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已经宣布,从8月1日开始将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关税提高至100%,欧盟的相关反补贴调查也接近尾声,布鲁塞尔可能很快就会推出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临时性关税。贸易争端的全面升级引起《法兰克福汇报》驻上海记者Gustav Theile的关注。他在题为《被争相拉拢的欧盟》(Umgarnte EU)的评论中写道:
“如果欧洲这把牌打得不好,事情就会变得很棘手。欧洲大陆正面临被美中两个超级大国双面夹击、被迫要选边站的危险。然而如果看一看,美国财长耶伦是如何在法兰克福呼吁在贸易战中建立共同战线,中国又是如何争取拉拢欧洲的,就会明白:如果欧盟能够保持团结一致,那么它手里就掌握了所有的王牌。”
文章指出,中国需要欧盟的市场来消化其过剩产能——从电动汽车到太阳能电池板;而美国也需要欧盟,因为如果没有布鲁塞尔的加入,那么华盛顿针对中国的关税行动之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作者最后总结道,布鲁塞尔可以让自己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游刃有余,然而利用这一有利地位的前提是欧盟内部团结:“只要连柏林和巴黎都不能达成一致,更不用说布达佩斯了,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南德意志报》经济记者Christina Kunkel撰写评论指出,欧洲无需对中国的廉价电动汽车心怀恐惧。她认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惩罚关税似乎是捍卫欧洲本土汽车市场的最后希望——这也是布鲁塞尔可能很快会做出的决定。“但从多个方面来看,这一步都是错误的。”
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廉价电动汽车目前在欧洲市场上的存在感还非常低。相反,雪铁龙已经推出了起价不到23000欧元的电动汽车,雷诺或者大众等其它品牌也会紧随其后。
“当下更大的问题是,不管在什么价位,欧洲愿意购买电动车的人整体都非常少。而即使是那些通过船运抵达德国的成千上万辆比亚迪汽车,也没有呈现出热销的迹象。商家自然需要争取购车者的青睐,但是在欧洲,决定胜负的不仅仅是价格因素,还有汽车性能可靠性、售后服务以及信任度——在这些领域欧洲汽车制造商都具有优势。”
第二个因素在于,德国车商自己也是中国生产条件的受益者。如果不是因为经济上划得来,宝马或者奔驰就不会将整个电动车型系列全部在中国生产,然后再进口到欧盟。而这些车辆同样会被征收惩罚关税。
最后一个因素就是中国对于德国汽车制造商来说将始终是最为重要的销售市场。“对于德国车商来说,即使中国不对欧盟关税发起报复行动,在中国市场上保持立足之地就已经足够艰难了。因此他们现在应该首先集中精力去制造出具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为中国和欧洲市场。多年来他们错失了这一发展阶段,而让中国人抢占了先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