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这是中国在过去、现在与未来,在政治民主化发展过程,始终无法迴避的历史性日子。其实,面对历史真相,需要更大的勇气,处理政治民主化改革工程,则需更多的政治智慧。
不过,「六四事件」廿周年前夕,北京与整个中国,都默不作声,新闻媒体既不能谈论,社会各界也不能纪念。廿年来,新一代的莘莘学子已不知「天安门事件」为何物,更多人竟不知胡耀邦、赵紫阳还当过中共总书记。
连日来,北京对政治舆论的强势管控,以网路全面封堵有关六四事件的讨论与相关讯息最为明显。天安门广场白天虽仍维持正常开放游客参观,但广场部署的军警与便衣公安人数,远远超过平日的规模。
一九八九年六月爆发的「天安门事件」,是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转捩点,当年以中共总书记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几乎花费了三、四年的外交努力,才得以逐步改善中国在国际间迫害人权与民主的负面形象。
事实上,以胡锦涛、温家宝为主的中共第四代领导人,并不需要背负「六四事件」的历史包袱,胡温也应该更有条件,更有机会化解天安门事件造成的伤痕,关键在于胡温能否及时掌握时机,与是否有面对历史真相的勇气。
由于中共当局的政治定性与党政官方媒体的强势控制,大陆年轻世代对中共政治传承的理解,从邓小平、江泽民,以至胡锦涛,中间已完全抹煞胡耀邦、赵紫阳的存在事实,这种高度偏离史实的作法,只会徒增政治的仇恨。
胡耀邦、赵紫阳的历史定位,纵使有功有过,有是有非,自应留给后代历史评价。尤其,客观来看,中国改革开放卅年获得经济方面的成就,如果没有胡赵执政时期的改革试验、开放探索,焉有今日中国经济发展的荣景?
像是廿年前那首在天安门广场传唱的歌曲:「蒙上眼睛,就以为看不见;摀上耳朵,就以为听不到!」当前中共领导人或许仍未做好准备,但六四的历史真象和定位,中共领导阶层迟早必须认真且深刻地处理与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