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RCEP不是中国的

www.creaders.net | 2020-11-19 10:22:37  香港01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历经8年的漫长谈判,东盟(ASEAN)发起的、西太平洋15国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係协定》(RCEP)终于正式签署。15缔约国不约而同盛讚这一协定能带动区域经济、为疫后复甦注入强心针、在全球化遭遇挫败之时维护多边体系,但许多欧美媒体却更多聚焦于中国,将这一协定描绘为"中国的"重大胜利。

这些媒体忧心忡忡地评论道,"RCEP是世界目前最大的自贸区,超过了欧盟和《美墨加协议》(USMCA)","这是中国势力扩张、主导区域经济的又一大步"。不少美媒也关心新总统拜登会否考虑重返川普退出的、日本接棒领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以抗衡RCEP影响力。这些言论中充斥着中国威胁论的影子,也投射出美国对自身影响力衰退的忧虑。

这种仅仅以中美角力看待世界的视角,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不管渴望通过RCEP进一步拉动经济、提升政治地位的东盟,还是希望藉此深化经贸合作的中日韩,抑或是能从愈发简化的贸易规则中受益的新西兰,以及有望与中国透过RCEP机制获得更多对话机会、舒缓两国贸易战态势的澳洲,每个缔约方都能享受到显而易见的红利,由此可见"中国是RCEP最大受益者"言论的片面性。

东盟经济外交双胜利

先从RCEP最初的发起者和最坚定的推动者东盟说起。东盟在近20多年来一直不懈寻求提高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它不断强化内部合作纽带,同时大力拓展朋友圈,从"10+1"(东盟+中国)进阶至"10+3"(东盟+中日韩),再发展出纳入美、中、俄、日、韩、澳、纽、印的"东盟峰会"。为了进一步深度融入区域经济,东盟在2011年提出了野心勃勃的RCEP设想,并在次年正式邀请各方谈判。RCEP最终成功缔结,包含了东盟多年心血,不仅能进一步带动其经济腾飞,也是外交上的巨大胜利。

东盟不仅是RCEP的重要推手,也是最主要获利者。拆解来看,对东盟中的富国新加坡和文莱而言,RCEP能促进区域稳定繁荣,为其发展製造有利的大环境。

对于蓬勃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印尼、越南、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来说,RCEP订明的统一的原产地准则,将方便生产成本更高的缔约国将附加值较低的生产链下游转移至这些国家。RCEP中促进投资的规定,也对于这些依赖外国直接投资(FDI)点燃经济引擎的国家来说大有助益。另外,该协议降低了服务贸易的壁垒,对于有大量外佣出口的印尼和菲律宾,以及旅游行业为支柱产业的泰国来说,自然是重大利好。今年的疫情虽然打击了这几个新兴经济体的上升势头,但在RCEP正式落地之后,各国想必能依託这个最大自贸区重拾增长动能。

至于东盟内部发展程度较为落后的老挝、缅甸和柬埔寨三国,RCEP灵活地给其预留了更长过渡期,来升级相关配套设施,例如柬埔寨就申请将海关申报电子化延长五年。RCEP给这些国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融入区域经济机会的同时,也考虑到内部发展差异性而灵活处理条款执行时间,舒缓这三国的升级压力。

将中国塑造成RCEP背后推手和最大赢家的看法,可谓忽视了东盟的付出,也轻视了其政治经济能量。或许从即将卸任的总统川普曾三度缺席东盟峰会就可看出,美国缺乏对这个以发展中国家主导、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经济共同体予以应有的重视。

中日韩自贸区共赢

除东盟之外,另外显而易见的受益者即是中国、日本和韩国,因为三方可藉RCEP间接形成"中日韩自贸区"。尤其是对于与中韩均无自贸协定的日本来说,RCEP能大大削减与这两大贸易伙伴的关税壁垒,例如,日本对中国出口的无关税商品的比例最终从目前的8%扩大至86%,而面向韩国则从目前的19%扩大至92%。

当然,不少关键领域的产品需要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才能完全消除关税壁垒,但这在长远来看,该贸易协议能加速整合中日韩供应链,使三方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深化经济合作。而在利益更加高度融合后,三国也有望在维护区域安全稳定上达成更多共识。

早在2002年,中日韩就有建设三方自贸区的构想,但推进过程充满波折,尤其是在2012年宣布启动正式谈判之后,三国屡屡发生摩擦,例如中日钓鱼岛争端、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事件等等,日韩去年还因陈年积怨爆发小规模贸易战,这导致自贸区谈判数次搁浅。

由于日韩是美国长期盟友,更在防卫上依赖后者,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后,自然会不时"从中作梗",而中日韩三国又常被複杂历史和民族主义情绪所困,给自贸区的缔结增添挑战。如今,三国终于能依託RCEP间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不仅为三方经济注入新的动力,也能使整个东亚地区更具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全球经济体系的分量,这毫无疑问是典型的共赢范例。

而本来就与其他所有缔约方拥有自贸协议的澳洲和新西兰,虽然在印度去年正式退出RCEP后,缺少了打开印度市场的大机会,受益似乎不及其他缔约方那麽明显,但简化的贸易规则还是能给货物流通带来便利。另外,对于正在与中国陷入贸易纠纷的澳洲而言,虽然RCEP缺乏争端解决机制,但两国还是能透过该组织拥有更多对话机会,有望在一定程度上为中澳关係降温。当然,中澳经贸关係中夹杂了太多政治因素,不是单纯的贸易问题,自然也很难单纯通过自贸区的框架解决。

区域合作或成主流

诚然,中国将从RCEP中获益良多,但其他14个缔约国亦是如此。欧美媒体从中美竞争的叙事角度出发,给RCEP赋予了过多的象徵意义,他们认为,"中国主导"RCEP,本质上是对抗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係协议(TPP),而川普政府的贸然退出,让TPP牵制中国的效果大减,而RCEP此刻在美国疫情失控、政权交接混乱之时的高调成功,宛如是中国的大反击。再加上对于"西方中心论"衰落的固有恐惧,美国在描述太平洋彼岸缔结的这一庞大自贸区时语带不安,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从全球化的进程来看,那种类似于"原材料来自澳洲、在美国进行加工、在孟加拉最后组装"的"超全球化趋势"正在逐渐退潮,疫情导致跨国物流的煞停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让各国意识到供应链过于分散的坏处。相比之下,RCEP这种区域性的自贸区能提供更加紧凑高效的供应链,可能是未来全球化的新面貌。

当然,全球并不会就此"一分为三",形成北美、欧盟和西太平洋三足鼎立的局面,跨太平洋和跨大西洋的合作仍然不可或缺,但也需要逐渐放弃"超全球化"的浪漫想象。因此,美媒在望向RCEP这个庞然大物时候,应要跳出"中国扩张权力"的陈词滥调,而将区域性自贸区视为新的趋势。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