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这说明中美两国的决策层在达成根本共识方面有了新的推进。因为,怎么说、用什么方式说,其重要性有时丝毫不亚于说什么。希拉里的最新表态,显然可以被视为对习近平言说的一种积极回应。至少在这一轮互动中,中方主导了「话语权」。
两个大国,在表达自身理念和核心利益时,用的是对方听不懂或至少是不习惯的话语,这样的局面是危险的。不仅中美之间,中国在国际交往中需要摸索出一套能与对方共享、相互理解的话语体系。这也是「宽广」和「辽阔」交集的价值所在。
然而遗憾的是,当中美双方决策层已经开始以这样一种新的言说方式进行沟通时,某些「建言者」却还停留在陈旧的语境中。比如,有中国学者在报纸上发表致希拉里的公开信,指责称:「美国当前对中国有叁层心态环环相扣:仇视中国政治、利用中国市场、打压中国发展。基于这样复杂的心理结构,美国玩起了自以为得意的『巧战略』:不直接出面与中国对抗,却怂恿中国周边国家干扰中国发展。」其中对美国国际战略的分析并非全无道理,但这种言说方式,依旧属于以斗争性词汇进行描述、气势汹汹地给予谴责这样的「革命语态」,其背后的对抗性心态显而易见。
又比如,希拉里到访之日,有报纸社评直接称她是「深度强化中美互疑的人」。作为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外交风格与我们有冲撞,某些言论「愣」甚至拙劣,这些都是事实,中国人可以不喜欢她。但中美决策层是否就「互疑」了呢?在问题的核心层面,国内一些战略专家、评论者的种种意气之论,恐怕并不成立。进而,成天把「霸权」、「主宰」、「圈套」、「野心」挂在嘴边,难道就不是在强化互疑吗?什么叫「互」,一个巴掌拍不响,单方面的极端也难成气候。
好在,当「宽广」和「辽阔」互相唿应时,我们知道,外交决策并未被不理性的情绪所绑架,无论这种情绪是来自美国还是中国。
大国间的博弈当然存在,没有人会天真地认为中美两国可以「亲密无间」。但国家利益的表达需要外交技巧,国际关系也需要一种更平和的描述,这个世界不是随时都在剑拔弩张,别狭隘地理解国家利益,也别狭隘地理解国际关系。
解析那些逞勇斗狠的话语,其背后逻辑,一是旧思维,二是新市场。
旧思维根深蒂固,摒弃不易,但开放社会与开放心态乃是趋势,理性的回归大可以指望。更值得警惕的是另一种狭隘:为了自家那点儿零售量或收视率,拿「爱国」当媒体生意做。近年来媒体市场的一个新动向是,先放狠话挑动公众情绪,以此「培育」市场,再接连放狠话,来迎合这种被裹挟的情绪,收穫市场大卖。
日前,围绕钓鱼岛问题,一些报纸和地方卫视评论员,甚至放言中日将有一战,「如果中日发生新战争,它一定是中国人在心理上洗刷一个多世纪耻辱的战争。无论其他什么样的战事,都不如中日战争更适合扮演这样的角色了。」说这样的话,其不负责任和不顾大局,几乎与我们所反对的他国极端势力无异。习惯于这种言说方式和话语体系的媒体,请收手,饶过公众吧。
不管是报纸版面上,还是电视播出时段里,在公共舆论场中成天渲染那类对抗乃至战争情绪的,要么是臆想的受虐狂,要么就是利用商业民族主义来消费爱国。前者可悲,后者可恶。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中南海急刹车 政治局会议耐人寻味 |
2 | 川普宣布爆炸性消息 北京惨了 |
3 | 只有19岁!全球最年轻富豪诞生 |
4 | 总遮脸的情色网红忽然摘下口罩露真容 全网 |
5 | 快讯!日本发生6级地震,地动天摇…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重磅!中国政坛惊现史无前例一幕 |
2 | 央视主持肖晓琳在美国儿子家死去 留下26字 |
3 | 告别世界工厂 中国“游戏”结束 |
4 | 军中巨震 习失控军权或遭公开抛弃 |
5 | 马斯克预告明日大事 震惊网民 |
6 | 计划曝光 川普真动手了 |
7 | 中南海急刹车 政治局会议耐人寻味 |
8 | 川普宣布爆炸性消息 北京惨了 |
9 | 只有19岁!全球最年轻富豪诞生 |
10 | 川普笑了,台海军演是为掩盖这事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