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和印度就解决持续了两个多月的边界争端达成妥协,结束在洞朗地区的军事对峙,受到国际舆论的关注。印度和国际媒体如何看这件事?
新德里电视台(NDTV)对事件进行了详细的报道。该媒体网页上的报道称:"在印度和中国撤回各自军队,结束洞朗高原上近70天的争端一天后,中国军方警告印度要"从此次事件中汲取教训"。
这是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周一在记者会上的表态。文章接着指出:"昨天印度明确表示,双方都在撤回兵力;作为回应中国方面则表示,'鉴于现场情况已出现变化,中方将根据现地情况作出必要调整和部署'。印方消息人士称,中国已经将掘土机和其他筑路机械设备移走,这一迹象显示,北京已同意中止引发这场危机的筑路计划。"
在回顾了这场军事对峙的过程后,报道写道:"中国一再发出语调尖锐的指责和警告。印度则仅表示将寻求外交对话途径。"
印度《商业标准报》(Business Standard)刊登和平与冲突研究所(IPCS)资深研究员Abhijit Iyer-Mitra 的客座评论,称洞朗对峙的结束"或许会成为近几十年来印度最大的外交胜利之一"。评论认为印度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即维持现状,同时也对中国蚕食渐进的'切香肠'策略作出了必要的反制。
"被视为围绕不丹这盘棋的幕后推手的习近平作出了一系列设想,但却都想错了。首先认为印度会因拉着不丹远离'一带一路'而受到惩罚。其中的逻辑是,如果对不丹施加足够压力,该国就会被迫通过大使馆同中国直接对话,进而对一带一路项目开放。……
"中国的举动无意中加强了印度作为成熟、有责任感、希望维持现状的大国角色。从一开始就很明确的一点是,中国的选项是有限的。一方面,如果中国动用武力,将打破先例,引发其他国家效法,以武力对抗中国的土地掠夺;同时也会破坏核威慑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如果中国不使用武力,则会被视为软弱,并鼓舞其他邻国在领土/领海争端中拒不退让。结果是,中国无意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印度很清楚这一点,并选择给中国一个保留面子的台阶,尽管印度完全可以呆在这块地盘上不动,就像中国过去所做的那样。因此这不是软弱,而是自信的表现。"
中印这两个亚洲大国间的较量对峙也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不少媒体在争端的结束后发表了评论。
《纽约时报》写道:"为结束对峙局面,双方都同意作出让步……中国似乎也愿意妥协,尽管仍坚持对该地区的主权要求,但北京在周一的表态声明中没有提及要继续修筑引发争议的公路。"
英国《每日邮报》指出:"双方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后终于取得了突破,印度总理莫迪与习近平在汉堡会晤期间,双方商定举行国家安全顾问(NSA)级别的会谈,以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在实际控制线沿线其他一些地点,仍有军事对峙。不过政府高层人士透露,双方将在进行边境部队指挥官会谈后,撤回各自士兵。有关会谈将很快举行。"
香港《亚洲时报》评论道:"显然,印度不愿受到霸权倾向日益显露的邻国的摆布。鉴于中国对其国界以外的野心,包括在印度视为本国势力范围的地区和海域缔结联系网络和战略联盟,未来与印度发生摩擦似乎不可避免。但洞朗地区的对峙不论是被视为一系列冲突热点的开端,还是会成为未来双边合作转机的一个注脚,在这个发生在夏日的不愉快事件中没有动一枪一炮这一事实,说明双方至少考虑到了这样做的风险。"
印度“逼”中方推进边界“永久解决方案” | 印度防长示好中国? |
103岁原二炮副政委去世 曾参加中印边境作战 | 中国次要战场主要对手是这国 警告:切勿轻视 |
多起中国公民被印度部队拘捕 中使馆提醒 | 看不起印度 是危险的误判 |
印度控中国向巴提供卫星支援 曝北京反应 | 邻国不宣而战 5大国收到通报 唯独瞒着中国 |
中国2邻国恐爆核大战 死1.25亿人 | 莫迪突然向北京下狠手 |
中国驻印大使:中印有责任共同捍卫多边主义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为什么不建议女生穿瑜伽裤?看看这3组素人 |
2 | 马斯克组党参加2026选战 民调支持率显示… |
3 | 金砖峰会登场,“抗美集团”崩盘了? |
4 | 张又侠战略布局 拱卫首都 合围东部战区 |
5 | 习近平缺席金砖,是因“有更要紧的事”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