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张曙光差点当上中科院士 30专家帮其写专着

www.creaders.net | 2013-09-12 19:24:16  新京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涉嫌受贿一案上午9点半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检方指控,张曙光共获赃款折合人民币4755万余元。张曙光当庭认罪,对指控没有疑义。9月10日,被告人张曙光在庭审中。新华社记者 公磊 摄

    三天前,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法庭上一席供述,引发舆论哗然。他称当年收受企业2300万元,是因参评院士“需要花钱”。中科院次日发声明称,张曾两次参评落选,未曾收到过与张“花钱参评”相关的投诉。

  根据新京报记者调查,张曙光曾为“组织科研成果”花费。他参与院士评选的个人着作,涉嫌由专家团队在集中时间段内集体完成。另据了解,张曙光被铁道部推荐为院士候选人时,时任部长刘志军“集全系统之力”力挺。虽然张两次参评落选,不过爆出的院士制度问题也再次被关注。

  昨天,有相关部门的科技专家向记者披露,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当年参评院士,涉嫌学术造假。

  9月10日,张曙光案在北京二中院开庭时,他在庭上称索贿2300万系因参评院士“需要花钱”。

  据新华社报道,张曙光称,他先后3次向今创集团总裁戈建鸣索取钱款800万、两次收受武汉正远铁路电气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建新1000万、收受北京博得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丙玉钱款500万,均与参评院士“需要花钱”有关。

  据报道,王建新在接受调查时曾称,“2008年7、8月,张曙光找我去他办公室,当时他正在准备第二次申请院士,需要组织科研成果,让院士们了解他的成果,还要打点评审,需要一些费用。”

  昨日,相关知情科技工作者分析,张为参评院士“组织科研成果”,的确曾花费。

  早在两年多前,新京报记者就曾接到张曙光参评院士存在造假的举报,并进行了调查。张曙光申报中科院院士材料中的部分个人专着,涉嫌由专家团队完成。此外,张的一些论文涉嫌挂名造假。

  【参选】“超出能力”的专着

  铁路系统内部人士介绍,2007年张曙光被推荐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时,是以铁道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名义被铁道部推荐。当时一些老科技工作者反对,主要与参评材料有关。

  根据内部人士掌握的材料,2007年张曙光候选院士“被推荐人附件材料”中,张曙光以个人名义出版两本“专着”:《铁路高速列车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下简称《高速列车技术》),《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与实践》。

  两本专着既有理论也含实践,涉诸多领域及学科,比如,转向架及轮轨动力学(机械和力学)、列车牵引和制动(电传动技术)等。

  “着这两本书,需要有很宽的知识面和深厚的理论功底,而张曙光不具备这些条件。”上述内部人士介绍。张曙光1982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机械系车辆专业,毕业后在车辆段搞车辆维修工作,后来在铁道部做车辆运用的技术管理工作。

  “他没有搞过理论研究,不具备写这些章节的能力。”内部人士称。

  200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张曙光在列。不过,最终评选结果落选。

  上述内部专家分析,这或与张的两本问题“专着”有关。

  【运作】“集体劳动的成果”

  前述铁路系统内部人士介绍,当年张曙光参评院士,背后有一个专门的运作团队,专着由专家组编写完成。

  记者拿到一份《高速列车技术》“编写组专家通讯录”,涉及铁道部、南车集团四方股份公司、北京交通大学、铁道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6个单位人士,其中又以北京交通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为主。

  编写者涉及30人,职务职称涉及副司长、副处长、教授、副教授、讲师、研究员、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专业涉及车辆工程、热能动力、安全工程、信息、机车车辆、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牵引传动及控制、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

  通讯录上还注明了编写的时间和地点:“第一阶段:2007年2月26日~3月8日,香山金源商务中心酒店”,“第二阶段,2007年3月9日~3月14日,嘉苑饭店(清样毛校第一稿,3月14日完成)”。

  2011年3月,针对张曙光相应举报,新京报记者依次拨通专家通讯录登记的手机号,个别号码停机,大部分专家称时间过去太久,“不记得了”、“不清楚”。

  同济大学一位机车车辆专业的教授否认参与编写,但承认曾被告知他的研究成果会被引用。

  多名曾参与编写《高速列车技术》、要求匿名的专家回忆,是在酒店封闭式写作,当时正赶上2007年元宵节,因编写时间紧,都没回家过节。

  上述专家说,编写内容根据各专家研究方向而定,“内容一半是整理,一半是写作。”

  一位要求匿名的专家表示,并不清楚编写内容最终去向,更不清楚编写内容与张曙光有关。

  也有专家称知道《高速列车技术》最后成为张曙光的专着,“这动用了铁路系统所有资源”。

  上述参与编写的专家说,《高速列车技术》,内容是彼时国内铁路系统顶级专家执笔所写,从一稿、修改稿、毛校到定稿,都是集体劳动的成果,反映当时铁路系统机车的最高水平。“书的内容并不假,是铁道部几十年的积累,但张曙光没有参与写作,他只是在编写过程中提过意见。”

  他还回忆,“几本书有几个编写组。要求1月份出初稿,2月份交定稿,时间很紧。”

  据记者了解,编写工作前后耗时1个月,吃住都在酒店,费用数十万元。费用由铁道部进口高速动车组的一家代理公司支付。

  【造假?】学术论文涉嫌挂名

  通过学术期刊专业网站检索,新京报记者发现,2007年前,张曙光发表过两篇学术论文。此后张曙光任职运输局局长之后,发表论文近10篇,其中多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科研开发等项目支持。

  上述铁路系统内部人士称,不少论文并非张曙光所写。

  一位要求匿名的专家说,他曾向一位与张曙光联名在某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教授请教其文章中的问题,才知道作者与张曙光素不相识,更别说合作写文章。

  此外,2007年,张曙光出版的专着《高速列车技术》,还被发现存在大段抄袭的嫌疑。

  以该书“车辆系统脱轨安全性”为例,第57至63页全部6页,包括文字、图表、公式在内,与西南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教授曾京所着的《轮对稳态脱轨准则的研究》中的第15至18页几乎一模一样。“两文页数不同,在于排版方式不同。”上述专家分析。

  新京报记者发现,《高速列车技术》涉嫌的编写组专家通讯录中,曾京的名字在列。新京报记者曾致电曾京,曾答“不知道”后挂断。

  2009年,张曙光第二次被铁道部推荐中科院院士候选人。同样被科技部老同志匿名举报。

  知情人称,张二次参评,又重新“写”了几本书,“操作方式与第一次相似,不同的是,第二次报的书录中,张曙光的身份从此前的‘着’变为‘编着’,参加编写的专家名录写了上去。”

  不过,2009年张曙光再次落选。据接近中科院评审工作组的一位老干部讲,“最后投票阶段,张曙光只差一票”。

  “这不简单是张曙光一个人的学术问题,”相关知情人士认为,张实际上是整个铁道系统的一个符号。据称,张曙光第一次被推荐中科院院士候选人时,时任部长刘志军曾在铁道部系统内说,集全系统之力,张曙光势在必得(院士)。

  2007年,张曙光首次候选中科院院士被举报后,相关部门曾进行调查。一位参与编写的专家告诉新京报记者,他曾接到铁道部通知,要求书面证明自己没参加编写工作。“这怎么行呢,明明参加了要说没参加,假话总有一天会曝光。”他称自己不同意作假证明,只好去外地休假,避开调查。

  【关联】再爆院士制度问题

  就张曙光两次参评院士的参评附件材料,2011年3月,中科院院士工作局综合处相关负责人曾回复新京报记者,未当选院士当年被推荐的附件材料,或销毁,或退回归口初选部门,中科院没有留档,无从查询。

  近年来,院士增选工作备受关注,也不断被质疑。

  新华社9月12日援引上海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沈建华研究员观点称,近年来很多案例都说明,目前在我国的院士评选中,出现越来越需要“运作”的情况,甚至由单位出面,组织强大的公关团队,有强大的财力支持。当选院士的人,不一定是科研能力最强、学术成就最突出的,而是那些拥有一定社会地位、能够调动一定行政资源的人。

  对于张曙光为何会去争取院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顾海兵日前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说,院士本是代表着中国科技最高水平,但在一些地方,院士不仅成了个人利益,还成了所在单位,甚至是所在地方的利益,因院士“通吃”行政资源和财政资源。

  9月11日,张曙光在法庭上称“花钱参评院士”次日,中科院学部工作局声明称,张曙光2007年、2009年两次被铁道部推荐候选院士,在张参选过程中,“我院未曾收到与张‘花钱参评’的相关投诉”。

  该声明同时表示,“在此次有关方面的司法调查中,如查实哪位院士有受贿等违法行为,除其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外,我院将按照院士章程的规定和程序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一位曾参与编写的专家称,书的内容并不假,由当时铁路系统顶尖专家执笔,是铁道部几十年的积累,但张曙光没有参与写作,“他只是在编写过程中提过意见”。(记者刘刚 )

   0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