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5年10月31日下午,就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场边,被誉为“令和铁娘子”的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首次会晤。
一方是日本政坛数十年来最旗帜鲜明的对中鹰派,另一方则是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为历史使命,对外展现日益强硬姿态的中国掌舵者。两人在韩国庆州的30分钟会谈,与其说是日中大和解,更像一次双方对彼此底线和意图的再校正。
高市早苗与习近平的会晤,发生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场边,时间短暂,却承载了极高的关注度。对于高市早苗而言,这是她登上权力顶峰后,在出访行程中最重要的外交首秀;对于习近平而言,如何在经济逆风与复杂的国际情势下,稳住与最大邻国的关系,同样是无可回避的考题。
“中国是日本重要的邻国,”高市在开场白中如此定调,“虽然存在各种悬而未决的课题,但我希望能减少这些争议,增加理解与合作,拿出具体的成果”。这番言论与她过去对中国人权问题、军事扩张的激烈批评,形成鲜明对比。有日本媒体指出,自从高市10月21日就任首相以来,显然停止了对中国内政的直接抨击,在24日的首次施政演说(所信表明演说)中,虽然也提及了“包含经济安保在内的安全保障上的疑虑”,但主轴却放在“构筑建设性且安定的关系”以及推进“战略互惠关系”上。

2025年10月31日,出席APEC峰会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会晤。(美联社)
这一转变,被首相官邸的幕僚们解读为“现实主义路线”的选择。“高市首相的看板政策是经济,”一位首相侧近人士对《朝日新闻》透露,“要优先处理国内经济,就必须维持与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良好经济关系。与中国关系搞得太僵,没有任何好处。”高市所谓“战略互惠关系”其实正是由安倍晋三所提出的方针,意指即便政治体制与价值观不同,双方仍应在经济等具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展开合作。高市沿用此框架,无疑是向北京释放出明确信号:尽管个人信念强烈,但作为一国之首相,国家利益将是最高指导原则。
高市似乎继承了安倍晋三在第二次执政后期,寻求与中国改善关系的路线遗产。另一位高市幕僚的话更是一针见血:“首相在思考会谈时该摆出什么表情,这是向习主席传达『让我们建立务实关系吧』的信息。”
不过高市早苗在稍后的记者会上强调,她向习近平“坦率地传达了包括疑虑在内的想法”。根据她的陈述,她具体提到了尖阁诸岛(钓鱼台列屿)问题、中国对稀土等资源的出口管制、日本公民在中国被拘捕、香港与新疆的人权状况,并要求中方解除对福岛等10都县水产品及日本牛肉的进口限制;关于台湾问题,高市早苗则明确表示:该地区的稳定与安全,终究取决于两岸关系能否维持良好状态。
习近平的“组合拳”:拉拢、警告与经济牌
对于高市早苗的上台,北京最初的态度是充满戒心。一个显著的指标是习近平打破惯例,并未在高市就任当天发出贺电,这与他对待石破茂、岸田文雄、菅义伟等前任首相的待遇截然不同。这被视为北京对这位“对中强硬派”人物无声的外交警告。日媒《产经新闻》在今天的社论中分析,随著高市就任后展现出务实姿态,特别是在日美峰会中成功巩固了同盟关系,并获得极高的内阁支持率后,北京的盘算与应对似乎也开始调整。《产经新闻》甚至警告:“中日两国根本没有发展互利关系的基础,除非习近平政府的对日立场出现显著改善,否则加强双方关系将十分困难。”

2025年10月31日,出席APEC峰会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本总理大臣脸书)
不过在这场中日领导人会谈中,习近平对高市在施政演说中提及推进战略互惠关系表示欢迎,并主动表示“中方愿同日方一道,依照中日四个政治文件所确立的原则与方向,维护双边关系政治基础,推进战略互惠关系,致力于建构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根据中国官媒新华社与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习近平向高市提出了五点方向:恪守共识、坚持合作共赢、促进民心相通、加强多边协作、妥善管控分歧。
在“恪守共识”中,习近平特别强调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等政治共识,并提及1995年的“村山谈话”。习近平表示:“『村山谈话』深刻反省日本侵略历史并向受害国道歉,这项精神值得弘扬。”这无疑是针对高市早苗过去的保守主义立场而来,至于在台湾问题上,习近平更是划下红线,要求日方“恪守并履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就历史、台湾等重大原则问题所作出的明确规定,确保中日关系根基不受损、不动摇。”

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习近平与高市早苗的握手照。(翻摄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在11月1日的头版左下角,以显著篇幅刊登了两位领导人握手的照片与报道,显示北京将此次会晤定位为一次重要的外交活动,意在向国内外展示中日关系重回正轨,也与习近平最初的“冷遇高市”截然不同。这场外交博弈的背后,是中国自身的经济困境。持续的经济低迷,让北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与外需市场。如今面对高市,习近平改采“经济优先”的思路,在会谈中大谈高端制造、数位经济、绿色发展等合作空间。
日中会谈“罗生门”
如同所有重大外交活动一样,日中首脑会谈也出现了典型的“罗生门”——双方在会后的声明与报道中,各有侧重,选择性地突出对己方有利的内容。高市早苗在记者会上极力强调自己如何“坦率”地向中方提出了所有敏感议题。从尖阁诸岛到人权问题,再到被拘日本人,她钜细靡遗地罗列了清单。这显然是为了回应国内保守派支持者的期待,证明自己并未因为坐上首相大位就软化立场。当被问及台湾问题时,高市则表示是“对方先提起的”,而她则回应“两岸关系的良好,对于地区的和平稳定至关重要”。
若从中方的官方新闻稿来看,则完全是另一幅景象。通篇聚焦于习近平如何“指明方向”,高市如何“表示赞同”。新闻稿中详细记录了习近平的五点主张,并特别引述高市的承诺:“在台湾问题上,日本将坚持1972年日中联合声明中的立场。”对于高市所说的那些“疑虑”,中方报道则只字未提。这30分钟的会谈,也成为了两个国家、两位领导人各自演绎其政治叙事的舞台。
专家解读:融冰路漫漫
对于高市早苗与习近平的首次交锋,日中两国的专家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解读。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东洋研究所的诹访一幸兼任研究员认为,这次会谈的定位是“中国方面在观察高市首相的姿态”。高市确认了将沿袭既有路线,这给了中方“一定程度的安心感”。但他同时指出,中国特意提及“村山谈话”,是在强调历史问题依然存在。加上日方增加防卫预算、美中关系不明朗等因素,日中关系不会立刻好转。他以安倍政权为例,从2014年首次“习安会”到实现互访,花了三年半时间。“高市首相需要有长期管控日中关系的视野。”
上海市日本学会会长陈子雷则认为,日中领导人会谈的实现,本身就是“信赖酿成的第一步”。陈子雷分析,对执政基础尚不稳固的高市而言,当务之急是国内经济,因此有必要稳定与中国的关系。他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保守色彩强烈的政权,日本的保守势力反而难以反对。正因为是安倍,才能与中国巧妙地交往。如果高市也能采取安倍那样的柔软外交姿态,日中关系就能前进。”但他也强调,这一切的前提是遵守日中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在台湾与历史问题上尤其如此。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为什么“空气炸锅”退出中国家庭 |
| 2 | 习“巨字小本本”被拍到!上面竟有“这三字 |
| 3 | 传钟绍军母亲被抓细节疯传 空军司令马晓天 |
| 4 | 习“巨字小本本”被拍 上面竟有“这三字” |
| 5 | 习成“摆设” 中美谈判幕后操盘手曝光!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