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Creaders.net)林孟编译报道:香港非牟利智库“中美交流基金会”(the China-United States Exchange Foundation)的“中美焦点”网站(China-US Focus)发表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中国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李成和助理研究员戴安娜·梁的文章说,随着美国中期选举结束,许多分析家相信,华盛顿会加速寻求新的、更具对抗性的美-中关系范式,美国的对华立场将成型。
虽然人们可以合理地假设,美国对中国政治、经济政策和安全前景的忧虑和批评,很大程度上民主、共和两党是一致的。但如果得出结论说,美国的对华立场已经达成广泛的战略和政策共识,那就言过其实了。实际上,在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战略和安全这三个主要领域,美国朝野尽管有一些明显的共识,但仍然存在重要分歧。
贸易是美-中紧张关系中最明显的问题。美国商界和政府圈,对中国在经济活动中盗窃知识产权,强迫转让技术等长期不满。中国的产业政策,尤其是“2025中国制造”方案,已经引起美国公司和其他国家同行的强烈不满。他们把中国的行径,称之为反对公平市场竞争的“国家资本主义”。
川普政府对与中国展开贸易战,并没有达成共识。美国政策制订圈、中国分析界、工商界认为,全面贸易战破坏美国的利益。他们认为,向中国施压,促使北京改变不公平的经济行为是一回事;采取鲁莽行动,导致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脱钩”的风险大增,却是另一回事。
美国朝野形成的共识包括:要求重新检讨对华接触政策,重新界定美-中关系。然而此举将产生重大影响。有关对华接触政策的讨论,在美国各个媒体激增。对中国军事现代化、科技迅速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政策的关注,为重新检讨对华接触政策推波助澜。
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人们对中国在海外的影响越来越关注。媒体和智库都警告说,中国在美国大学进行政治活动,诱使学者进行自我审查。有关的报告指出,北京利用资助,即彭斯副总统所谓的“不义之财”,在美国大学和意见领袖中收买亲华立场。北京还用刁难签证等招数,威胁在中国设有研究中心的美国大学的学者,要挟他们在美国讨论中国政治和政策时改变立场。美国人对这些“锐实力”活动极为关注,因为这是企图限制言论自由,限制知识探寻,削弱美国认同的权利及价值核心。
然而,美国的政策圈对中国在美国的影响活动达到了何种程度,仍然有不同意见和争论。在这深刻的变革时代,凡事都可避免,尤其是对抗。美国的对华政策虽然发生了根本变化,但重要的是仍然存在分歧和争论。需要熟练的管理来防止双边关系失控。举行高层对话,将继续有助于管控美-中关系。
美国对华政策需要努力更新,以确保无论是假设还是行动,都不会把我们置于毁灭的道路。不要忘记,在双方国内政治煽动下,或日益加剧的恐惧和焦虑驱使下,事情有可能变得更糟。这种风险提醒我们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寻求理解批评,继续尝试寻找更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