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国著名作家冯骥才做客中纪委网站时曾表示,虽然中共反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由于中国官场风气还没有扭转过来,所以反腐斗争需要持续到下一代。日前,中共党报人民日报发文称,邓小平曾指出打虎如不刹住贪腐风,党和国家就可能要“改变面貌”。
文章称,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十分重视反腐败工作,对于典型案例,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在他的坚持下,时任广东海丰县委书记的王仲因利用职权侵吞缉私物资、受贿索贿6.9万多元被依法判处死刑,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因经济犯罪被枪毙的县委书记。该案也被称为“改革开放反腐第一案”。
针对改革开放后的反腐问题,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指出,要“雷厉风行,抓住不放”。他强调,改革开放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经济犯罪活动的人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犯罪的严重情况,不是过去‘三反’、‘五反’那个时候能比的。那个时候,贪污一千元以上的是‘小老虎’,一万元以上的是‘大老虎’,现在一抓就往往是很大的‘老虎’……现在的大案子很多,性质都很恶劣。” 他告诫全党,要足够估计到这样的形势,如果不坚决刹住这股风,党和国家就可能要“改变面貌”。
在邓小平看来,进入新时期后,中国反腐败形势变严峻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思想问题。即少数干部抱着“当官做老爷”的心态,丢掉了我们党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第二,制度问题,即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不够健全,同时法制不够完备。邓小平认为,思想问题固然不可忽视,但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因此,邓小平强调反腐败要常抓不懈,要建立制度,标本兼治。
邓小平谈反腐
在十八大后的反腐中,邓小平的上述言论也得到了验证。针对反腐与制度,中纪委研究室曾指出,体制障碍是反腐的最大障碍,机制缺陷是根本的缺陷。总结起来,影响反腐败成效的问题主要是反腐败机构职能分散,形不成监督合力,有些案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得到坚决查办,有的地方腐败案件频发却追究责任不力。归根到底,这都是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
对于风气问题,冯骥才在做客中纪委网站时曾表示,反腐败最重要的是树立正气,树立一个国家民族的正气、党的正气。“现在这个变化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我们官场的风气,还没有扭转过来。所以我希望反腐斗争能够坚定不移,纠正风气的工作一定死抓不放。我不认为是一年半年能够解决的,需要一点一点坚定不移地扭转,哪怕扭转到我们下一代。”冯骥才称,“制度是根本的保障,管好党风才能树立好民风。”
(吉雅 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