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改革一词,有多种由来。较为可信的一种,说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因当时胡服多为皮革缝制,故有改革一说,用来形容对旧事物、旧制度的改变、调整、革除。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革命史,也是一部改革史,前者在于破立,后者在于维持。及至中共成立,毛泽东领导了一场成功的革命,邓小平主导了一次非凡的改革,此二者让中国重新回到自主自立的大国行列,但改革也从无一劳永逸。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今天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有其现实必然性,迟早会发生,而有强烈改革意愿的习近平上台,成为深改全面铺开的一个主要致因。
有关安全的改革事项在目前深改的总体框架中,绝对数并不很大,但分量不轻。在国土安全、制度安全、网络安全、文化安全、金融安全等领域均有相关改革条目。并且已有若干落地措施,如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网安小组、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等。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安全是一个宽泛的词,对外对内都有其含义。今年2月习近平曾召开一场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
那么所谓的“习式安全观”究竟是什么呢?中共官方并没有相关的具体定义,但通过分析当前的安全形势及安全与改革在当下中国的辩证关系,或可得窥一二。
首先习近平为何如此重视安全,或者说在今天的中国,安全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的危险和挑战。外部危险仍是毋庸置疑的,在传统的国土安全领域,中国面对的形势依旧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四伏,而在非传统领域,网络空间、资本市场、文化传播等层面均已扩展出非直接接触的战争形式,这是外部动因。在内部,上述层面同样存安全隐患,威胁着网络稳定、金融安全和文化自信。
也正因此,中共在安全领域有所主动作为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安全和改革存在两种辩证关系,天然要求中共,或者说习近平,在谋划改革图画的时候,必须将相关的安全改革考量在内。
改革和安全是相互伴生的。改革便意味着触动旧的利益结构、旧的关系网络,这当然会导致安全风险的出现,而风险自然会吸引改革者的关注,两者的伴生实际上是一个相互叠进的过程,在改革中出现风险,消除风险又推动改革前进。比如在金融领域,在文化领域,这样的伴生关系通常十分突出。
改革和安全也是相互保障的。安全确定了改革的可持续性,改革则反哺安全的发展可能。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即是“没有安全谈何改革,没有改革哪来安全”。例如制度安全使得改革得以无碍推进,而改革则呼应了制度安全的相关需求,以在细分领域的改革对制度安全进行补足。深改中的司法领域改革便是一例,司法改革的成败对中共的制度安全意义重大,能否彻底推进需要制度护航,改革的成效又可使制度更趋安全。
由是,在整体的国家安全框架下,改革与安全实际上是一体的,不管在同一领域,还是相关领域,二者间或是互为天然属性,或是互为本质要求,缺一不可。而“习式安全观”,将之视为一种既主动又被动的,在总体安全领域中的综合改革行为,或许较为精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中南海震惊 传习直接下令… |
2 | 天降横财,他们替代中国接住美国订单 |
3 | 白宫突传大消息 最高3521%新关税! |
4 | 李显龙夫人转发批习文章 内幕不简单 |
5 | 又一家中国巨头出事 问题迅速恶化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