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5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承诺,将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但绝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持续推动结构性改革。其中主要提到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有6.5%-7%的区间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这也是1995年以来首次将GDP目标设在一个区间。
在谈到货币政策时,李克强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今年M2(广义货币 可看做印钞速度)预期增长13%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中国货币政策已经开始随着以去产能、去库存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发生改变。其中M2全年增速重上13%是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一个重要转折。
在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到6.9%或以下的时候,13%的发钞速度实际超过了财富创造速度的约2倍。虽然官方仍然坚持目前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事实上其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从10年内M2及其对应的货币政策看,M2增速17%似乎是个分水岭,超过这个数值,就被定义为“适度宽松”,低于这个数字就是“稳健”。如果这样,未来中国央行可操控的空间仍然巨大。
尽管李克强承诺不搞强刺激,但2016年的财政赤字率依然明确提高到3%,创出50年以来的新高,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约0.34万亿美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约861.5亿美元)。当前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中央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要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此背景下,中国赤字规模或将进一步扩大。
中国的优势在于,通胀处于一个相对不很高的水平。但是,本币压力过大的问题出现以后,最终通胀还是会恶化上升,通胀上升之后就会改变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造成汇率的压力加大,经济形势就此恶化,如果到了这样的阶段,就极其难以治理。比如从2011年以后,巴西一直处于高通胀低增长的局面,货币雷亚尔不断贬值,就是陷入了这样的困局。
提高赤字率,扩大财政支出,是当下中国财政政策加力增效的重要实现途径。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除了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国政府更为直接可控的宏观调控手段就是财政支出。赤字率提高可以增加财政支出,财政部可以增发专项国债和特别国债,提高地方债发行额度,同时也为减税提供空间。
观乎全球,各国对财政赤字容忍度都有所不同。金融海啸后的美国以财政赤字率高企闻名,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曾被戏言为“赤字总统”。据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0年,美国年度赤字率更高达10%以上。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同一时期的英国也录得9%至10%的高赤字率。欧元区因整体政策导向,1999年欧元区建立以后未见有年度赤字,直至2009年才开始出现赤字,但都维持在3%左右的安全水平。
亚洲地区中,日本自2009年起,每年赤字率一直在6%以上,而“安倍经济学”政策中的货币放松手段,加快了日元汇率贬值,更是加剧赤字情况。该国在2015年定出目标,要将2018年度基础财政收支赤字额降低至GDP的1%左右。
大陆知名经济学家如松认为,对于新兴经济体国家来说,赤字率不能超过5%,如果超过这个数字,就在货币上显示明显的贬值压力。当财政赤字过高的时候,意味着债务率明显上升(如果印钞就更变本加厉),就会带来本币贬值的压力,进而带动通胀,通胀进一步刺激本币贬值。所以李克强在赤字上的兼顾统筹,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能力,实际决定了中国经济未来的5年,也成为未来人民币真正国际化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