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膜拜李光耀 令其女儿 “畏缩”

www.creaders.net | 2016-03-28 08:33:37  新华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3月28日消息,过去一个多星期,新加坡各地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缅怀一年前逝世的建国总理李光耀。不过,一些“英雄式膜拜”令李光耀的女儿李玮玲感到不适。她说,父亲生前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如果还在世,会反对这种做法。

  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对此表示赞同。国会议长哈莉玛·宾特·雅各布则表示“言重了”,认为纪念活动旨在治愈民众失去李光耀的伤痛,团结国家和社会。

  拒绝个人崇拜

  李光耀去年3月23日逝世,享年91岁,新加坡同月29日为他举行国葬。

  李光耀逝世一周年之际,新加坡各地从本月起举办100多场活动,包括追思会、诗歌朗诵、植树和健走,缅怀这位“国父”。

  本月21日,新加坡《海峡时报》头版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我们的父亲,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旗帜》,配图是一幅近两人高的李光耀画像,由110名青年用4877块代表新加坡国旗红白两色的橡皮擦拼成。

  对此,李玮玲25日在社交网站个人主页上发表日志说,这一活动“用心良苦”,“却令我畏缩”。她相信父亲如果在世,会反对这种“英雄式膜拜”。

  李玮玲强调,李光耀“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和任何任人唯亲的迹象”。

  她提醒说:“任何崇拜行为都可能导致反作用,使下一代新加坡人以为我父亲做事的动机是为了名利或创建一个朝代。”

  李玮玲表示,综观各项纪念活动,她怀疑人们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源筹备的这些活动能否真正有益于新加坡,有益于新加坡人。她同时质疑,李光耀离开仅仅一年,一些人尚未从去年哀悼的沉重心情中走出,是否有必要举行逝世一周年纪念活动。

  “或许,我们应当留出一些空间,让一些觉得去年父亲去世后的活动不足以表达敬意的人抒发他们的情感,”李玮玲说,“但纪念李光耀的更好方式,是我们一起为了新加坡和新加坡人福祉而努力工作。”

  并非大唱赞歌

  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前总理吴作栋赞同李玮玲的看法。

  新加坡《今日报》27日援引吴作栋的话报道:“我跟李光耀认识有40年左右,我清楚他的情感……他会更愿意我们思考他的价值观,思索他为新加坡作的贡献,为今后建设新加坡奠定基础。”

  吴作栋在参加一场纪念活动时说,他也不赞成人们用高调的方式纪念李光耀。李光耀生前一直放眼未来,希望生活一如往常,“实际上,他希望自己百年之后新加坡人的生活变得更好。这是纪念他的最好方式。”

  国会议长哈莉玛则认为,正在进行的众多纪念活动并不是要给李光耀唱赞歌。她说,今年是李光耀逝世一周年,考虑到李光耀逝世给国家带来的巨大悲痛,这些活动有助于抚平人们的心灵。

  这名女议长说,如果年年举办纪念活动,或者活动旨在展示对李光耀的崇拜,把他请上神坛,“那的确过头了”,“李光耀生前从不需要搞这些,现在还在世的话也不会准许”,“只是,他活着的时候就是国家团结的巨大象征,死后依然是”。

  “当今世界正被冲突和教派矛盾撕碎,在李光耀逝世周年时缅怀他,有助于提醒我们他所珍视的价值观,帮助我们保持团结,”哈莉玛说。

  更应重视“遗产”

  一些政治分析师指出,对新加坡年轻人来说,纪念李光耀的最好方式是学习和研究他的政治遗产。

  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阿兰·钟(音译)认为,全球化正给新加坡带来“史无前例”的压力,如果纪念活动只是对李光耀的一生表达崇敬,只是沉浸在过去,可能会分散人们对当前挑战的注意力。

  南洋理工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吴俊杰(音)说,各种纪念活动无疑是出自好意,但更重要的是深入思考李光耀以及建国领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吴俊杰说,相比个人品性,人们更应该关注他们坚持的价值观和信念,包括多元文化主义、唯才是用和人尽其才的制度以及公平正义。

   0


相关新闻
李光耀万万想不到 次子跑到英国当“难民”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