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季凡观点:2025年7月30日,美联储再次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焦点。 这次,在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的带领下,美联储选择维持利率不变,既未明确承诺降息,也不排除九月可能调整,展现出高度的政策弹性与审慎。
这种决策风格在金融圈引发多方评论,有人批评鲍威尔摇摆保守,但若从现代制度经济学观点来看,这种'什么都不说死',其实正体现了美国金融体系的成熟、透明与韧性,值得喝采。
本次FOMC最受瞩目的是有两位美联储理事投下反对票,主张应立即降息1码(0.25个百分点)。 这在近年极为罕见,亦是自1993年以来首次有两位理事同时表达异议。 这两位票委分别为 Michelle Bowman 与 Christopher Waller。 两人都认为,美国经济暗藏下行压力,持续观望的风险正在上升。
Voting against this action were Michelle W. Bowman and Christopher J. Waller, who preferred to lower the target range for the federal funds rate by 1/4 percentage point at this meeting.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公开分歧并未动摇市场信心,反而展现美联储决策机制的透明与成熟。 分歧不是弱点,而是制度活力的证明——让不同立场公开辩论,决策也因此更贴近经济现实。 美国社会与金融体系能接纳内部异见、公开讨论路线选择,正是其长期维持全球领先的重要原因。
美国经济两面镜:弹性应对多重现实
美国经济目前犹如两面镜,一方面资产市场创新高、AI投资热潮不断,家庭财富累积、部分科技与金融业仍在扩大招聘,主流媒体普遍乐观看待未来。 另一方面,劳动参与率低于疫情前,部分产业冻结人事,服务消费(如旅游、餐饮、饭店)连续三月下滑,低收入户信用卡支出减少,房市投资迟疑、库存增加。 结构性风险与机会并存,形成两个美国的现象。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Renaissance Macro Research 经济主管 Neil Dutta 指出:“失业率仅 4.1%,会让人对劳动市场真实状况产生错误印象。”实际上,想工作却未被计入劳动力的人数高于常态,许多劳工未见薪资成长,仅约一半产业有新增就业——这在历史上属于偏弱表现。 联储理事Christopher Waller两周前也曾公开点出这些隐忧。 (相关报道: 经济热议》美联储不降息! 但出现30多年来首次2张理事反对票,川普渗入Fed? | 更多文章 )
弹性不是摇摆,是现代制度的专业
许多人误以为鲍威尔的观望是不敢拍板,其实这正是高度专业风险管理。 若过早降息,万一通胀再起,可能得被迫升息,市场信心将重创; 拖太久又恐压垮劳动市场与消费。 只有观察更多数据,保留政策弹性,才能因应不断变化的局势。 鲍威尔强调,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应该等待未来两个月更多讯号。 这种做法,反而降低市场过度预期与政策错误风险,保障制度本身的弹性。
四大动力交错下的审慎决策
这场会议凸显了四股主要拉锯动力:
1.通胀与关税效应:新一波关税推高物价,通胀数据预期将上升,短期内成为降息障碍。
2. 劳动市场结构隐忧:失业率表面低,实际就业结构正恶化,部分产业转趋保守。
3. AI 投资与财富效应:高资产族群因房价与股市大涨,消费强劲,AI投资带动就业与新兴产业,但红利并非全民共享。
4. 消费降温:服务消费连续下滑,低收入户减少非必需性支出,显示底层消费压力攀升。
这些力量彼此抵消,使决策充满变数。 联准会能容纳分歧意见、保持弹性,是制度最值得肯定之处。
给台湾的启发:多元、透明、制度弹性
美联储公开分歧时,市场能理性解读并调整预期。 反观台湾央行,决策过程与委员意见并不公开,通常仅由总裁对外说明,外界只能揣摩政策方向。 表面一致反而限制了政策调整与社会监督。 台湾长期政策多偏向保护出口产业,却很少有公开讨论'台币不升值,房价就很难下跌'这一副作用,制度缺乏多元与透明,政策辩论也不够全面。
事实上台湾央行理事间即使有分歧,往往要等到卸任后才敢公开批评。 这正是《致富的特权》的缩影,作者吴聪敏作为前央行理事,卸任后直言央行长期阻升台币,实际是补贴出口,导致房价长期上涨与财富重分配。 这种结构性的沉默与垄断,使政策风险与社会矛盾被长期隐藏,无法形成健康的多元讨论与调整空间。
如果台湾能让分歧与多元观点制度化,不仅能强化政策弹性,也能及早发现结构性风险、避免陷入单一路径依赖,提升因应全球变局的能力。 制度真正的弹性,不是来自表面一致,而是容纳不同利益、允许分歧讨论与弹性调整。 这正是美联储值得台湾学习与肯定之处。
预留未来的选择权——制度现代性的体现
许多人以为'赌注'就是孤注一掷,其实鲍威尔真正的赌注,是为制度和未来预留空间。 在不确定环境下,关键是让弹性成为制度常态,多元讨论进入决策程序。 联准会两位票委的反对,不是分裂,而是制度弹性的展现——让不同声音被纳入政策讨论,使决策更前瞻。
对台湾来说,未来更需要少一些只保护出口产业的声音,多一些耐心与弹性。 唯有让多元意见在制度上有舞台,才能及早发现风险、提升政策品质,并强化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韧性。 这才是现代化制度最值得喝采的精神。
*作者季凡为 APcore Global Education 创办人、财经 Podcast“Two Money Lovers 经济学不是万能但有用”主持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张又侠出事?四中全会突传惊天变数 |
2 | 传习政治局表态不连任 李强接班 |
3 | 习耍赖张又侠掀桌子 退位剧本传出 |
4 | 少林寺方丈淫乱照外流 最早可追溯至这位女 |
5 | 中国女性的怒火在蔓延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大换血! 最新9常委名单传出 |
2 | 张又侠出事?四中全会突传惊天变数 |
3 | 胡温北戴河动手 建“特别小组”逼习交权 |
4 | 紧要关头 它狠狠捅了北京一刀 |
5 | 传习政治局表态不连任 李强接班 |
6 | 习耍赖张又侠掀桌子 退位剧本传出 |
7 | 中国科学家的惊人发现 在《细胞》发表 |
8 | 副部级的她,与高官丈夫双双落马 |
9 | 24岁中国籍游客落地不到24小时横死 后脑 |
10 | 少林寺方丈淫乱照外流 最早可追溯至这位女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