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两国领导人在通话当中展现了与当前两国贸易战氛围不同的“和善”。特朗普表示要“继续扩大对华出口..两国经济团队有必要加强沟通磋商”并强调会“支持美国企业积极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习近平表示“希望双方按照我同总统先生达成的重要共识,促进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强调“两人对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扩大中美经贸合作都有良好的愿望,要努力把这种愿望变为现实。”
在之前媒体曾经一再猜测习近平与特朗普是否会在阿根廷G20会晤,通过本次电话也得到了一个明确肯定的答案。香港《南华早报》甚至报道,在与会期间,特朗普将要宴请习近平,希望可以进行更长时间、深入的交流。
可以说全球资本市场都在这两位世界最大经济体领导人通话中看到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希望”,舆论纷纷认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大问题或许已经出现了解决的可能,世界经济稳定的一丝曙光显现。
国际市场出现这样的热情反应并不奇怪,毕竟中美的贸易战不是这两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如果G2的经济战长期进行下去,势必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中美两国元首的“温和”沟通,无疑给世界带来了积极的信号。
由于本次的习、特电话是特朗普“主动”提出的,因此中国舆论认为特朗普或将要在贸易战当中展现出一定的“善意”。而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言论透露,“特朗普希望在11月就贸易问题与中国达成协议,并且已经要求美国主要官员起草可能条款”。特朗普表示“(习、特二人)保持经常联系”、习近平表示“两国经济团队要加强接触..开展磋商,推动经贸问题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双方这样的态度更是给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在贸易战爆发前后,中国一再强调“不希望发生贸易战”,因此特朗普的本次作为得到了中国的欢迎倒实属正常。但是特朗普为何会有这种态度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目的何在,这是否意味着中美贸易战真的有解决的可能,或许在看到美国的“善意”的时候,更要看透这背后的“故事”。
在特朗普执政后,美国经济的确迎来了一段时间的高增长,美国股市也创出十年新高。但是在特朗普短期刺激性政策失去持续的动力之后,美国经济的隐忧开始显现。缺乏长期经济规划、财政赤字大幅增加、关税政策自伤明显、中美贸易战影响持续、与世界各国的摩擦不断等都让美国的经济处于“月盈则亏”的边缘。
摩根大通近期的调查显示,75%的“超级富翁”(大企业负责人)预计美国经济将在2020年陷入衰退,高盛公司也开始看衰美国经济的可持续性。瑞银董事长韦伯(AxelWeber)认为美国的经济“好景不长”,投资强人吉姆罗杰斯(JimRogers)强调美国“负债累累..危机拐点将至”。进入十月份以来,美国的股市仿佛开始印证了这些著名机构和人士的判断,出现了大幅度的暴跌,而在特朗普强调进出口平衡的政策下,美国的进口居然再创历史新高。这都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变化并不是特朗普政府一厢情愿的固执下就就可以改变的。
自身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让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中美贸易战的必要性。
另外,美国的中期选举即将到来,尽管特朗普的支持率在近期有所反弹,但依然创下了44年来中期选举的新低。在发动中美贸易战期间,特朗普政府强调会弥补由贸易战给美国农民带来的损失,但是这样的政策并无法根除农民尤其是大豆从业人员的不满,而这些人恰恰是共和党的传统支持力量。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或许将恶化共和党中期选举的选情。
为了消除这种影响,特朗普政府或许也不得不放弃“嘴炮式”做法,选择和中国进行某种形式的和解成为了不得不的“权宜之计”。
再有,特朗普政府“美国第一”的政策让其与世界各重要国家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摩擦。在美国的强势作为下,中国与日本欧洲各国的关系都在逐步接近,这是否会形成一个在经济上反对美国越来越浓的贸易保护的“准联盟”,不得不引起特朗普政府的注意。如何降低中、日、欧的进一步走进,或许也是不得不缓和与中国关系的考量所在。
正是存在诸多变数的因素,在现实利益的多重考量下,此时的特朗普就不得不“放低姿态”,“主动”接近习近平。
特朗普的“软姿态”值得中国舆论赞许,但是要看到这种做法或许只是美国的“一时之需”,而绝不是特朗普政府战略的根本转变。这一点是要有清醒认知的。毕竟在所谓的“低姿态”之外,中国还要看到特朗普政府的很多“不变之处”。
无论是限制中国投资,控制中国留学生数量和学习科目还是持续和台湾发展所谓的“实质关系”,不断在南海展现军事存在,都可以看的出来特朗普政府并没有放弃从多角度遏制中国的战略。
特朗普核心团队的冷战思维依旧,美国副总统彭斯近期对中国展开了强势的批评,美国务卿蓬佩奥声称中国是“最大安全挑战”,这都可以看得出来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抱有的敌对心态没有根本变化,他们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因此,特朗普通过一个电话所展现的低姿态,更多的是其面对自身局势变化的一种战术调整。如果局面一旦有所改善,特朗普政府很有可能再次翻脸强势应对中国。对待这种可能发生的现象,中国就不能掉以轻心。
中国经历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成为了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特朗普政府遏制或延缓中国发展的目的已经是“司马昭之心”。但习近平也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特朗普一时的“低姿态”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的强大实力的结果,而不是美国的“仁慈”所致。
看透了对手的目的,了解了自己的现况,中国就会更明确未来改革的目标。事实早已证明,中国只有不断发展强大才能应对一切压力和风雨。因此,无论特朗普的目的为何,对中国施以何等手段,解决问题、持续改革、不断发展才是一切的根本。在这一点上中国不能动摇,不可动摇。
中国,别被特朗普“忽悠”。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他临危受命 习已成摆设 |
2 | 尬!美财长被连环逼问 彻底慌了…窒息现场 |
3 | 马筱梅3000多张大尺度照曝光 前夫再晒证据. |
4 | 直击:习近平抵达莫斯科 机场发表讲话曝光 |
5 | 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经终结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酒桌与习近平交锋 习冷血言论令人吃惊 |
2 | 中南海最新会议又现反常 |
3 | 政治局常委子女情况出现新情况 |
4 | 不幸被我言中,三针后遗症爆发了 |
5 | 突然,这封讨习檄文流传 |
6 | 面临毁灭性冲击 习突然怂了 |
7 | 拒绝出席 三胖和普大帝闹掰了 |
8 | 二线城市抛售潮越演越烈 |
9 | 他临危受命 习已成摆设 |
10 | 突发:印度轰炸巴基斯坦 巴国击落印度战机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