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新一轮的制裁朝鲜措施,但朝核问题却似乎已经走入了死胡同。20多年来,朝鲜在核导征程上一路狂奔,恐怕假以时日,朝鲜就能做出精确打击美国本土的洲际核导弹。
对于标榜"民主"、"人民"和"共和"的小国朝鲜家族政权而言,不安全感如影相随,不管是来自内部还是外部,不管是真的还是想象的。金家第三代接班后,权威递减,不安全感递增。金正恩小心经营着这个家族王国,高级将领被频繁更换和清洗、"姑父"遭镇压,连流亡海外多年、对其几无挑战的长兄也死于非命。而追溯朝鲜发展核武的源头,让金日成横下心来、一意孤行的最大动因是外部安全的缺失。当前苏联和中国相继与韩国建交,当"大哥和二哥"已变得开放和陌生,不变的朝鲜意识到它们尚能背信弃义,更不用说"亡我之心不死"的"美帝"。
朝鲜这个特殊家族政权的脆弱是显而易见的,它选择屏蔽世界,因为开放是其天敌,对内只能不断建构和强化虚幻的信仰,对外它期待一劳永逸地解决政权永续的问题。如此,核武就成了一剂灵丹妙药。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就不怎么担心美国的颠覆,与个人相比,政党和国家的承受力要大得多。但一个人说了算的朝鲜并无退路,没有政党或者集体领导作为缓冲,所有的威胁都直指领袖的身家性命。所以,朝鲜在核武路上的决绝也非伊朗所能比,不管美国有多少个不推翻政权的保证,朝鲜也断不会相信。建立不起互信的谈判只能是应付和拖延,施压愈甚、制裁愈严,换来的不是屈服,而是歇斯底里。
应对朝核问题,刚开始是美朝双方谈,后来中国搭建了六方会谈平台,再后来谈不下去了,以制裁代替谈判。谈来谈去,朝鲜不断试验核武器,东北亚安全形势一落千丈。回看美朝上世纪90年代的双边谈判,朝鲜在铁定发展核武器的国策下多半是在与克林顿政府周旋,直到图穷匕首见才选择翻脸。克林顿政府带着诚意,也愿意付出点代价,但显然碰到一个没有诚意的对手。六方会谈断断续续,各方希望朝鲜弃核,但却因利益纷杂,大国无法一致行动,也不愿付出去核的代价。直到现在,在特朗普的话语里,认为朝核问题中国应该负主要责任,而中国却乐于以中间人自居,力劝美朝都各退一步、海阔天空。谈判无果、制裁无效,剩下的选择就只能是等待,可能等待着朝鲜政权的自我崩溃,等待朝鲜出现一个开明领导人,等待朝鲜内部发生政变,等待朝鲜在压力下有朝一日醍醐灌顶而主动弃核……
当下,中美韩等当事方对逼迫朝鲜弃核还抱有一丝希望。几个月前,特朗普总统还夸金正恩小伙不错,美国国务卿前两天还对金正恩抛了个橄榄枝,老调重弹不搞垮朝鲜政权。中国还在认真推销"双暂停倡议",韩国也还在宣称绝对不能有第二次朝鲜战争。安理会对朝鲜的所谓严厉制裁也留有余地,并没有搞石油禁运和海空封锁。但30多岁的金正恩显然不吃这一套,他比父辈更加心狠,但似乎也更有办法。去年,遭受制裁的朝鲜GDP竟然取得了3.9%的增长率。另外,核武和远程导弹技术也突飞猛进,家族政权从表面看来仍相当稳固。
此前几任美国总统,不管是小布什的"邪恶轴心",还是奥巴马的"战略忍耐",实际上对朝核问题都没有特别上心,表面上的束手无策和任其坐大,本质是不愿意付出过大的成本。但非典型领导人特朗普却表现出解决朝核问题的异常决心,在与中国的博弈中,为劝说中国对朝强硬,不惜在贸易、南海等诸多争端问题对华让步。朝核问题的最终解决取决于中美两国的决心,如果特朗普能够安稳度过通俄危机,在其任期内很有可能做出武力解决朝核问题的重大决定,而中国韩国虽然主和,但也会被迫做个了断。近期,中美决策层在朝核问题上互动频繁,中美军方之间也在不断协调。战争是最无奈的选择,死胡同加上领导人的魄力, 让这种选择变得可能。
1925年,遗老郑孝胥在日记里对大清复辟作了预测:“共和生子曰共产,共产生子曰共管。共氏三世,皆短折。共氏遂亡,皇清复昌。”这番话被末代皇帝溥仪演绎为“大清亡于共和,共和将亡于共产,共产则必然亡于共管。”很显然,中国未来并没有如郑孝胥所料的那样,但目前的朝鲜局势却很可能朝着"共管"的方向发展。如果美国最终选择以武力应对朝核危机,那中国显然不会无动于衷,战后朝鲜极有可能迎来中美共管的局面。当然,共管后会协商重建或者可能的半岛统一,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为何突然停火? CNN:美国接获“惊人情报” |
2 | 丢人:与习近平有关的两个画面可能会载入史 |
3 | 肝癌罪魁祸首被揪出 毒性是砒霜的68倍 |
4 | 除了中国根本没买家 中国简直无法替代 |
5 | 收到最后通牒,普京怂了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