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公共交通:全球反恐战中的“软目标”

www.creaders.net | 2005-07-12 19:39:47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华盛顿观察》周刊2005年第25期徐琳报道,2005年7月7日,英国首都伦敦遭受其自二次大战以来最血腥的一次攻击:3截地下铁车厢和一辆双层公共汽车遭到恐怖炸弹袭击,造成约50人死亡,超过700人受伤。整个袭击事件俨然是2004年3月马德里爆炸案的翻版:同样是在繁忙的上班时间攻击万头攒动的公共交通系统,目标明显在让伤亡人数最大化,制造社会恐慌,也可说对当时是对正在英国举办的G-8峰会来个当头棒喝。

“我认为目前要说恐怖分子为何攻击伦敦,还嫌太早。”美国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高级研究员詹姆斯·杰·卡拉法?Z博士(James Jay Carafano)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道,“但是国际社会在全球反恐行动合作上已经展现成果,他们也还会继续支持这个行动。”

全球反恐不受影响?

目前英国官方还在追查爆炸案的幕后真凶,以求查清究竟恐怖分子会选择在此时对伦敦居民下此毒手。虽然卡拉法诺不愿就事发原因妄下断论,但是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大胆猜测,英国获得举办2012年奥运的殊荣和身为G-8峰会东道主身份,绝对和伦敦被袭击能扯上关系。美国克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社会学教授凯瑟琳·提尔尼(Kathleen Tierney)对此提出她的观点。

“这次恐怖袭击明显经过长时间的计划,但我不确定它同英国申奥成功有直接关联。” 提尔尼教授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访问时表示,“但它发生时,英国重要警力都被派到苏格兰以维护峰会参与国元首的安全,恐怖分子选择攻击伦敦有可能是趁虚而入。”

提尔尼教授同时是由美国国土安全部提供财政支持、总部设在马里兰大学的国家恐怖主义研究及反应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Terrorism and Responses to Terrorism)的主任。她目前的研究计划包括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危机处理和反应。

英国遭受如此严重的恐怖袭击,也不禁让人怀疑英国人对美国在全球反恐战争上的支持是否会因此而动摇。根据刚出炉的佩尤全球态度调查显示,曾一度是美国全球反恐和伊拉克战争盟友的西班牙,在马德里爆炸案发生后,对美国的好感度以及对全球反恐战的支持率都有明显下降。英国是否会步上西班牙的后尘,也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和讨论。

“英国在全球反恐上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卡拉法诺对《华盛顿观察》周刊分析道,“媒体总是喜欢强调民调显示支持率下降,但那只是民众一时的情绪反应,纯属正常。长期而言,国际社会对全球反恐上的合作并不会因此而动摇。”

卡拉法诺并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表示在走访过许多反恐盟国后,亲身体会到友邦对反恐活动的外交合作和军事援助上的强大支持(enormous support)。卡拉法诺目前也是美国国家国防大学(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和乔治敦大学的访问教授。

提尔尼教授则不如卡拉法诺乐观,直指伦敦爆炸案对全球反恐合作而言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它两边都能影响(it can cut both ways):爆炸案可能使英国居民的反恐决心更加稳固。”提尔尼教授说,“但英国人也有可能同西班牙人在马德里爆炸案后一样,对全球反恐采取‘脱离政策’(disengagement)。”提尔尼也对 《华盛顿观察》周刊坦言,她忧心后者比较可能发生。

“我们已经陷于一场全面开战的全球反恐战中,现在我们应该关切的是,自己如何做好准备,为最坏的情形做打算。”提尔尼提醒到。

公共交通系统:防不胜防?

“所有的公共交通系统都是脆弱的,”卡拉法诺对《华盛顿观察》周刊直言到。

卡拉法诺的评论简洁地说明了为何公共交通工具接连在恐怖袭击事件中成为攻击目标。华盛顿独立智库兰德公司的反恐专家布鲁斯·霍夫曼博士(Bruce Hoffman)则提供了更详尽的解释:“运输系统不但容易接近,也因为它本来就是属于公众的,所以能够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霍夫曼博士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网(CNN)访问时分析到,“再加上它是密闭的空间,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也会造成伤亡,而不仅仅是炸弹的碎片而已。”

霍夫曼博士也提到恐怖分子攻击公众交通系统给一般大众带来的心理影响。他表示,9·11事件发生后,人们至少能够自我安慰:自己不在世贸大楼或五角大楼工作,也不在那些被劫持的飞机上,所以身家性命不受影响。但任何在马德里和伦敦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居民都会觉得自己可能成为恐怖攻击的对象。伦敦地下铁主管机关的最新报告就显示,搭乘地铁的人数较以往同期有所下降。

“这就是以它们(公共交通工具)当作攻击目标的吸引力所在。”霍夫曼说,“每个人每天去上班都必须使用到它们。”霍夫曼也提到搭乘飞机和大众交通系统的不同在于,机场对旅客的安全检查措施至少可以做到近乎百分之百的地步,地铁站和公共汽车站没有安检,本身就很脆弱,更不用说地铁和公共汽车了。

“就公共交通维安来说,我们目前花了很多钱在航空体系上,但其实有更多人是靠地面运输工具通行各地的。”提尔尼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她认为美国政府和公众现在应该要讨论的是如何增强地面和地下交通的维安工作。尤其是如果最佳的安全措施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实行的话,安全检查应该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够让国土安全专家和一般大众都接受,更是急需面对的课题。

同样认为脆弱的公共交通系统容易为恐怖分子利用的卡拉法诺也提出类似看法,认为安检工作必须合情合理,若是“数十亿美元加强地面运输系统维安措施,却造成美国民众旅游和交通上的不便”,并不是美国政府和人民所希冀的景象。

“我们能做的最好的投资就是找出那些恐怖分子,有效打击恐怖组织,让他们无法再袭击我们。”卡拉法诺俨然认为“治标”(反恐防御)不如“治本”(主动出击)。

提尔尼却提及她对美国政府打击恐怖主义策略的不满之处,表示美国在9·11事件后接连挑起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两者对全球反恐却都没有任何积极影响。

“我们在对付恐怖分子上并没有全神贯注。”提尔尼对《华盛顿观察》周刊总结到。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发生了社么?广东潮州、汕头一夜空城
2 国之将亡,必有妖盐
3 中国老百姓恐怕真的要准备“吃草”了
4 上海楼市,打响第一枪
5 主食吃多少关乎你的寿命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