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Creaders.net)林孟编译报道:英文《韩国时报》发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航空大学航空航天与战略研究院院长、亚太核不扩散和核裁军领导网络(APLN)成员苏尔坦博士(Adil Sultan)的文章说,中美在亚太地区不断演变的竞争,正将该地区推向更加激烈和复杂的军备竞赛。
作为核不扩散机制基石的《核不扩散条约》(NPT)未能成功地消除核威胁。条约承认的美、中、俄、英、法五个核武器国家继续在质量和数量上改进其核武库。国际社会未能建立一种机制,将《核不扩散条约》的三个非签署国——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纳入主流不扩散机制,或使朝鲜重新加入《核不扩散条约》。
由无核武器国家在没有主要利益攸关方参与的情况下谈判达成的《禁止核武器条约》(TPNW),也不太可能减少核威胁。《禁止核武器条约》虽然是第一个禁止发展或获取核武器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书,但其所有签署国都已经遵守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缺乏发展核武器的动机。四个未参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核国家——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鲜和五个该条约承认的核武器国家——美、俄、中、英、法及其继续享有核武器保护的盟国,则拒绝加入《禁止核武器条约》。
鉴于现有军备控制安排未能消除核武器,而且亚太地区的大多数主要参与者——美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正在增强其核能力,因此可能需要制定能够划分扩散难题的区域军备控制方法,而不是寻求可能难以谈判和实施的全球解决方案。这种做法即使不能消除,也可以减少亚太地区的核危险。
来自美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的一组学者提出的可能途径是,建立一项涉及这四个国家的军备控制安排,使所有四个核武国家都可以在各个层面进行接触,以帮助维持战略稳定。然而,由于将朝鲜排除在外,这一框架未能解决亚太地区的地区焦虑。这种军备控制方式也可能降低印度与巴基斯坦接触的动机,因为印度可以证明其军事建设旨在威慑中国。同样,中国也可以将其用作避免与印度接触的借口,因为北京可以令人信服地声称其核建设旨在威慑美国。
美英澳三国达成核潜艇计划
将新技术整合到军事能力中,也对未来的军备控制提出了额外的挑战。“常规和核纠缠”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以及网络、人工智能和其他新兴技术可用于威慑对手的“跨域威慑”概念,使未来的军备控制进程更加复杂和难以谈判。因此,未来的军备控制举措必须解释迅速发展的技术和信息因素,并考虑替代结构、形态和参与模式。这样一个进程可能包括所有国家的核能力和非核能力,但由于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国家的能力不同,很难谈判。网络和人工智能的民用和军事应用,涉及国家和非国家行为者,使未来的军备控制计划进一步复杂化。
同样,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改进核查和透明度措施,提高军备控制的效率,但同时也可以整合到军事系统中。人工智能的这种双重用途特征,使得将其用于军备控制以及发展军备控制机制以规范人工智能的军事用途都同样重要。
由于缔约国的利益冲突,军备控制一直具有挑战性。然而,防止不受控制的核扩散仍然至关重要。随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增加和新技术出现,挑战也成倍增加,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因此,迫切需要制定创新和包容各方的办法,以帮助维持稳定并限制该地区军备竞赛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