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两大文化流派,英语系和法语系一直在暗中别苗头,互相不服气。虽然法语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比不过英语文化,但法国人内心那点优越感还是根深蒂固的。
只是如今民粹势力来势汹汹,旧的全球化秩序眼看要土崩瓦解,争风吃醋暂时就先放一边。
所以美国媒体为这次法国大选操碎了心,早在投票前就频频对法国人用心良苦地隔洋喊话:
喂,你们法国人可要悠着点,千万别和我们英国人美国人一样玩砸了啊。
但是,等到选举结果真的出来,美国人在长吁一口气的同时,内心又是复杂而微妙的
1、反对特朗普的人不高兴,因为这样一来,就更衬托出选了特朗普当总统的美国人有多愚蠢。
纽约客杂志的专栏波洛维兹报道,专门写洋葱体假新闻,这次他们的标题是讨厌,法国人成功地维护了对美国人展示智商优越感的权利。
毕竟,把几个国家的领导人放在一起,就能很容易地看出上帝是如此的不公平。
为什么加拿大和法国都有这么性感的领导人,而美国和英国却只配得到戴假发的混球呢?
现在法国人终于能够理直气壮地鄙视美国人了。
祝贺法国人,你们比我们要聪明150倍。
推特上转发最多的其中一个段子是这样说的:法国总统的英语比美国总统好,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当你正要为法国人高兴,却突然想起你住在美国,特朗普还没有被弹劾
特朗普已经成功地让很多国家都变得再次伟大,这一次是法国。
记得有人曾经嘲讽说中国人关注美国大选就像是太监在偷看邻居做爱,现在美国人大概能够体会中国人的心情了。
2、特朗普的支持者们也不高兴,因为他们把玛丽勒庞的失败,看成是反全球化运动的挫败。
他们应该是真心地不高兴。而且这样的人看起来还不少,或者至少他们的声音很大。
我在推特上搜了一下,评论法国大选的发言里,至少有70%都是一片嘲讽和哀叹之声。
法国就像你的那个朋友,总是和疯子约会,然后搞不清楚为什么自己的人生中会有这么多的抓马。
有人建议特朗普,把加州的自由派和法国的保守派交换一下,这样大家的生活都会比较愉快。
他们预言这是法国衰亡的开始,甚至断言法国已死。
他们嘲笑马克龙是默克尔的傀儡,在选举前的最后一次辩论里,玛丽勒庞曾经说,法国终将会被一个女人所统治,不是我,就是默克尔女士,这个梗现在流传得很广。
祝贺默克尔成功当选法国总统。
搞笑的是,这些本身带着浓重法西斯意识形态的人,反过来把马克龙的获胜比作是二战时法国对德国的投降。
在他们的逻辑里,法国从此不再安全,将会发生更多的恐怖袭击。
昨天是法国不属于中东的最后一天。今天,法国开始成为法兰西斯坦。愚蠢的法国人,你们会失去自己的文化。
3、马克龙的获胜,至少证明了一件事。
我不想用那些华丽宏大但是苍白空洞的语言,欢呼马克龙的当选是法兰西自由和平与平等博爱传统的胜利,是文明战胜了保守,包容战胜了狭隘,多元战胜了孤立。
一次选举的结果,看似有背后的逻辑和必然性,但其实也存在许多的偶然因素。世相人心和现实政治都太复杂,也绝非几句高大上不接地气的陈词滥调可以概括。
更何况这次在法国其他各派政治势力的联合围剿之下,玛丽勒庞仍然拿到了三成多的选票,比她的父亲老勒庞当年的得票率多了整整一倍。几十年的时间里,潮水在朝哪个方向流淌,一目了然。
想象一下下面这个段子的情形。
比如下面这一段:
2002年的我问:2017年是什么样子的啊?
2017年的我回答说:法国有将近40%的人是纳粹分子。
2002年的我:Holy shit。
2017年的我:刚才说的是个好消息。
把投票给玛丽勒庞都归为纳粹分子当然不恰当,但玛丽勒庞和特朗普有许多法西斯式的言论,也是事实。
法国大选的结果真正让我略感宽慰的是,马克龙这样一个立场中立、行事温和的人也能获胜,证明了这个世界并没有被那些极端偏执的人所左右,所掌控。
Not yet.
这几年我们见证了太多让人沮丧的反面例子。无数大大小小的特朗普在我们的生活中遍地出现。他们个个姿态凛然,心灵坚硬,语言毒辣,行走之处总是博得大声喝彩。然后他们自己像邪教领袖一样,收获无数死心塌地的教众。
他们擅长的无非就是两个招数:
第一,夸大乃至捏造冲突,然后撩拨煽动仇恨;
第二,提供草率简单的解决方案,看上去大快人心,但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
世界恍然变成刀光剑影弱肉强食的丛林,有心想要保持温和、中立、宽容的人置身其中,只感到不适和恐惧,只能隐身在阴影里,用沉默表示抗议,惊惶地以为自己成了异类和少数。
拿上面那些特朗普和玛丽勒庞支持者的言论来说,他们不由分说地把所有的穆斯林和难民等同为恐怖分子,把失业率高涨和经济停滞归因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凭空在人们心中激起仇恨和恐惧的情绪。
所以他们才会那么气急败坏认为,马克龙的当选意味着法国从此会被中东难民占领,最终演变成伊斯兰国家。然而有正常思考能力的人,都会看出这种逻辑有多么可笑。
这样的人在中国也绝不少见。
但是马克龙提供了一个不同于特朗普和玛丽勒庞成功路线的范本。
他的所有政策都不走极端,他认为政治家应该提出积极的、有说服力同时又能吸引人的政策,既不左倾也不右倾。
他鼓励私人企业的发展,既不过度压榨,也不过度保护;
他承认法国目前失业率高企的现实问题,但不认同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关闭边界,退出欧盟;
他既正视大量涌入的难民对欧洲和法国造成的冲击以及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但同时也认为正是因为难民问题,所以法国应该更积极地承担起国际责任,参与解决背后的各种症结。
就像《经济学人》在一篇评论里说的,马克龙的获胜有力地证明了在一个西方自由民主国家,可以塑造一条与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针锋相对的中间路线。作为一位年轻的独立候选人,马克龙的直觉很早就告诉他自由派的中间路线有突破的空间,他显然判断正确。
马克龙的中立温和立场是不是一种竞选策略?我们不得而知。但结果是,他的中间路线得到了法国人不分党派、不分左右立场的一致支持。
重要的是,他的获胜让我们看到,一个不走极端路线、不去煽动恐惧的人,照样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不同媒体,有着截然不同的受众。在英国《邮报》相关报道的评论里,被顶到第一位的评论是法国安息,排在前面的其他评论也都是类似的风格。
而《纽约时报》文章的评论里,排名第一的评论则是:
奥巴马总统说过,马克龙所诉求的,是人民的希望,而不是恐惧。这个世界需要这样正面的领导力量。
这个世界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但恐惧和煽动恐惧绝对不是解决方案。
在法国之前,奥地利人和荷兰人都已经用选票表明了他们的态度。即使是在美国,从绝对选票数来说,特朗普也占了下风,只是因为美国独特的选举制度设计才侥幸获胜。
而马克龙的当选,再一次证明了大多数人对恐惧政治的拒绝和对希望的向往。
至少这一次我们知道了,极端偏执并不总是会被追捧,做一个中立温和的人,同样也有获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