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入侵一旬有馀,虽然俄入侵行为遭到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人普遍反对,但也有不少人把矛头指向美国,批拜登政府在背后拱火,挑起俄乌衝突。他们说,别看美国一天到晚不停喊狼来了,狼来了,可真巴不得打起来的就是拜登政府。这些人的一个理据是,谁在战争中获益最多,谁就最希望战争发生。目前看,美国显然在这场战争中是大赢家,因此美国最乐意看到俄乌两国打起来,华盛顿的军工複合体才是战争策源地。
美国是否应为眼下这场战争负起至少部分责任?可以听听一些美国学者的说法。美方国关学界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学资深政治学教授米尔斯海默早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中,就批评西方夸大俄罗斯的“侵略”意愿,是为了把危机责任推到俄头上,认为美国推动北约东扩和与乌克兰建立友好关係的持续进程,为普京对乌克兰的一系列行动打下了基础,他近期的访谈亦坚持这点。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前不久也撰文表示,美国和美国控制下的北约在俄乌衝突中并非无辜。
不过,在我看来,如果从美国有责任或者美国在发战争财,进而推导出它想挑起战火,实是俄乌战争的“始作俑者”,这个逻辑关係恐怕难以成立。
拜登政府看似确是俄乌战争的最大收益者。美国联合西方通过强有力的制裁,一方面孤立了俄罗斯,严重削弱了它的国家实力;另一方面也团结了西方,让原来有些三心二意的西方团结成一个整体,并使欧洲更加依赖美国的保护,再次建立起了美国在西方世界的声誉和影响力。此外,美国在围堵中国时提出的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的理念,也在这次反对俄罗斯的侵略上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比起上述好处来,美军火商卖给乌克兰和东欧其他国家的那点武器,其实算不了什么。
但我想指出的是,在人们认定美国有动机刺激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时,别忘了它的头号对手又是谁。假如西方的支援壮大了乌克兰的反抗力量,让俄乌战争持续几年;或者西方的制裁没有压垮俄罗斯,让美国和欧洲不得不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去防范俄东山再起,这种情况最有利于谁?肯定不是美国,也不是欧洲,更不会是俄罗斯,而是它的最大竞争对手中国。
对此其实不能理解。美国原来只有一个敌人,现在俄乌战争又让它多了一个敌人。这第二个敌人虽然综合实力不如第一个敌人,但它的军事实力比第一个敌人强,美国不得不从对付第一个敌人的精力中分出一部分去对付第二个敌人。假如是你愿意这种情况发生吗?除非美国觉得,它有实力同时单挑两个强大对手。倒是有个别美国学者这么认为,比如《更长的电报》一文作者就主张美国可以同时对中俄开战,但估计多数美国学者没有这种自信。
有人会说,对付俄罗斯,欧盟加英国就够了,美国可以从欧洲脱身,全力应付中国的挑战。这是不瞭解基本常识。俄罗斯对欧洲的威胁,不在经济和科技,而是军事和地缘政治。面对俄的庞大核武库和常备军,没有了美国的北约根本不是其对手,即使加上英国,也不是对手。
可以说,在俄罗斯这头怪兽被唤醒后,欧洲对美的安全依赖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哪能允许美国从欧洲全身而退?事情可能恰恰相反,原来美国还有欧洲盟友帮著一块围堵中国,但现在欧洲把主要力量用在防范俄罗斯上,就抽不出更多力量遏制中国,即使欧洲愿意比过去听从美国调遣,很可能也力不从心。所以,俄乌危机让俄罗斯分担了中国承受的美欧围堵战略压力,中国趁机得以活络活络一下筋骨。
只有一种情形例外,即俄罗斯战事不利陷在乌克兰这个泥潭里,或者被西方的经济金融制裁压垮,民众起来造反推翻普京政权,否则美国就只能两面作战。但这种对美有利的例外情形现实中出现的概率很低。
中长期而言,俄乌战争当然不会改变美国把中国作为主要对手的战略定位,但至少会阶段性转移美国的注意力,让它无暇他顾,从而得以让中国扩大发展空间。美国因为一个次要目标的牵扯而不得不放鬆对主要目标的压力,说因小失大可能有些严重,但总有点得不偿失。这也是像米尔斯海默这样的学者为什么力主美国不要过多捲入乌克兰事务,北约应明确表态不让乌加入的原因。
现在战事似乎陷入一种胶著状态。泽连斯基多次要求美国和北约出兵,或者设立禁飞区,可拜登在这两个问题上就是不鬆口,因为他清楚,无论美国出兵参战,还是设立禁飞区,都意味著战争升级,俄乌战争就变成俄美战争,搞不好会发展成第三次世界大战,即使不会,也会削弱美国的军事实力,从而不能维持对中国的有效军事压制。从此角度看,美国即便是俄乌战争的最大赢家,也不能说拜登政府要火中取栗,故意在背后搞局激怒俄罗斯攻打乌克兰。俄乌局势的紧张对拜登的中期选举、美军火商和华尔街或许都有利,但也仅仅到此为止。再跨一步,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快讯!李嘉诚旗下长和突发公告 |
2 | 头上响炸雷 北京最忌讳的事就要发生 |
3 | 国防部暗示何卫东“行踪” 美情报消息引质 |
4 | 7-14!比中国男足还惨 8轮0胜沦为垫底 |
5 | 南京重磅宣布:全面取消!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