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热帖:“特别军事行动”出现反转,俄这次麻烦了

www.creaders.net | 2024-08-14 09:33:48  独角鲸工作坊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墙内媒体《独角鲸工作坊》:世上最难察觉的变化,是时代的变化。对时代变化视而不见,意味着被时代抛弃。

  2024年,俄乌冲突似乎进入了冗长的“垃圾时间”。

  战场陷入了拉锯战的泥沼,外交场上则是各方释放消息、试探底线。这种僵持状态,是上个世纪很多局部战争的老戏码。

  国际上的主流观点是“打得差不多了,可以谈了”。比如,7月29日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表示,俄乌冲突无法“在战场上”得到解决,印度将进一步加强对俄乌开展斡旋工作,并建议其他国家也与俄乌双方保持接触。

  没想到,这场让人昏昏欲睡的“特别军事行动”再次出现反转——乌军一波反推到俄境内,成了双方的“特别军事互动”。

  01

  “特别军事互动”

  8月6日后,陆陆续续传出乌军袭击俄罗斯西部边境地区的消息。一开始,这个消息并没有引起多少重视。乌方保持沉默,俄方轻描淡写。

  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表示,乌军6日起对库尔斯克州发起进攻,约有1000名乌克兰武装部队人员参加了这一行动。区区1000人的小股部队,能掀起多大风浪呢?

  可是,8月9日,俄国家反恐委员会宣布自当天起在库尔斯克州、别尔哥罗德州、布良斯克州实行“反恐行动制度”,并宣布已经在3州撤离数万人。

  显然,乌方的行动不是一次小规模的战术突袭。

  8月10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视频讲话中首次承认乌军正在对俄边境地区发动攻击。

  乌军的行动搞大了,比想象的还大。

  8月12日,乌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汇报说,乌军控制了库尔斯克地区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同一天,俄罗斯库尔斯克州代理州长斯米尔诺夫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汇报称,库尔斯克州有28个定居点共计约2000人被乌军控制(后续消息显示,乌克兰控制的居民点数量还在快速增加,可能已经达到了40以上)。

  随着事态越来越严峻,参与此次行动的乌军人数也很快被修正。3000人、7000人,后来又是美国新闻机构报道的1万人,目前是俄罗斯媒体报道的1.2万人。

  显然,这不是一次临时起意的战术突袭,而是乌方精心策划的战役级别的军事行动。

  俄罗斯很明显没有做好准备,颇为被动。一时间俄媒体口诛笔伐,国际上冷嘲热讽。俄军方撒谎、防御乏力、应对决策迟缓等等,批评之声甚嚣尘上。

  其实,在这次事件中,俄方的应对失措,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撒谎”、“无能”。俄方的困难,远超想象。

  02

  库尔斯克,再次“沉没”

  乌军攻入的库尔斯克州,是俄罗斯中央联邦管区下辖的行政主体。中央联邦管区汇聚了俄罗斯的精华所在,其中包括莫斯科州、莫斯科市。可见库尔斯克州有多重要。

  库尔斯克州的重要性,源于它的地理位置。与乌克兰长达245公里的边境线,是俄通向欧洲的西南门户。距离莫斯科540公里,是首都圈的“卧榻之旁”。毗邻的别尔哥罗德州是俄军哈尔科夫方向攻势的大后方。

  因为地处要冲,库尔斯克州是俄罗斯重要的交通枢纽,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二战期间的库尔斯克战役,重要性不亚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甚至有观点认为,这场战役才是卫国战争真正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切掉了德军的胳膊,库尔斯克战役打断了德军的脊梁”。

  如今乌军不仅顺利攻入了这个堪称“脊梁”的地区,还集结了相当的兵力、控制了大片地区、严重威胁交通线,成了首都圈的“卧榻旁的鼾声”。俄方的压力可想而知。

  压力首先来自军事。

  如此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区失守,损失了大量军事物资是小,影响乌克兰境内的俄军补给是大。这次俄乌冲突中,俄方一直被补给问题困扰,现在更是雪上加霜。

  乌军扎在这个战略要冲地区,就是如鲠在喉。

  乌军在库尔斯克州的规模目前还不算很大,至少没有大到对莫斯科造成实质威胁的程度。但是,由于俄军的电子战水平很低,很难第一时间掌握乌军的动态。乌军掌握了相当程度的军事主动权。比如“横向移动”攻击别尔哥罗德州的军事威胁,会对俄军正在进行的哈尔科夫攻势造成干扰。

  据俄媒报道,别州已经出现了成建制的乌军。8月9日,俄方把别州和库州打包的“三州反恐”,可以证实此消息的真实性。

  这里要给格拉西莫夫大将“辩诬”。他最初对乌军数量“仅1000人”的错误判断,饱受“故意撒谎”、“习惯性瞒报”的指责,是有“背锅”之嫌的。

  作为职业军人,格大将应该深知这一境内战事的敌情是纸包不住火的,撒谎毫无意义。“进入库尔斯克州的乌军仅1000人”,很可能就是当时他所掌握的信息,而不是刻意隐瞒。

  其实,格大将的误判不难理解。经北约改造和援助的乌军,电子战的水平远超俄军。战场隐蔽做得更好,指挥协调能力也更强。

  目前有信息称,乌军至少是兵分三路分批次进攻库州的。第一时间全面掌握乌军动态和规模,很可能超出了俄军的技术能力——俄军自己动不动就摆出“一字长蛇阵”,时不时闹出失联事故,可见其信息技术水平见肘捉襟。

  要求俄军在库尔斯克州245公里的边境线上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敌情,是不是有点“超纲”了?不是格大将不诚实,而是手头没有真实信息。

  同样的道理,乌军一旦在库尔斯克州扎住了,就掌握了机动方向的主动权。到底怎么“动”并是最的重要,重要的是有选择行动的先手之利。俄方很难有效实施机动防御。

  03

  军事决策和政治决策的两难

  俄军做不到灵活及时的机动防御,就只能四处围堵。人海战不是俄军的强项吗?可是,目前的情况下,俄军可以投入库尔斯克州防御的兵源很成问题。

  俄军的军改大致上是“贵精不贵多”的精兵战略。俄乌冲突以来,能打的基本上都上了前线。后方留守的基本上都是以义务兵为主的“鱼腩部队”,主要用途就是维持地方秩序。因此,遭遇乌军精锐部队的进攻一触即溃,不是他们无能,而是正常的“出厂设置”水平。

  更麻烦的是,现在连凑数填线的“鱼腩部队”也不足。俄杜马议员、南方军区副司令员视察库尔斯克州后,在社交媒体上说,防线上的地雷是埋好了,可是地雷阵后面人影子都没有。

  可见这些鱼腩部队修筑防线还算尽责,只是驻防的人手不够。现在要临时拉人填线,人从哪儿来呢?

  首都圈的留守部队倒是近,但是敢调多少呢?外高加索、远东确实还能挤出一点留守部队,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近的不能动,远的过不来,只能临时征兵充数。所以,库尔斯克州第一时间的防御乏力,俄媒体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满意。

  不满意也没办法啊。形势比人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源就这么点,只能在决策时做出取舍。军事上的最优解,是放弃前线部分地区,大规模、成建制地回防。但是,这不仅会付出丢失“战果”的军事代价,还要付出很沉重的政治代价。

  本来在乌境内打得就不尽如人意,闪电战打成了持久战。好不容易夏季攻势俄军推进了一点,现在又要向回“战略转进”,相当难堪。

  即便回防,也很难抓住乌军的主力决战——乌军既然可以悄悄地进来,就能悄悄地回去。整个战事进程,俄军在相对固定的阵地战死磕还可以,一旦运动起来就占不到便宜。

  说到底,还是电子战水平的局限。如果是俄军回防扑空,乌军轻轻松松“事了拂衣去”,等于输两回。总之,主动大规模回防是解库尔斯克州燃眉之急的军事最优解,但政治代价太大,这个决心不好下。

  另一个军事选择是索性在境内收缩防线,重点方向防一下,别的就先放一放。看看乌军下一步的动作再说。乌军毕竟不是“天降神兵”,也有补给问题、兵源问题,扩大战果的能力终究有极限。但是,这种消极防御,且不说各种军事上的变数,政治压力也受不了。

  一波波涌向莫斯科的国内难民怎么安置?这一波的好几万已经到首都了,夏天住帐篷还行,到冬天还回不去就麻烦了。要是再放任乌军继续四处出击,再隔三差五给莫斯科送几波难民,就不可收拾了。

  再者,消极防御对民心士气的打击很大,民意失控反噬的风险很大。俄罗斯民众中的确对“特别军事行动”高度支持,西方心心念念的反战力量是没有的,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有。

  可是,高度支持不是无条件的。民意支持的是胜利,而不是失败。外面打不赢也就罢了,现在敌军老在眼前晃悠,英勇的俄罗斯民众还能情绪保持稳定吗?

  还有,消极防御库尔斯克州,各州的“山头”会作何感想?外高加索、远东的联邦主体本来就对来自联邦的补贴减少、兵源索求无度有怨气。眼看着对库州“见死不救”,这些远州的离心倾向会加剧。这些边远地区不重要,那常年“受北约威胁”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又会作何感想?

  俄罗斯的内部政治本来就很复杂,特别军事行动久拖不决后更复杂。内部的抗压能力不可高估。因此,消极防御在军事上或许可行,政治风险不可承受。

  综上,应对库尔斯克州战事的主要压力来自政治,不能军事优先。这才是克里姆林宫和军方的主要矛盾,而不是军方“撒谎”引起了高层反感。

  俄罗斯对乌情报工作不是只有军方在做,甚至主要不是由军方主导的。当初忽悠出“基辅闪电战”的情报来源就不是军方的,而是情报系统。因为误导决策,很多情报系统的高官落马。

  因此,就算这回军方的信息收集、情况判断的确出错了,可情报机构也没做对啊?凭啥格大将独自背锅呢?对乌军此次行动的后知后觉,本质上是技术上无解,而不是哪个部门出了问题。

  俄媒体集体炮轰格拉西莫夫大将,一方面是舆论的情绪宣泄,另一方面也是高层拉扯的表现。有分析称格拉西莫夫最近被高层冷落,那多半也是因为决策分歧,而不是所谓“撒谎”。

  面对真相本来就是政治难点中的难点,何况压根就缺乏真相呢?

  04

  决策执行难上加难

  军政双方存在分歧,不仅涉及到最终的决策,也会影响接下来军事行动的指挥系统。

  目前各方的消息显示,回防库尔斯克州的兵力主要还是从乌境内的俄军调。不过,不是大规模成建制地回防,而是从各战区分头抽调。哈尔科夫抽一部,顿涅茨克抽一部,等等。

  这是政治和军事平衡的结果。

  俄国内那些“虾兵蟹将”肯定是靠不住,拉来填线顶一顶,还堵在了路上,所以肯定是要前线劲旅回防的。这是军事决策。

  但是,政治上又不能主动放弃前线,“一个都不能少”。结果只能各处挤点“余力”。这是政治决策对军事需求的平衡。

  这样做是无奈的选择。副作用是无法回避的。来自不同战区甚至不同性质的部队调回来,“转进”的过程就有风险。如前所述,俄军只要机动起来,就会暴露很多问题。

  兵力调动就位后,如何统一指挥也是个难题——不仅缺兵,而且少将。如果各自为战,就有可能被各个击破。可是,统一指挥权交给谁,也是个问题。

  有“厨子叛乱”的前车之鉴,“卧榻之旁”的战事指挥人选,忠诚必须是第一位的。

  其次则是协调各方的能力,军内要有威望,摆得平各个“山头”来的部队,同时还能得到俄国内各势力尤其是情报机构的充分支持。

  然后,军事指挥才能也要过硬。

  也就是说,库尔斯克防御战需要一个绝对忠诚、八面玲珑、军事指挥能力高超的全能将才。放眼整个俄罗斯军事史,能符合这么高条件的将领……有吗?

  俄罗斯军人的“优秀传统”是:能干的少,且不听话;听话的多,但不能干;甭管能干不能干,都是暴脾气。指挥库尔斯克州保卫战的将才,是个难题。

  部队就位了,合适的人选到位了,库尔斯克扛住了,还有乌境内的军事风险。

  前线回防的兵力是各处挤出来的“余力”,可是哪里真有“余力”呢?俄乌战事至今,哪条线上的压力都很饱和。自从“闪电战”打成“持久战”,前线战力不足一直是俄军的痛点。分兵回防不可能没有负面影响。

  据说哈尔科夫方向的俄军已经转入防御,未必可信。但是,哈尔科夫没事,别的前线也会出问题。俄军大规模回防的信息是瞒不住的,分散的分兵回防,意味着处处漏风。战力的此消彼长是很客观的,给了乌军寻求突破口的主动权。

  目前俄方应对库尔斯克州事态的方案是政治和军事平衡的折中方案,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特别军事行动”变成了“特别军事互动”,对俄方造成的困扰不是一城一地得失的问题,而是造成了牵一发动全身的战略影响。

  俄方目前所处的困境,远比军事应对复杂得多。一些看上去很荒唐的“笑话”,并不可笑,而是左右为难的不得已。

  诸如呼吁国际社会谴责乌克兰入侵、把敌方战役级的军事行动定性为“恐怖行动”,都有“不得不如此”的原因。碍于篇幅,本文就不一一分析了。

  对俄方的左支右绌,要多一些“同情之理解”。这不是一时一事的应对失措,而是从“特别军事行动”伊始就陷入了战略性、全局性的左右为难。

  总之,观察和理解这场脑洞大开、突破想象力极限的“特别军事行动”——现在是“特别军事互动”,是一堂理解时代变化的必修课。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彭丽媛已经没戏了?习被打脸
2 中共高干一致同意 豁出去赌一把
3 当年举报毕福剑的那位告密者怎么样了
4 华为新款手机采用5奈米?权威机构拆解爆惊人
5 惨烈的大洗牌,开始了…
热门专题
1
叙利亚
6
万维专栏
11
中共两会
2
苗华被抓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川普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俄乌战争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中美冷战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