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被低估的一个发达国家。
巴黎奥运会,这几天在互联网上引发“群嘲”。
比如各国运动员需要自带空调和床垫参赛(后来被辟谣),被认为是史上最抠门的一届奥运会。
在开幕式上,奥林匹克运动会旗居然挂反了、塞纳河水质不达标,甚至因为表演内容尺度过大,把全球多个电视台的解说都干沉默了……
总之,这届奥运会,种种失误不断,办得很癫、很散装、很草台班子的既视感。
但现实中的法国,真的是那么松垮和不靠谱吗?
的确,法国给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浪漫、松弛、不严谨,但松弛不等于浅薄,懒散也不等于颓废。
相反,法国是一个在很多领域追求极致和深刻的国家。
例如,法国是目前全球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最多的国家,多达16位(包括萨特、加缪、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是公认的世界文学大国、世界文艺中心,这一点很符合法国“文科生”的人设。
但鲜为人知的是,法国同时还是全球数一数二的数学强国,诞生过笛卡尔、费马、拉格朗日、傅立叶、庞加莱等世界级数学天才,菲尔兹奖获得者也数量仅次于美国,远超德国、英国等强国。
这说明,法国不仅是世界顶级的“文科生”,同时还是世界顶级的“理科生”。
如果法国人真的不严谨,怎么会诞生这么多数学天才呢?要知道数学可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不是一般的严谨,是非常的严谨。
再比如,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法国似乎已经和“工业强国”不沾边了,沦落为卖服装、卖箱包、卖红酒的二流国家。
谁能想到,当今世界首富居然是一个卖服装箱包的?法国人把这个看似平常的行业做到了极致、做到了世界第一。这种造诣,绝对不是简单的“松弛”能做到的。
法国的严谨还体现在对食品安全、婴幼儿奶粉、空气污染的监管上,有些标准甚至比欧盟还要高,在百度学术里搜索“法国食品安全”等关键词,可以找到很多这方面的论文:
可见,法国人的松弛,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以及一些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上,但在文艺创作、数学、工业制造、食品安全等方面,还是非常严谨和追求卓越的。
早在路易十四统治法国的17世纪,法国就已经成为欧洲无可争议的文化中心,当时的欧洲王室均以会说法语为荣。再到18至19世纪,在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法国思想家的推动下,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就连现代奥运会的发起人都是一个法国人,没有谁比法国更懂得奥林匹克精神。
可见,法国在历史上,已经无数次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对这样一个老牌发达国家来说,已经不需要在形式主义上证明自己。
这大概就是一个发达国家最真实的样子,在面子上松弛,在里子上严谨,务实而不务虚,敢于展示真实的自己,相比外在的标签,他们更注重内在的自我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