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朝鲜日报》8月28日文章,原题:韩国的未来计划中有没有“中国”?
看了以“灿烂的文明”与“辉煌的时代”为主题的开幕式和以“狂欢与热情”为主题寓意与世界融为一体的闭幕式,世人也许早已思绪万千、有了这样那样的想法。在欣赏北京奥运会的世人的眼神中,混杂着敬畏与警惕。突然,脑海里浮现出“韬光养晦”这一汉语成语(指深藏不露、养精蓄锐、把锋芒收藏起来储蓄力量等待时机),却无不惊讶于其中的“时机”原来指的正是奥运会。同时,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萌生担忧之心。若想简简单单地把狂热、奔放的奥运会与中国画上等号,那就太过草率了。
奥运会刚刚结束就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领导人,则更让我们的思绪变得复杂。虽然是为期两天的短暂国事访问,但两国首脑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域及国际合作等领域中,共讨论了34项合作事宜。若这些真能按照两国首脑的约定得以顺利推展,毋庸置疑两国将成为共度21世纪的志同道合的伙伴。然而,在进一步升级的“中国制造的漩涡”中,不得不坦率吐露本人惶恐不安的心情。
我们自认为很了解中国。让韩国人说出几个有关中国的故事或典故绝非难事。如同起源于中国的儒教思想深深扎根于韩国人的意识深处一样,“中国”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试问我们除了熟悉中国,对中国更深层次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答案不容乐观。譬如,在现任韩国政府内部,精通中国劳动法、能够为进军中国的韩国企业正面临的劳资问题给予答复的专家到底有几位呢?中国国内少数民族问题与目前居住在韩国的高达38万名的中国朝鲜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我们并没有看到政府对此问题有何积极思考。
此次北京奥运会,很多国家为了进行适应训练,在韩国安营扎寨。大家有必要留心这一点。西方社会在接近中国时,仍心存偏见,无法摆脱“东方主义”这一框架。对于他们而言,中国仍是一个不会轻易信赖他国、时刻处于警戒状态的国家。他们掩饰不住对未来21世纪世界将被中国标准所支配的担忧。
相反,韩国却具备以第三者的眼光去对中国进行综合性、战略性分析的最佳条件。所以,韩国政府应统筹所有有关中国的知识力量,拿出切实可行的未来计划。首先便要从设想有关中国的世界最高情报与研究中心开始着手。此外,全球化也不应该仅局限于现阶段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和官方发展援助,而是要追加将中国假设为世界核心的全球化计划。
据悉,李明博政府的100个国情课题也即将发表。真想知道,在我们的未来计划中,中国的比重会发生多大变化呢? (作者韩国高丽大学教授朴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