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挺董: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主要政绩
【万维读者网】香港大公报刊发行政长官董建华主要业绩。全文如下:
落实"一国两制"
中央全力支持香港回归祖国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近五年来?o以行政长官董建华为首的特区政府虽然面对许多困难和挑战?o但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下?o特区政府依照《基本法》施政?o认真落实"一国两制"?p"港人治港"?p高度自治的方针?o处理了各项属于特区高度自治范围内的事务?o对香港社会进行了有效的管治?o受到国际间的的广泛赞誉。
最体现"一国两制"的事例是港人内地子女居港权问题?o以董建华为首的特区政府依照基本法?o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的有关条文行使解释权?o在没有影响终审法院的有关判决下?o妥善解决了问题。这充分显示了"一国两制"下"一国"与"两制"的不同特色?o特区政府既考虑了"一国"?o亦顾全了"两制"。而在"法轮功"问题上?o特区政府容许"法轮功"组织在本港依法活动?o凸显了"两制"的特色。在处理城市大学教授李少民事件时?o特区政府亦完全依照"一国两制"办事?o获得国际间的认同。
近年来?o资金及人才继续大量流入本港?o目前本港共有三千二百三十多间海外公司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o而每年均有数以千计在九七年前移居海外的港人回流?o这是人们对"一国两制"成功充满信心的一大证明。
董建华成功落实"一国两制"的创举?o也处处维护了香港的利益?o诚如他本人所讲"香港好?o国家好?r国家好?o香港更好。"
推动经济转型重视创科路向
回顾行政长官董建华上任以来的经济政策?o施政方针不但正确?o而且高瞻远瞩?o对香港经济的长远发展有莫大帮助。
董建华在其第一份施政报告中?o即指出世界经济正持续出现巨变?o而香港亦面临资讯时代及经济转型的挑战?o因而提出要发展高增值行业的构想?o提高香港竞争力?o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o政府一方面大力提倡资讯科技?o并于一九九八年邀请田长霖出任创新科技委员会主席?o统筹本港的资讯科技发展项目?r此外?o政府亦致力推行公共服务电子化计划?o推动电子政府的发展。另一方面?o政府亦持续大力投资教育?o包括推行教育改革?p提升师资?p鼓励持续教育?o以及强调"两文三语"的重要性?o提升本港学生的竞争力。
在长远的经济发展政策方面?o政府在一九九八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之中毅然入市?o成功稳定及巩固本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o并于同年的施政报告中?o提倡香港要发展成为中国的主要城市?o以及亚洲的首要国际都会?r另一方面亦积极发展香港成为国际金融及物流中心。
对于为数众多的中小型企业?o政府亦采取多项措施?o大力支援中小企的发展?r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o政府更成立四个总额达十三亿元的基金?o协助中小企提升竞争力。
关心民生疾苦
缓解就业困难在市民的福利方面?s至一九九九年?o政府透过退税?p减免差饷和冻结收费?o为市民减轻四百多亿元的负担?r为七万三千个家庭提供了廉价公屋?o轮候公屋的时间预期在二零零五至二零零六年度?o可缩短至三年?r在二零零二年?o约有八十四万名市民可少交差饷?o宽减金额总计五十亿元。
照顾长者和新来港人士方面?s在一九九七年?o增加长者每月综援金额三百八十元?r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九年期间?o为长者提供一万个公屋租住单位和三千五百个各类受资助安老院宿位?r二零零二年年底前?o增设八千个安老院舍宿位?r积极协助新来港定居人士融入社会?o如在二零零一至二零零二年度前?o多建六所小学和十九所中学?r提供职业培训和再培训以协助新来港人士就业。
提供就业机会方面?s一九九九年?o职位空缺处理中心平均每月为四千多人找到工作?r二零零零年?o创造一万五千个就业机会?r二零零一年?o为市民创造三万二千个就业机会?o包括文康设施?p屋??管理?p环保和福利服务。
辅助市民就业方面?s每年向雇员再培训局和职业再培训局提供廿四亿元经常性资助?o以一九九八年为例?o雇员再培训局培训了近七万名学员?o当中七成已再就业?r为找工困难的基层劳工提供一站式服务?r推出"展翅计划"?o为青年提供职前培训。
投放巨额资源培育优秀人才
自一九九七年成为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后?o董建华一直把教育视为头等大事?o五年来的教育开支累计达二千六百多亿元?o增幅为四成六?o高踞各大施政项目之首。
二千六百多亿?o足以兴建两个赤?平枪?际机场?o或者二千六百多座中学校舍。如此大手笔?o正如董建华在任内第五份施政报告所说的?o对教育投资"绝不手软"。事实上?o他在每份施政报告中?o总是以教育为香港长远竞争力的希望所在。
董建华重视教育?o呼吁市民掌握两文三语?o发挥香港的国际都会地位。在推行母语教学政策之余?o他为全港中学引进数百位外籍英语教师?o并向中文中学增派多位英语教师?o以支援英语学习。
董建华在任内的五份施政报告中?o无一例外地提倡认识祖国?o重视历史学习?o鼓励学生以中国人为荣。
办论坛建乐园提升香港形象
特首董建华在任四年多来?o在提升香港国际形象方面建树良多。
在这几年间?o董建华不遗余力地向外界推介香港?o令国际认同香港无论在政治?p经济上都取得可喜成绩。
另外?o在香港回归前?o香港鲜有举办大型国际会议。但回归后仅两个月?o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周年大会就在这片中国土地上举行?o体现国际社会对由董建华领导的特区政府充满信心。今年五月?o财富论坛也在本港举行。在"九一一"恐怖事件发生后?o香港成功举办了"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届东亚经济高峰会"及"第十四届太平洋经济合作议会"?o令世界认同香港不仅是一个金融中心?o也是最安全的城市。
基于香港在国际间建立的良好形象?o美国迪士尼公司也决定在香港兴建迪士尼乐园。美国迪士尼公司代表陆泽新在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日与香港政府签署最终协议时说?s"选择在香港兴建第五个主题公园?o主要因为香港是一个世界级的城市。"
加强内地联系推动粤港合作
面对金融风暴及经济转型所带来的新挑战?o特区政府了解到本港经济要跃进另一台阶?o便需积极发挥背靠内地的优势。董建华以其高瞻的目光?o早已洞悉此优势?o上任以来一直致力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o推动香港与内地?o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全方位合作?o优势互补?o从而带领香港的经济发展?o并为港商抓紧内地开发大西北及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o打下扎实根基。
过去四年来?o香港与内地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展?o尤其是在金融?p贸易?p旅游?p环保及交通运输等范畴上?o发展一日千里。相应的重要措施包括?s设立内地与香港特区商贸联系委员会?p引入内地优才及专才?p兴建深港西部通道?o以及最近特区经中央同意?o延长口岸通关时间和放宽内地客来港的各种限制等?o收到了显着的效果。
董建华和特区高官?o多次亲赴北京?p上海?p广州?p深圳及大西北?o加深双方了解?o更是特区亟望加深两地合作的具体表现。
外访宣传香港
国际广泛认同 "一国两制"是一个划时代的新概念?o行政长官董建华在上任后即马不停蹄向世界各地政界及商界领袖介绍香港顺利过渡情况?o表达港人为回归祖国感到自豪?o和对"一国两制"下"港人治港"的安排充满信心。
董建华首次外访?o是在九七年九月三日访问马来西亚?o拜访了总理马哈蒂尔及商界?p金融界人士。他向马来西亚政经界解释?o香港一切如常。政府的运作如常?o经济继续增长?o生活方式亦不变。
紧接着马来西亚?o董建华在出任行政长官的首年出访新加坡?o与总理吴作栋会晤?r在美国与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会面?p在比利时会见了当时的欧洲委员会主席桑特?p在英国会见了首相贝理雅?o并在日本会见了当地的政治?p经济以及商界的领导人。董建华任内首年已和香港的重要贸易伙伴确立了联系?o并向各国介绍了香港政权移交后的最新发展。
在随后的四年?o董建华出访了韩国?p以色列?p法国?p德国?p加拿大等地。除了向各国政经界推广香港?o获得了各地领袖的认同外?o董建华也在各地"取经"。他说?s"我做特首之后到外国访问时?o一方面鼓吹香港怎样好?o一方面就向他们学习?o尽量向别人学习。"
勤政尽责亲民深入各个阶层
身为已故船王董浩云之子?o他辞掉了家族企业的所有职位?o全心全意投入工作。
董建华四年多以来?o巡视地区?p参观不同民生项目的次数十分频密?s从街市到商场?o市民经常可以近距离接触特首?o向他表达各自的意见?r从老人中心到中小学?o他对长者嘘寒问暖?o关心备至?o更是孩子们心中和蔼可亲?p乒乓球艺高超的"董爷爷"?r从就业中心到中小企业?o他了解失业人士的担忧和营商环境的重要?r从旧区到新市镇?o他肯定市区重建应致力营造良好居住环境……
最近一次?o他巡视了荃湾区。此次巡区市民记忆犹新?o其间发生过"周老板拒绝握手"这一幕。董对此泰然处之?o但他并不漠然?o事后他主动透过秘书联系"周老板"?o了解这位面店老板的生意情况及困难。 董除了"任劳任怨"之外?o对于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o绝不退让。
改善政府施政
研究高官问责 董建华一直着意提升政府施政的素质。四年来?o他以宏大魄力?o对本港的行政架构?o以至公务员体系?o施以大力度的"手术"。他在其首份施政报告即提出"目标为本"管理程序?o其后又相继实施公务员资源增值计划及体制改革?o以确保政府运作更具效率。
最近审计署报告批评部分政府部门浪费公帑?o董建华便马上回应提出"三不"政策?o即?s不容许员工散漫?r不容许部门浪费公帑?r以及不容许不合理?p散漫的管理。
在董建华带领下的特区政府?o不断因时制宜?o作架构整顿?o去芜存菁?o其中以九九年"撤局"最为人乐道?o果断取消两个市政局?o并成立环境食物局取替其职能?r同时又相应加强区议会的职能?o进一步发挥区议会联系基层的功能?o令本港的市政服务架构可更为精简。另一方面?o有鉴于回归以来?o市民对特区政府施政的期望日益殷切?o董建华于去年率先提出引入"高官问责"制度?o建议依照用人唯才的理念?o根除目前政出多门?o部门推搪塞责的弊端。相信问责制的引进?o将为本港的施政进程掀开新一章。
五份施政报告
治港理念清晰 特首董建华上任以来发表过五份施政报告?o从中可尽见其清晰的治港理念?o五份施政报告各有特色?o与时并进?o思路亦一脉相承。
九七年十月八日发表的特区首份施政报告?o题为《共创香港新纪元》?o当时香港回归祖国仅三个月?o董建华已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企业要向高增值发展的路向?o四年来的事实证明?o本港虽受经济影响?o但朝高增值发展的方向未有改变。
九八年十月七日发表的第二份施政报告题为《群策群力?p转危为机》?o当时?o亚洲金融风暴席卷全球?o董建华因应环境的改变提出了一系列纾解民困的措施。
九九年十月六日发表的第三份施政报告题为《培育优秀人才?p建设美好家园》?o在教育及环保方面提出了发展方向?o希望将香港建成一个经济发达?p环境优美?p以知识为本的世界一流大都会。
二零零零年十月十一日发表的第四份施政报告题为《以民为本?p同心同德》?o由于当时经济低迷?o董建华提到了教育?p扶贫及特区的管治三个重点。
二零零一年十月十日发表的第五份施政报告题为《巩固实力?p投资未来》?o由于美国受"九一一"恐怖袭击?o全球经济受影响?o董建华提出多项纾解民困措施。
纵观五份施政报告?o董建华除因应经济现象及社会状况制订切合时宜的施政方针外?o其投资教育的理念清晰?o颇具远见?o可见其治港基本思路务实进取?o对香港的发展有所承担。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