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通过上海成立自贸区,全国人大常委决议自贸区可以不执行全国性法律,中共宣布11月召开的三中全会将会听取成立自贸区报告,这一系列的动作说明,上海自贸区的地位非同一般,已经超出目前所有的开放政策,更重要的是超出传统开发的概念。
回顾开放改革与区域发展历程,先是4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然后特区与开放城市的规模与数量不断扩大,江泽民时代,浦东新区成为开放改革龙头,开放与不开放城市的界限已经模煳不清。珠三角的发展令人瞩目,后来居上的是长三角,胡锦涛时代要找一个新的区域发展作为发展经济的增长点,选了环渤海,到了习近平时代,新的增长点在哪儿?
传统的开放改革,是中央给政策,主要体现在减税与下放审批权限,直到深圳前海与珠海横琴,总的来说,还是沿用传统的思路,只不过有开放的地区定向(面向港澳),和政策定向(前海搞金融特区,横琴全方位),但不外乎是给政策。
上海自贸区突破思维的地方在于,不再对免税百分比和审批权的项目权限问题斤斤计较,而是政府彻底撤出市场,不收税、不审批,真正做到小政府。
邓小平对于改革开放的成效,曾经比喻为再做五十个到一百个香港,由于香港是免税港,无论经济特区或者开放城市都不能比拟,现在自贸区做到免税港,虽然面积不到三十平方公里,而且并非居民聚居地,即使成功也不能变成另一个香港,但回头再看改革开放的历程,不也是规模与数量不断扩大吗?
对于华东与华北的国民来说,成立了自贸区以后就不用再来香港「扫货」,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呢?国际金融中心还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