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胡锦涛向金正日施压 发变相最后通牒
【万维读者网】万维读者网上官天乙点评:胡锦涛能压朝鲜就范,却对美国毫无办法。怕只怕压服了朝鲜,也得罪了朝鲜,而美国并不领情买帐,落个鸡飞蛋打,里外不是人。
香港星岛日报27日消息:据美国有线新闻网络报道,在国际间不抱乐观的视线下,谋求解决北韩核僵局的历史性六
方会谈,今日起一连叁天於北京钓鱼台国家宾馆举行,据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
前向北韩领袖金正日发出「近乎的最後通牒」,要求金正日拆除其威胁东北亚安
全的核武发展计画,未知金正日有否答应,但他极为不满胡锦涛拒绝保证「抗美
援朝」。
胡锦涛向金正日发出的变相最後通牒,明确要後者
「停止『无休止的备战』,致力搞活落後的经济」。
中共党内消息人士透露,胡锦涛近几个月来派出副外长戴秉国和王毅,还有
解放军将领等人去平壤,向金正日传达了叁点要求:
.为经济自立做出努力
.积极尝试中国式的开放政策
.停止大杀伤力武器计画以改善与邻邦关系
胡锦涛指出,自己和中共元老重视中朝兄弟友谊,但为了保障朝鲜半岛无核
化,只能与国际社会合作,而金正日的非理性核武计画阻碍了北京对他伸出援手。
胡锦涛又承诺,若金正日乖乖依从,中国会派遣更多经改及农业顾问协助平壤振
兴经济,并致力说服美国保证不侵犯北韩。
这个所谓的最後通牒是金正日答允六方会谈的关键,他对北京的要求作出某
程度让步,但就极不满中方拒绝「抗美援朝」。
在伊拉克战争後,金正日曾指示建更多地下设施,还要求中方提供防空导弹
支援以防美军袭击但被拒。
外交人士说,金正日虽向胡作出让步,但不清楚他对六方会谈的底???态度,
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昨天强调,北韩的安全关注必须解决,中国坚持朝鲜半岛
维持和平稳定。
六方会谈的代表昨举行连串双边和多边会晤,其中美国与南韩和日本为会谈
作最後一刻的摸底准备。会前布殊政府内部呈现分裂迹象,最富经验的北韩问题
谈判代表普里查德辞去了北韩特使一职。
未有共识的不仅是华府,会谈六方亦难以取得协议化解核僵局,俄国代表副
外长洛修科夫指出,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极低」。中国代表王毅强调,需以耐性
讨论问题,会谈标志积极的一步,中方不赞成制裁或施压这样的做法,更反对战
争。
其他与会代表包括美国助理国务卿凯利,南韩外交部次官补李秀赫、日本外
务省亚洲局长薮中叁十二及北韩副外长金永日,金永日昨天一言不发。
中国游说金正日
另据明报消息:法新社电,今次在北京举行的有关北韩核危机六方会谈,显示中国采取新
的务实政策,积极出击促成今次会谈,担任北韩与美国的调停人,并努力避免会
谈不欢而散,希望会谈至少能进入第二轮。
中国在4月促成的中美朝叁方会谈,是今次六方会谈的基础。这个外交突破在
7月达成,当时北京派副外交部长戴秉国到平壤与北韩领袖金正日商谈,然後再飞
至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会晤,找出了一个双方都接受的方案,促成今天的
会谈。
中方外交消息称,解放军专家曾将中方对美国攻伊的军备部署详细分析,交
了给金正日的顾问,据悉金正日对萨达姆两子被杀尤感震惊,因而下令加紧建地
堡。
然而北京据报并不希望因为北韩问题,影响最近大为改善的中美关系,是以
北京并未肯承诺一旦美国攻朝,中方会协助北韩防卫。分析员林和立引述熟悉中
朝交流的外交分析家称,金正日对此甚为不快。
分析家认为,中国今次可说处於双赢局面,一方面或能化解北韩危机可能造
成的难民问题,另一方面又能与主要会谈国加强关系。
美国的态度
据BBC分析:中国官员虽然不断表示,希望用外交手段和平解决问题,但是,能否实现这样的目标,还取决于美国方面的态度。
去年一月,美国布什政府把朝鲜与伊拉克,伊朗三个国家,列为邪恶轴心,至今,布什班子内部仍然有主战鹰派与主和鸽派的交锋。
主战派至今非常强硬。他们认为与平壤保持接触,或者讨论朝鲜方面提出的要求,都是软弱的表现,是对核讹诈的屈服。
另一方面,主张与朝鲜对话的温和派则认为,主战派孤立朝鲜的办法,将有可能导致地区局势不稳定,从而有使用核武器的危险。
在北京六方会谈之前,美国国务院低调宣布,美方朝鲜问题专家普里查特辞职。
尽管美国国务院解释说,有多年对朝工作经验的普里查特辞职是因为将转往私人机构工作,但是在六方会谈召开前夕,普里查特的离职似乎显示,美国方面的主战鹰派在朝鲜问题上正处在主导地位。
分析人士不期待具体成果
美国之音报道称,消息人士说,是胡锦涛的近乎最后通牒式的劝告促成了北韩同意接受六方会谈的模式。消息人士还说,中国已经承诺,如果北韩在这次六方会谈中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有所让步的话,中国将会说服美国对不侵犯北韩做出明确的承诺。不过,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说,美国在六方会谈中,不太可能会对美国的北韩政策做出让步。
虽然国际间对北韩同意参加目的在于说服北韩放弃核武器项目的六方会谈表示鼓舞,但是分析人士并不期待本星期的会谈能够取得什么具体的成果。不过,分析人士表示,这次的六方会谈至少可以给各方提供一次表明各自立场的机会。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