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欧盟与中国关係的质变在2022年更深化,缘于北京对俄态度及欧盟从对俄经济依赖看到下一个警讯。中国外长王毅和新任驻欧盟大使傅聪近日对欧言论频放软,想在整年低迷下“拉尾盘”,但恐难改变新格局。
中国游客在国产疫苗保护力不佳之下即将大批解封出游,许多国家严阵以待。在欧洲,意大利政府强制对入境的中国旅客快筛,结果当地媒体报道一架中国来的班机上120名乘客快筛阳性过半;比利时热门景点布鲁日(Bruges)市长呼吁跟进意大利作法,但比利时、德国和奥地利等国政府持疑,欧盟也暂不考虑强制筛检陆客。
但过去一年的欧中关係,不只延续了2021年僵化气氛,更在俄国因素下深化欧盟对中国的疑虑。不论欧盟成员国对中国各种议题的态度是否不一,让双方关係僵化且疑虑的因子,已经造成质变。
欧盟执委会(European Commission)与中国在2020年12月谈定“全面投资协定”(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CAI),原本为欧中关係创出新高峰,不料隔年就急转直下,从3月北京因香港和新疆人权争议制裁10名批评中国的欧洲议员和官员,到年底因立陶宛挺台遭中国贸易惩罚,2021年成为欧盟深刻感受中国“战狼外交”的一年。
2022年欧盟对中国又有新一层“觉醒”。
就在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前10天,中俄发表了“无上限”伙伴关係,战争开打以来中国政府对俄态度始终站在西方的对立面,让欧盟十分介意。6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高峰会发表战略概念,将中国描述为“体制性挑战”(systemic challenge),代表欧美共同认定中国是全球安全秩序的未来主要威胁。
同时,欧盟饱受对俄国能源高度依赖的教训,也因此警觉到对中国经济依赖的风险。欧盟执委会在过去一年提出关键原物料自主、供应链自主、抵制强迫劳动产品进口等法案中,都看得到想降低对中国依赖的企图。
不过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指出俄国因素另有相反效应,也就是欧盟原本可能针对中国经济关係进行更大幅的检讨重估,却因对俄制裁衝击欧洲经济,让欧盟国家和企业反而不敢太快切断中国奶水。
如同研究德中关係的学者巴尔金(Noah Barkin)在12月美国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一场论坛中所说,德国目前还不想为了更长远的安全考量而放掉对中国的短期经济利益。
出席前述欧中关係论坛的多位学者也都提到,在美国大幅展开对中国的围堵下,欧盟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视为突破或平衡国际处境的“契机”,而欧盟各国追求各自在中国的利益,让习近平有分化、各个击破的机会。
在20国集团(G20)11月高峰会期间及会前会后,习近平分别与德国总理、法国总统、西班牙总理、意大利总理、荷兰总理和欧盟理事会主席进行双边会面,就是最好例子。
到了12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一场论坛上接力释放对欧洲的温和信息,他说前述双边高峰会“代表欧洲加强战略自主”,意思是不被美国牵著走,又说对乌克兰情势保持“客观和公平”,呼吁欧洲与中国在国际舞台共同实践“多边主义”。
因抵制欧盟而悬缺近1年的中国驻欧盟大使,在12月中旬由傅聪出任,他上任不久就在推特(Twitter)上呼应王毅说“中国的欧洲政策基调是友谊,首要目标是合作”,并在外媒访问时向欧盟喊话尽快批准全面投资协定。
虽然王毅和傅聪想在这一年欧中关係的低盪下“拉尾盘”示好,希望明年春天惯例的欧中高峰会能“开红盘”,不再像今春那样冷淡,不过,欧盟对中国定调的3种并存关係“合作伙伴、竞争对象、体制对手”,在这两年钟摆逐渐朝向竞争甚至对手的方向。
从多位欧美学者和外交官的评论来看,至少有两件事短期内“回不去了”,一是被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表决冻结的欧中全面投资协定,二是立陶宛事件后,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力挺波罗的海邻居而一起退出中国与17个中东欧国家的“17+1”合作机制。
从一位外交官告诉中央社记者的小故事,可看出中国在欧洲外交舞台的格格不入。一位中国外交官有次与欧盟负责中、台、蒙古事务的官员交换名片,结果一看到对方名片上并列中国与台湾就当场拒收并斥责,无礼举动让欧盟官员留下难以抹灭的印象。
因此在经济现实下,或许2023年欧盟对中国关係的钟摆会再朝伙伴这方挪动一些,但只要中国政治体系的本质持续显露,已经变质的欧中关係似乎回不去了。
以下列出2022年欧中关係的10件大事:
1月27日,欧盟向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提告控诉中国对立陶宛的贸易胁迫。
2月4日,中国与俄国宣布双方“伙伴关係无上限”。
2月4日至20日北京冬季奥运,多数欧盟国家领导人拒绝中国邀请出席。
4月1日,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及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Charles Michel)与习近平举行视讯高峰会,但各说各话无成果。
6月29至30日,在马德里举行的北约高峰会宣布最新战略概念,首度将中国描述为“体制性挑战”。
8月11日,继立陶宛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一同退出中国与中东欧合作机制,“17+1”剩“14+1”。
11月4日,德国总理萧兹(Olaf Scholz)成为习近平在中共20大通过第3任期后,首位来访致意的西方领导人,受欧美政坛批评。
11月15至16日,法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领导人在G20印尼高峰会场边分别与习近平会谈,被视为北京成功分化欧盟。
12月1日,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单独访中,因未与冯德莱恩同行且事前未经欧盟国家授权,引起争议。
12月16日,中国驻欧盟大使傅聪向欧盟递交到任国书,结束近1年的职位悬缺抵制,代表中国欲修复与欧盟关係。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怒之下,北京将国产C919打回原形 |
2 | 中国外贸企业订单爆满 曝主因是… |
3 | 有一种痛苦叫搬进了“大平层”,不好住还不 |
4 | 哀鸿遍野,著名人士呼吁北京救救外贸.... |
5 | 习明泽爆习将退居二线?王小洪日益对习不利 |
6 | 习傻眼!人刚走,越南翻脸速度惊人 |
7 | 网友惊呼 习近平排场之大 只有1人可“媲 |
8 | 真的 !一切都在习近平掌控之中 |
9 | 史无前例,美国传来重磅消息 |
10 | 快讯:普京宣布停火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