google则趁机出手,但提案让人跌破眼镜:不是收购整家公司,而是花24亿美元挖走Mohan与核心团队取得技术授权。

也就是说,Windsurf一夕间从独角兽,变成创办人带著核心技术离开的空壳弃婴。

幸好其对手Cognition出手收购,虽然价格据估计仅约3亿美元,但承诺“100%员工都将参与财务收益”,并免除股权行使限制。

Mohan弃船的决定,引爆了矽谷创业圈的怒火。

矽谷人齐声挞伐“船长弃船”

知名创投家Vinod Khosla在X上痛批:“Windsurf是创办人抛弃团队、不与员工分享收益的恶劣范例。我绝对不会再和这些创办人合作。”

这位身价99亿美元的传奇投资人,曾是OpenAI早期支持者,投资5000万美元。他将Mohan和WeWork极具争议的创办人Adam Neumann相提并论,强调“信任”在创业生态中的重要性。

收购Windsurf残局的Cognition执行长Scott Wu也加入批评行列,指责Mohan违反了创办人应该“与船共存亡”的行规。

另一间竞争对手,Replit执行长Amjad Masad在社群媒体积极招揽被抛弃的Windsurf员工。他痛批Mohan打破了矽谷的“社会契约”:“如果拼命工作最后还是可能被出卖,那还有什么理由加入新创公司?”

Google DeepMind。 美聯社

Google DeepMind。 美联社

另一方的辩护声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批评Mohan。Y Combinator执行长Garry Tan为他辩护,指出超过40名创始工程师获得7位数报酬,剩馀200人中,只有15名是去年才加入的工程师,大部分都是业务和营运人员。

Tan强调Mohan在极大时间压力下为投资人保住了23亿美元价值,并认为批评声浪过于严苛:“他们建立了伟大的东西,值得更多赞誉而非批评。”

尽管争议不断,业界仍认同Mohan在AI开发工具领域的贡献。他被视为“代理型IDE”(agentic IDEs)的先驱,这种工具将AI整合到整个写程式的过程中。

新型态并购的隐忧

值得注意的是,Windsurf的人才挖角案并非特例。

近期Character AI、Inflection、Scale AI都经历类似“分拆式收购”——大科技公司不收购整家公司,而是挖角创办人和核心人才,取得技术授权。

Scale AI被Meta以140亿美元买下49%股权并挖走创办人,但该公司上周裁员14%,还透露仍在亏损。

但这让新创员工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传统上,他们愿意领低薪、拿股权,每周工作100小时,就是希望公司被收购时能分享成果。

但如今,矽谷引以为傲的默契却岌岌可危。Alpha Partners管理合伙人Steve Brotman直言,这将成为趋势:“(因为)这比完全收购更快、更便宜、政治敏感度也较低,特别是在监管审查严格的环境下。”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