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风险正在扩散!朝鲜也要发展AI与无人机

www.creaders.net | 2025-10-12 08:47:15  上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近日亲自督导“锦松系列”战术攻击型与战略侦察型无人机的性能测试,并宣称人工智能与无人机的发展是“现代化军队的首要任务”。 从现场展示的自杀式攻击无人机到多用途侦察系统,朝鲜显然正企图以低成本、高冲击力的科技手段,突破传统军力与经济限制,建立新型非对称作战优势。 这不仅是技术上的跨越,更是一种政治讯号,宣示平壤有能力在“新战争型态”中重新寻求存在感。

朝鲜的军事现代化正在以无人化与智能化为核心。 金正恩多次公开视察AI与无人机研发基地,强调要自主执行任务、准确打击目标并实现量产。 这意味着朝鲜正将AI军用化,透过自动识别与自律攻击技术,企图建立可独立运作的战术攻击体系。 外界推测,若这些AI技术能与蜂群战术(swarm tactics)结合,朝鲜可能在短时间内部署大量自杀式攻击无人机,以饱和攻击方式突破韩国防线或干扰驻韩美军防空网。 此举不仅降低人力风险,也提高突袭效能。

更令人关注的是朝鲜与俄罗斯的技术合作。 据报道,俄方已向朝鲜分享Shahed无人机生产技术,作为对乌克兰战争所需弹药与兵力的交换。 朝鲜透过观察俄乌战场的无人机实战运用,吸收战术经验与生产技术,迅速转化为本地制造与部署能力。 这种战场学习模式不仅加速了朝鲜的技术内化,也可能成为未来低端AI军事科技在封闭政权中的扩散典范。 朝鲜借此形成一种新的战略杠杆:以有限资源发挥最大心理与战术威慑。

尽管朝鲜积极发展AI与无人机,但这一行动在国际法上早已属于明确的违规行为。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自2006年通过第1718号决议以来,已对朝鲜实施全面武器禁运,并禁止一切可强化军事能力的科技转移。 后续的第1874号、第2270号、第2321号与第2397号决议进一步扩大“catch-all”条款,将任何具军事用途或双重用途的技术(如AI算法、自主导航、感测器或通讯模块)都纳入禁令范围。 换言之,无论是无人机整体系统还是AI软件支持,只要有助于朝鲜军事发展,皆属禁止项目。

除了联合国框架,美国、欧盟、韩国、日本与台湾等国也依据《瓦圣纳安排》(Wassenaar Arrangement)及各自出口管制法规,全面禁止向朝鲜提供AI芯片、算法、伺服器或精密零件。 美国商务部产业与安全局(BIS)更将AI扩散模型与无人机零部件列为“最高敏感项目”,全面封锁技术出口。 欧盟则透过双重用途物品管制法,限制任何可能用于军事的高科技合作。 照理而言,这些措施应足以遏制朝鲜军事科技的发展,然而现实却显示出制裁的边界。

朝鲜仍能透过灰色地带行动与外部盟友的支持绕过禁令。 俄罗斯与伊朗的合作提供了部分技术支持与实战经验,中国的商业供应链则可能间接成为零组件来源。 朝鲜长期以《民用掩护军用》、《中介采购》及“数据离岸训练”等手法规避监管,形成国际制裁难以完全封锁的漏洞。 这也揭示了全球AI与无人机出口管制的一个核心困境——当技术门槛下降、商业开源平台普及时,非民主政权可以以极低成本取得可军用化的人工智能。

北韩领导人金正恩近日宣称人工智能与无人机的发展是现代化军队的首要任务。 (美联社)

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近日宣称人工智能与无人机的发展是现代化军队的首要任务。 (美联社)

从区域安全的角度看,朝鲜AI化与无人化战力的提升,意味着朝鲜半岛战争型态正迈向新阶段。 这不仅增加韩国防空与情报体系的压力,也迫使美日韩重新检讨联合防卫策略,强化反无人机与电子战能力。 对台湾而言,这更是一个警讯。 若朝鲜模式被其他威权国家仿效,人工智能可能成为低成本的威慑工具,削弱民主阵营的军事优势。

总体而言,朝鲜发展AI与无人机的行动不仅挑战了国际法体系的约束力,也显示出“科技军事化”的全球风险正在扩散。 当制裁与出口管制无法完全阻止威权国家掌握自主AI军事能力时,国际社会需要的不只是技术封锁,更是建立共同规范与伦理边界的新架构。 否则,AI无人战争将不再只是大国博弈的延伸,而会成为威权国家手中最具破坏力的新型武器。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