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南方周末:上海首富周正毅 阴沟里翻大船

www.creaders.net | 2003-06-05 11:13:08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 周正毅崛起于闾巷之间,深通人弃我取之道,长袖善舞,在频繁往返于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之间获利,人称“上海首富”。但人算不如天算,在一些没有算计到的阴沟里,周正毅屋漏偏逢连阴雨,令人有“当世胡雪岩”之叹


  多米诺骨牌在一周内倒下了

  5月28日,“上海首富”周正毅旗下香港两家上市公司突然暴跌:上海地产(1104)至6月1日跌去40%;上海商贸(0067)跌20.97%,自6月2日起均遭停牌。

  5月29日,上海地产紧急辟谣称,公司主席周正毅正在上海处理日常事务,公司目前持有16亿港元现金,现金流宽裕。

  上海地产的声明并没有挡住事态进一步恶化。

  5月31日,上海汉口路、四川路口———兴力浦金融大厦停工。

  6月1日上午,正在扫尾的上海市古北路1000号(东方伦敦广场)停工,一位正欲退出工地的工人好心地说:“你要买,要小心。”而售楼工作员却说,现在可以买,只要首付5万元订金。

  6月1日下午,黄河路127号阿毛炖品歇业,门上贴着两张醒目的白纸:本店出租、出兑。

  兴力浦金融大厦和东方伦敦广场项目是周氏旗下公司在建的金牛项目,前者由海鸟发展提纲操作,后者刚于4月份注入上海地产(1024)。而阿毛炖品正是周正毅发迹之地。

  6月2日,国内A股市场,徐工科技(0425)开盘不久即撞跌停板,此后两日继续下跌。据透露,周氏手中屯积着该股70%至90%的流通股。

  6月3日,周氏旗下两家国内A股上市公司之一———海鸟发展(600634)的股价居于上证所跌幅前列。

  同日,上海市政府首次证实周正毅正被调查,并声明,周正毅的问题不是上海查办的,有关部门正在调查。由于事件严重,中央纪律委员会已临时成立工作组,并在上月南下上海,调查“只是刚刚开始”,暗示案件非常复杂,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

  倾囊投资股市,获利数亿

  周正毅,43岁,上海人,早年开过点心店、服装店、KTV歌厅。1980年代后期去日本国淘金,1994年回国与妻子毛玉萍在南京路附近的黄河路上,合力开设了“阿毛炖品”饭店。

  现在,仅百米长的黄河路,聚集着50多家饭馆,成为上海著名的饮食街,这条街从1995年起不但风头出尽,而且将此前最具盛名的饮食街乍浦路的风光抢了过来,阿毛炖品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周氏发迹奠基于此。

  周正毅曾经对外界说,那些年阿毛炖品的年利润可达1000万元,同业对此基本认可,认为“绝非虚言”,而且“直到目前(停业前),阿毛炖品仍给他带来一年几百万元的利润”。


不过,周正毅没有把脚停在黄河路,1995年,趁着国企职工股上市流通的高峰期,周正毅“倾囊投资,获利数亿”。

  “当时很多国企排队上市,我们就用个体户名义,开始收职工股,应该有五六十间,多到我都记不起。那时员工通常要现金不要股票,全部卖给我们,等到一上市,就由几元升到几十元。”

  从1994年至1997年,是周氏家族完成第一桶金的时期。以阿毛炖品为基础,“低价买进别人不要的东西,再等时机高价卖出”的投机思路,在周正毅的头脑中与日俱增的强化,直到1997年后,这种思路的正确性达到峰值。

  打造长袖,然后善舞

  1997年10月,周正毅创办上海农凯发展集团公司。1997-2001年,是周正毅春风得意的时期,“上海首富”之名也自此传出。

  此间综观周氏之财富脉络,主要贯穿着两条线:一、在香港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成功捞底;二、在上海一口气收下4家贸易公司(上海华亭进出口公司、上海机械进出口公司、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上海远东进出口公司),结果是,一方面为政府解了忧,另一方面,有了上海华亭这个运作电解铜的进口贸易平台。

  农凯集团成立之后,“周氏夫妇就一头扎进了香港股市”。他们大量购买了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等蓝筹股,不久股市强劲反弹,周氏夫妇以获利数亿港币了结。

  不过,如果仔细推敲,上述令人扼腕的业绩就会引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周氏投入香港股市的大量资金从哪里来?又是如何出去的?

  对此,周氏从未作出过解释,不过,知情人士给出的答案却非常简单:通过电解铜进口贸易,以对外开立信用证的方式获取美元融资。

  农凯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拥有固定交易席位,参与电解铜的期货交易,而华亭进出口公司则直接做电解铜的进口贸易。

  在国内进行交易的期货品种中,由于铜的国内用量有大量缺口,年年需要进口,因此没有配额限制,金属铜的开放程度也最高,没有保护价,进而可以说,国内铜的基础价是与国际接轨的。

  农凯的操作方式是跨两个市场(伦敦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进行套价。伦敦市场买进,然后可进行两种选择:在上海期交所市场卖出,赚差价;或者直接交给华亭公司进口。后者的功能在于锁定价格,从而规避进口交易的在途价格波动风险(套期保值)。

  上海某银行的资料显示,“农凯集团母公司以经营电解铜贸易、房地产经营为主,近年来利润在1亿元左右,其中电解铜贸易利润占60%,房产租金收入占20%,投资收益占20%。”

也就是说,电解铜贸易可以为农凯每年带来7000万元的利润。上海中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的一位分析员说:“如果单纯以套期保值的方式做进口电解铜贸易,7000万元利润很难想象。”而在农凯披露的上述财务数据中,显然将贸易利润与投资收益分立出来,农凯为什么要将铜的贸易量做得这么大呢?

  目前在上海市场,一般做铜贸易的公司一吨只有10元左右的利润,而6月2日,上海长江金融交易市场的铜价是17480元至17560元/吨———可见其占有资金巨大。

  记者在期货圈内了解到,在2003年以前,农凯最多时月进口量达1万吨以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该人士说。

  做大进口量有两个目的:把贸易量做大,减少在途铜价波动风险;另外,就是信用证融资,远期信用证结算总有一个时间差,贸易量大,信用证额度就大,在前一笔信用证资金结算日和下笔信用证开出之前,就起到了融得巨额外汇的功能。

  至此,周氏在香港股市操作的资金来源,有了合乎逻辑的想象空间。

  此外,除了香港股市及铜贸易这两条造富线索之外,上海地产行情在1999年之后的高歌猛进,又令周氏左右逢源。

  其中,周正毅的得力之作是兴业大厦项目、兴力浦金融大厦项目以及东方伦敦广场项目。

  按照“人弃我取”的一贯思路,同样在1997年,周正毅看中正处于低潮的上海房地产大有赚头,以每平方米6000多元的价格收购了江宁路上的“烂尾工程”兴业大厦,增资1亿元完工并装修,至目前,该楼宇市价已达5亿元。

  另一个他经常提及的手笔则是,2001年周以每平方米4100元的价格收购了古北新区的“烂尾楼”伦敦广场,同样追加1个亿完工,目前的售价达18000元/平米。

  至于对兴力浦金融大厦的操作,一方面是对其先前的投机眼光的再次确认,更重要的是,在令人激发出空前想象空间的上海地产市场的背景下,周正毅开始了真正的资本游戏:并购上市公司-注入体内房产项目-融资-建设并进行更大的扩张。

  兴力浦金融大厦所在地块,原属兴业银行产权,1996前后,人民银行不许商业银行介入地产,农凯趁势介入:上海爱普乐珠宝贸易公司出资股比51%(由农凯控股80%)、兴业银行,黄浦区政府下属公司合资成立上海兴力浦公司。

  然后,1999年上海兴力浦房产公司全部股权以5.18亿元转让给上海爱普乐钟表珠宝贸易公司和上海农凯。

  2001年11月19日,海鸟发展发布公告,海鸟发展与上海兴力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兴力浦金融大厦。


上海海鸟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30日召开四届五次董事会,通过了决议:同意向福建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申请人民币3亿元的3年期以内的中(长)期借款,用于与上海兴力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兴力浦金融大厦。

  说到这里,有必要回望一下海鸟发展的由来。

  1993年上市的“海鸟电子”,当时主营业务是生产光盘,效益不佳。2000年,上海东宏实业投资公司受让原大股东上海华成无线电厂26%的“海鸟电子”股权,东宏法定代表人是唐海根,同时成为更名之后的“海鸟发展”的法定代表人。

  海鸟发展陆续将电子业资产剥离给东宏实业,同时,海鸟发展以5000万元的溢价,收购上海中盛房地产公司90%的股权。

  为何选择收购上海中盛呢?原中盛房产的大股东是一家叫“华信投资”的公司,其大股东是一家名叫“兴力浦房地产”的公司,“兴力浦”又持有“东宏实业”84.38%的股份,也就是说,海鸟的实际控制者与其收购的中盛房产的实际控制者是同一家公司“兴力浦房产”。至于这个神秘的“兴力浦”,则是由周正毅旗下的“上海农凯联合投资公司”与上文提及过的“爱普乐珠宝贸易公司”联合组成,“爱普乐”里掌握着41%股份的唐海根则正是新海鸟的法定代表人。

  由于以较高的溢价收购了中盛房产,导致海鸟发展2002年中报里的“投资收益”为亏损195万元,但是中盛房产旗下的优质房产资源却也终究给海鸟带来了不菲回报。除了中山公寓,还有未来的兴力浦金融大厦,以及在南汇购入的大片土地,正等待全面开发。

  由于有了这些业绩的支撑,海鸟发展拟在2002年底配股,价格在6至11元之间。一位证券分析师评价说,海鸟这一连串的动作,使得农凯旗下的房地产项目有了一个题材很多的融资渠道,也使得母公司的套现可能性增大。

  周本人曾表示,海鸟现在才3000多万股,以后扩张到3亿股,每股的价格也不会低于六七元的。

  周对海鸟电子收购完成之后,又迅速完成了对英雄股份的收购,并如法炮制:“闪电收购上市公司,再由上市公司反收购大股东资产,转型重组,出台利好,等待配股”。

  自那时到现在,周正毅戴上“上海首富”光环一年有余,“申博”、“市政建设”、“浦江开发”、“国际金融中心”等概念相继而来,使上海地产市场热风灼面。因此,上海首富迫切需要更大盘子的上市公司,而且这个上市公司应该能够随时融资,以补上海房产之资金缺口。

  周正毅顺理成章的选择是再次杀向香港股市。


香港刀刃上的舞蹈

  之所以将2002年作为周正毅创富生涯的又一个分野点,缘于在这之后,周的财富脉络明显改变为“两手抓”———一手在上海狂吃地皮、大手笔投资,另一手则干净利落地将香港两家上市公司收入囊中,动用资金量较前段何止十倍!

  2002年初,在《福布斯》榜公布排位,把他列在第94位时,他就曾很不屑地说:“不止这么少!我家族总资产近150亿元人民币,每年营业额达40多亿元。我投资了一些公路项目,数十亿元。我数年前买入的伦敦广场,当时每平方米不过4100元,现在市价已值2万元一平方米,利润达5个亿……这个项目我真的赚很多钱,有一点不好意思。最新购入的静安地皮,总销售面积约6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0亿。”

  进入2002年,周正毅再次掀起香港市场上的“金融风暴”,先后在1月和5月收购了两家香港上市公司,香港媒体对此的评价则褒贬不一,有人称“周终于从娱乐版富豪变成了财经版富豪”。

  周正毅向“盈荣集团”(1104HK)原大股东“凤麟”收购74%的股权,股票名称也改为“上海商贸”。

  2002年5月初,周正毅通过中银国际融资20亿元港币,宣布斥资15亿港元,从李嘉诚旗下的和黄以及爱立信等公司手中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建联通。根据建联通公告,周正毅购入公司的59.98%股份。

  最终,周在上海地产及上海商贸的持股量分别为75%及63.18%。

  周正毅入主建联通后,将公司名称改为上海地产,并动用22亿元现金开始大肆收购上海的房地产项目。“起初只是在市场上收购,但其后开始收购大股东周正毅本人的资产,金额也愈来愈大。”上述财务顾问说。

  去年4月,周正毅还宣布以7亿元收购周正毅私人资产上海东方伦敦伯爵豪园。

  在进行上述操作的同时,在上海一线,周狂吃着地皮。主要包括四大地块分别是:紧靠南浦大桥的董家渡地块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打浦桥地块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静安地块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和普陀长风地块的200公顷土地。凡此种种,皆在2002年年底之前完成。

  其中,尤以静安区地块———上海最大旧区改造工程———最为显目,周称,准备投资50亿元发展高档住宅。

  “上海首富”能够卷土重来吗

  所有这些项目,都需要钱往里面堆。但似乎所有的坏消息约好一起向周氏压过来。

  近日,上海市有关部门下发规定,地产商购买地块必须一次性全额付款。以前则是分期付款,地产商可以先缴付小比例地款,实行滚动开发,比如分为三期建设,然后用一期收回的投资分期付款。


吃下大量土地的很多地产商资金链因此断掉,周氏恐怕难以例外,《金融时报》的报道称,周正毅在上海有6个发展项目,最少有一个大型发展项目没有支付任何发展及土地使用权的费用。

  紧接着的是高档楼价下跌。上海古北路1000号的“东方伦敦伯爵豪园”,售价每平方米为2500美元至2700美元,共176套单元,从去年11月在港开盘,售楼处一位工作人员说:现已售出30%,“太贵,不好卖”。

  其次是铜期货从每吨50美元涨至100美元,抬高升水,风险大增。就连周氏一向引以为豪的炒手之能,也遇到大麻烦:“你信吗?周在0425身上亏损了很多钱,将数以亿计,做了四五年,有老鼠仓”,一位圈内人士透露,“另外的原因是,周氏手里握的全是流通股,毕竟只占少数,而大股东方面并不买周的账,不配合他”。

  在种种压力下,周正毅出面指责上海楼市泡沫论,“上海楼市并没有出现泡沫现象,目前,上海楼市仍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2002年10月,针对外界传言农凯集团有意收购由正大集团发展的上海正大广场一事,他表示,并没有收购该项目。

  “发生在2002年9月份的‘上海首富收购正大广场事件’,回头来看,酷似周氏策划的一次自我炒作”,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其时有报道说,接近周正毅的人士称,按照谈判框架,周将调动5亿美元全面接手帝泰持有的正大广场股权。其中2亿美元自筹,其余部分将通过福建兴业银行(周为该行第三大股东)以及其他两家国内商业银行贷款筹措。帝泰方面接受按每平米2000美元的价格进行交易,按照周的评估,该项目基本没有溢价。

  “谣言内容非常符合逻辑,其实,是周的资金链吃紧的信号,目的是让贷款行们相信:上海首富仍是上海首富”。

  对于事情的真相,本报后来与正大集团副总裁李绍祝一次接触中,得到证实,李说:“农凯只是打过一次电话,表示愿意收购,正大方面当即给予否定,不知道媒体报道得为何如此有理有据”。

  周为什么要自我炒作呢?原因很简单,“强化头上的上海首富的头衔,在身上堆积更多的信用以取得银行信任”。

  然后是直到2003年5月,周氏旗下的市中心4个大地块,仍然没有明显动工迹象,使各大贷款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警觉。

  当资金链绷得不能再紧的时候,中银香港总裁刘金宝突然被调回北京,这根导火索,瞬间将周氏的信用脆化。据悉,周正毅事件最前端的导火线,是周氏在静安区的开发地块上马后,属下公司与受清拆影响的居民发生纠纷,居民因此向中央告发周正毅。


  “5·28事件”发生之后,周正毅向公司董事会确认,于去年5月向一间财务机构取得银行贷款融资,以收购公司控股权益,而所取得之相当于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约75%的股份,其后已抵押予财务机构。

  上海商贸则表示,公司控股股东周正毅已向公司董事会确认,他已将其持有的约75%股份中的44%一并押给一间证券公司,以取得贷款融资。

  6月2日下午,在江宁路188号,海农凯总部所在地兴业大厦B座大堂内,陈列着5个楼盘模型,分别是静安国际社区、吴中路国际社区、众立广场,另一个没有具名。它们毕竟还只是模型,上海首富能够卷土重来吗?(□驻沪记者 王丰)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