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中国对美国产生了恐惧心理

www.creaders.net | 2018-11-03 15:10:03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特朗普11月1日终于进行了半年来的首次通话,重点谈论了贸易战话题。中美两国从最高层面来讨论这一话题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习近平11月1日在与中国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谈到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个原因在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前外交官傅莹10月31日在美媒彭博社刊文直接称,中美关系恶化的速度之快几乎超过了任何的预期。

贸易战带来的恶劣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外界对这场贸易战爆发的原因有了各种解读,其中,有关“中国过早放弃韬光养晦”的说法泛起,认为是中国太过高调招致了美国的打压。果真如此吗?这种观点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这种看法有对中国高调宣传的不满。

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积累,中国崛起成为现实。过去多年里,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并不多,加之中共也需要增强民众的民族自豪感。这就让中国在对外宣传时比较高调,不断扩大和强化其“强国”、“大国”的舆论形象,比如宣扬“中国制造2025”要让中国抢占工业革命的高地,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提出的“中国已赶超美国”造成的观感是中国已经非常“强大”,这种自负情绪、民粹主义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再有就是中国外交政策宣示上出现了变化,外界产生了不适应。

中共高层以往会着重强调“韬光养晦”。1998年江泽民在第九次中国驻外使节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要韬光养晦,收敛锋芒,保存自己,徐图发展”。2006年8月,胡锦涛在首次中共外事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

但习近平上台后,在2013年10月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到要更加“奋发有为”的推进周边外交。2014年7月,习近平在出访拉美四国前提出三个“更加积极有为”(更加积极有为地维护世界和平、更加积极有为地参与国际事务、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发展)。自此之后,中国在宣扬外交时更多的是强调“奋发有为”“积极有为”,“韬光养晦”表述的变化被解读为中共已经将其抛弃。

除了政策宣示上有变化之外,中国在推进对外战略时的手法也很“大胆”。

邓小平当时提出“韬光养晦”时要求中国不扛旗。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今天,有关中国要从美国手中接过自由贸易大旗的说法在中国国内舆论场里颇有市场。中国领导人在达沃斯经济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上等外交场合有关要做自由贸易的支持者的表述,《纽约时报》等媒体直接评价中国成为自由贸易领头羊。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访问欧洲时曾称“中国站在自由贸易的前沿,不希望有人打冷枪”,多年以来,欧洲多次标榜自己维护自由贸易,而在特朗普发起贸易战后,中国如此定位自己引人猜想。

经贸层面还有中国在2013年推出“一带一路”倡议,包括金融时报在内的西媒称这是中国要挑战美国。之后,中国成立的亚投行更是被认为是中国另起炉灶,构建独立于美国的经济秩序。不只是媒体,美国和日本等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持怀疑态度,尤其是英国率先加入亚投行让美国不满,多次背后施压。

中国军事上的诸多动作更是被视为彻底放弃“韬光养晦”的危险动作。在东海上,中国派出海警船巡航、划东海防空识别区等,由守势变为攻势。中美战机多次在东海抵近,2017年5月,两军军机仅距离46米。再到南海上,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基建和部署,拦截美军舰、军机几乎成为常态,在2018年9月底的一次拦截中,两军军舰距离仅有40米。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对抗被认为是与“韬光养晦”不符。

从政策宣示到外交战略行动, 北京都展现出了不同于“韬光养晦”的风格,各种解读与猜测随之而来。

最后,这还与中国的“恐美”心态有关。从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亦或是全球影响力来说,美国都是全球的超级大国,中国还处在将强未强阶段,两者的实力差距让不少人产生了与美国斗、必定惨败的下场。这并猜测,而是有史可鉴。

当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时,美国就曾对日本发动国贸易战,其结果实日本受迫于美国的压力,向美国妥协,与其签署了“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经历了“失去的十年”,自此一蹶不振。

中美贸易战开打后,特朗普的不断加码,尤其是要扼杀中兴一事更让中国看到了美国的“厉害”。中国对自身实力无奈的同时又对美国产生了恐惧心理。

在恐惧面前,有些人会选择“退缩”,而“韬光养晦”强调要不露锋芒,也就被很多人拿来作为躲避美国打压的借口,将“韬光养晦”看成了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反而忽略了“韬光养晦”后的另外一句话——有所作为。这就使得不少人在贸易战里,固化地认为中国应该“韬光养晦”。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以哈战争
11
李克强
2
俄乌战争
7
巴黎奥运
12
中国爆雷
3
中美冷战
8
三中全会
13
李尚福出事
4
万维专栏
9
中共两会
14
秦刚失踪
5
美国大选
10
台湾大选
15
火箭军悬案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