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点将80人“ 哲学王”习近平雄心勃勃

www.creaders.net | 2016-05-20 10:06:21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日前,习近平主持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引发关注,这是中共首次召开专注于哲学社科的座谈会,意义不同寻常。

  在讲话中,习近平列举了古今中外80余名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等,再次提到了文化自信,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不仅如此,习近平还表示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包括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经济发展民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际话语权、提高中共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等方面,都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  

  换句话说,也就是哲学社会科学在上述范畴的作用还未完全发挥,习近平对此也不讳言,他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发展战略不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水平不高,学术原创能力不强。

  事实上,早些时候已有学者指出,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具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策研究界,都没有能力解释中国经验。中国经济知识的短缺局面已久,并且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而有效知识供应不足不仅存在于经济学界,更包括政治学、社会学等几乎所有的学科。因为没有有效的知识支撑,政策执行的结果常常走向预期的反面。

  可以说,哲学社会科学的薄弱发展已经给中国造成了现实的影响,本土化不够、适应性不强、原创力不足等弊端延伸到社会治理的各个层面,困扰已非常严重。习近平也正是看到这一问题,才召开专项会议着手解决。一如此前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正在构建一个真正符合其心中图画的社会主义特色的人文学科体系。

  前段时间,中共党媒旗下的微信公号曾刊发文章,指习近平的哲学底蕴不断向“哲学王”的境界跃升,党性与心性相统一的哲学思想应用于治国理政实践,使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政治方向得到有力的文化支撑。

  前后比读,兴味自然显现。习近平上位以来的一系列动作,已显示其在构建话语体系方面的志向,即明确要打破传统的、或者说僵化的非邓即毛、非毛即邓的思维定式,而要建立自己概念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这个体系不等同于完全概念样式的马克思主义,也非纯粹的中国传统的“大同社会”概念,更非西方式的治政理论结构,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构筑属于他自己的执政理论体系。

  熟悉中国媒体的人可以发现,包括《人民日报》等在内的各家党媒,已经从相当早时间开始铺陈工作——系列解读“治国理政新实践”、系列解读“四个全面”、系列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已经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并且是要统领至少整个21世纪的理论成果,一场席卷全中国的哲学社科革新思潮或即将来临。  (呼延朔 撰写)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