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记者江夏编译报导:南韩英文《韩国先驱报》(Korea Herald)9月23日发表印度着名作家、评论员米什拉(Pankaj Mishra)的文章说,上周当日本宣布将尖阁列岛,即中国所称的钓鱼台列岛“国有化”后,中国各地爆发了自2005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反日浪潮。
为什么中日关系会周期性地激起两个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双方之间的历史记忆陷阱是什么?中国向四邻传播儒家文化,在长达十余个世纪里曾经是日本的“老师”。但到近代,日本在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打败了衰落的老师——中国,攫取了台湾,成为西方列强式的强权帝国。许多中国人到日本学习如何富国强兵。从这些留日的人中涌现了一批政治领袖,他们中不少人被日本的险恶动机所震惊。包括一生中曾长期托庇日本的现代中国国父孙中山,上世纪二十年代即认为,日本人必须在学到的西方强权法则和原有的东方公义法则之间作出选择。
然而上世纪日本发动的邪恶的侵华战争,使这个邻国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荡然无存。日本是宿敌的观念牢牢地成为中国民族主义的基础,在中共构建的话语中时隐时现。而日本也从二战的废墟中重建了自己的国家认同。中日两国的教科书都有欺骗作伪成分:日本极力掩饰二战的战争罪责,厚颜无耻地把自己说成是东南亚的解放者;中国则极力掩饰毛泽东造成的所有灾难,把日本的对外扩张描述为最大的反人类罪行。
中日两国的抗议者助长了双方的历史怨恨,只能使目前的形势绝望。中日关系有如亚洲的另一对历史宿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然而,中国和日本有充分的理由克服这些问题,因为两国彼此需要对方的市场和产品,尤其现在两国的经济都放缓之时。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投资者,仅次于居第二的香港。但中日双方现在陷入彼此的恶意中难以自拔。
导致这种僵局的政客们,包括一手造成钓鱼岛危机的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等日本民选官员,以及中国那些利用民族主义情绪的的非民选统治者,都应当受到谴责。北京领导人强调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不针对任何国家。但他们依靠操弄民族主义,让心怀不满的城市大众宣泄情绪。中日两国的教科书不可能很快修正,中国的日资“优衣库服装店”将暂时受到动荡形势的威胁。
民族主义偶然的愤怒爆发,总比发生军事对抗好。然而,即使正在做生意,历史仇恨也随时可以重新达到临界点。在某个时刻,中国作为更强大、更具实力的已经“崛起”的国家,必须冒险以慷概大胆的措施打破僵局。正如孙中山1924年指出日本面临的历史选择,今天中国有机会表明,她的确是在和平崛起,而且看重公义的价值而非强权的价值。
(www.creaders.net 记者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