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被影像完全淹没的环境下,很多我们熟知的概念和价值观正在被有意歪曲,更可怕的是披着争取公义的包装。例如“暴力”。这场运动一直标榜和平与非暴力,但从失控第一天开始,已经有人冲击警方防线,但这不是“暴力”,是“进击”;然后是市民以警方发射催泪弹为借口肆意公开侮辱和挑衅警察,导致他们身心俱疲。到了近日发生以暴力冲击立法会以后,学联和学民思潮说他们反对暴力,但不会谴责暴徒的行为。
我们看到的是,那些一天到晚说“制度暴力”、“议会暴力”的人,一方面说坚持“非暴力”,但不断纵容自己进行“语言暴力”挑衅警方和政府,邀请“使用暴力”。到了警方真的“出手”,就可以制造被迫害形象,一众议员和学者马上群起指责,为运动的“升级升温”作准备。
由于有政府和中央这个共同敌人,一切语言的实质的暴力行为都可以容忍,从非暴力到容忍暴力,一个完美的“自圆其说”就此形成了!
当然,更多人是以其他方式参与这场百年一遇的“嘉年华”!只要我对政府不满,就可以尽情放纵自己而没有后果,包括干扰母校的毕业礼、在任何场合打伞、随意辱骂警员和其家人等等。反正这就是“酷”,马上得到传媒的报道和朋友圈的点赞。某大学校长甚至称赞干扰典礼的学生“有创意”,作为学生焉有不变本加厉之理?
另一个被歪曲的概念是“清场”。占领运动发起人原来的“剧本”是,找一万人占领几天,然后不反抗等候警方“清场”。到了现在,警方执法“清场”竟然成为禁忌,变成“武力清场”的同义词。执法人员甚至要安抚占领者说他们是“清障碍物”,不是“清场”。
这就是运动组织者通过传媒把“清场”污名化的成功例子!警方除非受到侮辱挑衅或者冲击,根本不会使用武力。但示威者多次挑衅逼使警方动用武力控制场面经传媒报道以后,成功制造了“清场”等于“武力”的歪理。而其最终目标,恐怕是希望被“武力清场”,为这场已经被八成市民唾弃的运动来个烈士式的结束。
如果这场运动是一把燃烧中的火的话,组织者最希望以民意为柴薪,越烧越旺;然而市民已经离弃,要继续燃烧的话只能把一切可燃的东西扔进去。于是先有学联代表“访京”失败,后有暴力冲击立法会;但这种近乎全民大炼钢的盲动,换来的不是熊熊烈火,而是乌烟瘴气!
可怕的是,在不断煽风点火之下,乌烟瘴气变成一些人的香薰或者迷魂烟:挑衅不是暴力,路障等于和平;违反禁制令不是问题,因为香港活在“纳粹”之中;只要自以为目标高尚并知道后果,犯法不是违反而是维护法治;不停放话要自首但只说不做,以公民抗命作包装但“尊重”参加者选择被捕与否等等。
这种小说“1984”式的“真理”,正在2014年的香港蔓延……
这一切,都是通过我们的传媒,和每天收发的影像信息所建构的。什么时候,我们可以静下来,少看一两天媒体报道,清理一下占领我们脑海的“歪理”,思考香港该往何处去呢?(作者何建宗是清华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央媒头版定调,国家要动真格了 |
2 | 蔡奇突发选边倒戈 反习卷起无极狂风 |
3 | 攻打台海:传习下达禁酒令 全面进入军事状 |
4 | 开始变天了.... |
5 | 传彭丽媛军职被夺 习权势衰落公开化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