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朝鲜三代领导人与白宫的交往史

www.creaders.net | 2018-03-09 16:45:52  外事儿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隔空喊话了一年,特朗普和金正恩终于要见面了!

当地时间3月8日,正在美国访问的韩国青瓦台国家安保室室长郑义溶向美方转达了金正恩希望尽快与特朗普会面的意愿。

随后,白宫宣布,特朗普将接受金正恩的邀请,同意会面。

消息一出,整个世界都沸腾了。

干得漂亮!咱们总统在谈判桌上没被干掉,尽管你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CNN好像不太开心,我猜他们可能因为没有核战争而失望了。




他可能也想在朝鲜建酒店。



不可思议。



他们可能要谈谈如何对付普京之类的。

自1948年金日成出任国家元首之后,朝鲜历经三代政权,而美国历经了13位总统。

然而,这段时期,从未有过朝鲜最高领导人到访美国,也没有在任美国总统访问朝鲜。

不过,倒是有两位美国总统在卸任后访问了朝鲜。

吉米·卡特

1994年6月,为解决朝鲜核危机,美国前总统卡特访朝。

卡特在平壤逗留了3天,日日与金日成会谈,最后一次会谈加上宴请活动一共持续了6个小时。

卡特的斡旋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他与金日成迅速达成协议:

美国将为朝鲜建设两座轻水反应堆,并同意每年向朝鲜提供50万吨重油,解决朝鲜的能源危机;

朝鲜将拆除其全部核设施(主要是3座在建或建成的石墨反应堆),并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人员留在朝鲜,监督燃料棒的后续处理情况。

不少媒体称,卡特的访问成功化解了第一次朝鲜核危机,为日后著名的“朝美核框架协议”(又称为“日内瓦协议”)铺平了道路。

但这次访问也极具争议。

因为卡特是作为个人而非政府代表到访朝鲜,他与金日成之间的协议远远超出了白宫对他的指示。

去年10月,当特朗普与金正恩隔空对骂到不可开交之时,93岁的卡特撰文《我从朝鲜领导人那里学到了什么》,呼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半岛危机。

他似乎对朝鲜领导人的印象还不错,觉得他们是完全理性的,其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巩固政权,而制裁只会让他们感到生存受到威胁。

卡特称,朝鲜领导人一直要求与美国进行直接对话,希望达成一项永久和平的条约,以取代1953年签订的停火协议,因为该协议的存在意味着朝鲜战争没有终结。

去年,半岛局势升级时,卡特还毛遂自荐,称愿意代表美国政府访朝。



比尔·克林顿

1994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逝世,时任总统克林顿发出唁电,赢得了朝鲜社会的好感。

2000年10月,时任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赵明录作为金正日特使访问美国,与克林顿进行会面。

两个星期后,也就是10月23日,时任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对朝鲜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历史性访问,并与金正日会面。

奥尔布赖特的访问其实是在为时任总统克林顿打前站。

不过,由于白宫内部重口难调,克林顿最终不得不放弃访朝。

直到2009年3月,卸任的克林顿再次向时任总统奥巴马提出了访朝的想法并获得同意。

与卡特一样,他也是以私人的名义访问朝鲜,目的是为了捞回两名未经允许进入朝鲜境内而被扣留的美国女记者。

当朝鲜决定释放两名记者时,克林顿与金正日合影留念,媒体称其“面容平和”。

而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回忆录《艰难的抉择》中称,其实当时白宫不少幕僚是反对克林顿出访朝鲜的。

出访前,他们对所有情况进行了全盘推演,包括合影时如何控制表情。

特金会面能否成行?

自上任后,特朗普本人一再发誓说,他不会因为与朝鲜进行漫长的谈判而犯下前任的错误。

同时也一再表示,只有朝鲜同意讨论无核化问题时,才会开始与朝鲜谈判。

此外,美国官员还要求朝鲜采取一些行动表明其诚意。

谈判门槛这么高,特朗普和金正恩真能见着面吗?

对此,有些人似乎表示怀疑。

《纽约时报》分析,进行高层谈判将对政府构成严峻挑战,因为特朗普政府已经制定了众所周知的朝鲜政策。

美国政府人士表示,他们几乎从来没有规划过如何与朝鲜展开谈判。

还有一部分政府官员则指出,朝鲜没有说在谈判期间会停止生产核武,这意味着谈判结束时,可能朝鲜的武器库都已经建好了。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亚洲顾问迈克尔·格林则认为“朝鲜试图用这种姿态来减少制裁,确保核武项目的合法性”。

但是,也有分析认为,特朗普要实现半岛永久无核化,不排除对话的可能。

总之,特朗普的心思你别猜。

   0


热门专题
1
AI
6
万维专栏
11
以哈战争
2
大S
7
洛杉矶大火
12
巴黎奥运
3
川普
8
叙利亚
13
三中全会
4
俄乌战争
9
苗华被抓
14
中共两会
5
中美冷战
10
美国大选
15
台湾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