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北京为孟晚舟与美加硬杠是否值得?

www.creaders.net | 2021-09-27 15:43:04  议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作者前言】孟晚舟引渡案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作者生活在温哥华,耳闻目睹孟案案情的发展与相关消息可谓不少,感慨甚多,因此早就想写一些关于这一主题的文字。作者本人在中国成长、学习、工作,出国后来到加拿大学习、工作、生活,自然会对中、加两国及两国国民都怀有深厚的感情,对两国国情也有基本的了解。现在,在加拿大卑诗省高院即将对孟案作出引渡裁判之际,突然传出美国司法部与孟晚舟已经达成延期起诉协议的消息,本人写作此文,仅想用自己所了解的国际基本价值观为尺度,从中立的原则出发,来评判北京在应对孟案中所作出的几个或许并不明智的决策。

从这些“鲁莽”的决策中可以看出,北京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在某些方面明显带有文革的思维和处事方式,在国际上造成了不小的反响,从长计议,或许得不偿失。本文实属一家之言,更无关爱国或卖国,只是本着言论自由的原则就事论事。读者如有不同观点,欢迎商榷探讨。

张智斌评论文章: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9月24日通过视频出席美国纽约联邦法院的聆讯,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延期起诉协议(Deferred-Prosecution Agreement, DPA),随后立即登上中国的包机,从温哥华飞回中国。

前些天,加拿大《环球邮报》引述消息人士披露的消息称,美国司法部正与中国电讯设备巨头华为公司及其代理律师接洽,如果孟晚舟承认有罪并支付罚款,美国准备终止引渡并撤销对孟晚舟的刑事起诉。但随后又有消息指孟拒绝认罪,正与美方谈判延期起诉协议。这些新闻被多国媒体广泛转载报道,孟案幕后的激烈角逐再次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好奇。

8月18日,孟晚舟引渡听证会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简称卑诗省)结束,卑诗省最高法院副首席大法官希瑟·霍姆斯(Associate Chief Justice Heather Holmes)表示,下次开庭日期定于10 月 21 日,将会对什么时候作出该案的引渡裁决给出更明确的时间表。在经过历时超过两年半的调查、等待和令人关注的法庭辩论后,孟案第一阶段的裁判结果将要水落石出。在这段等待结果的时间里,突然冒出美国司法部与华为及孟晚舟谈判的消息,让人猜测这样的等待,是否为双方的谈判特意预留了时间?

2018年12月1日,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卑诗省温哥华机场转机时,被加拿大警方按照美方发出的引渡令逮捕。随后引发和流传出一系列的大小事件,其中既包括康明凯(Michael Kovrig)和迈克尔·斯帕弗(Michael Spavor)在中国被捕,也包括孟晚舟本人的私人生活曝光——她在温哥华的豪宅、她个人和家庭的情况以及她自己在庭审期间的各种显摆,让此案一度成为上至国家元首、政府高官,下至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一度关切的热点,各种花边新闻更是争奇斗艳。由于我就生活在温哥华,算得上是对孟晚舟案作了“近距离”观察,能够感受到温哥华社区中普通民众对该案的各种看法,也能亲眼目睹孟晚舟豪宅外的日常状况,相对于仅仅通过媒体去了解该案,或许会有更多一些切实的感受。

怎样去看孟晚舟案?当然其中有许多看点,但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看点是:北京为孟晚舟与美加硬抗,是否真的值得?

孟晚舟案发生的时间节点正是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剑拔弩张之时,美方对中兴、华为等有关实体发起贸易制裁。2018年10月4日,美国副总统彭斯在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就美国政府的中国政策发表长篇演说,被国际事务的观察人士纷纷解读为美国在美中两国关系问题上走向了新的转折点。而此时由自由党执政的加拿大政府对待北京的态度仍然非常暖味,甚至对加拿大电信公司是否应当拒绝华为参与5G网络建设和提供相关设备这样的问题都不敢作出明确的回应。这是孟案发生时大致的政治背景和国际环境。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温哥华被捕。北京其实很清楚,加拿大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其司法机关只是执行美国发出的请求引渡的逮捕令,此事件的决策实际上与加拿大政府完全无关,更不涉及加中两国的双边关系。但在这样的政治背景和国际环境刺激下,北京很快就作出了强烈的反应,将该事件快速升级为加拿大、美国与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关系问题。

北京的逻辑或许是,在孟晚舟案上,中国必须给加拿大一些厉害瞧瞧,以此在国际上树立起一个“强大起来的中国并不是好惹的”形象,否则以后类似的案子会更多也更难处理,其他国家也会学样而不把北京放在眼里。因此,在孟晚舟问题上北京对加拿大政府的态度表现得异常强硬,其强硬程度甚至远远超过对始作俑者美国的态度——北京或许想以此来“杀鸡儆猴”。但是,北京同时也犯下了第一个严重错误,这让国际社会普遍产生出这样一种感受:北京蛮不讲理、逻辑混乱,中国还远远不是一个遵循国际通行基本准则的法治国家。这是北京走出的第一步臭棋。

北京的第二步臭棋是自以为羁押和审判加拿大公民是解决孟晚舟引渡案的上上策,而不在乎鲁莽的方式很可能会给自身带来严重的后果。据媒体报道,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温哥华机场被捕,十天后,加拿大前外交官、国际危机组织东北亚高级顾问康明凯和加拿大商人迈克尔·斯帕弗在中国被拘。经过漫长的羁押之后,两人分别被以“为境外刺探国家秘密、情报”和“为境外窃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罪名遭到检控。

作为普通民众,在没有见到确切的证据前,我们无法辨别康明凯和斯帕弗是否真的犯有被中方司法机关所指控的罪名,但在两案中,我们确实看到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中包括:1、案发和审理的时间节点:两人被拘与孟晚舟被捕几乎同步,两人案件的审理也几乎与孟晚舟引渡案的审理同步,而加方公开否认康明凯和斯帕弗犯有被中方指控的罪名,称两人被拘是对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的报复,该案一度被部分西方媒体、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新闻评论人士指责为“人质外交”。2、康明凯和斯帕弗两案的审理:两案皆以涉及国家机密为由进行非公开审理,而法庭审理缺乏透明度也一度被西方媒体所指责。笔者认为其实中方司法机关在法庭审理中完全可以分两步走:在涉及窃取国家机密的事实与证据部分,作公开的庭审,以消除外界对“人质外交”和缺乏透明度的质疑;在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部分,作非公开的闭门审理,以便切实保护国家机密不被外泄。从理论、实践和技术上看,法庭是完全能够做到分两步审理的,但中方却没有这样去做,丧失了为自己澄清质疑的最好机会,也就无法避免会被国际社会质疑和指责。

2021年3月22日,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康明凯案时,加拿大《环球邮报》驻亚洲记者范德克里普(Nathan VanderKlippe)是因无法旁听而守候在法院门外的外国记者之一。他接受了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的越洋采访,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报道称:“斯帕弗案的审理只用了两个多小时,康明凯案从上午九点到下午6点多,也只用了一天。庭审结束后,两个法院都称将‘依法择期宣判’,但范德克里普认为,中方是在等待一个政治上最有利的时机来宣布对两人的判决。”

2021年8月11日,就在孟晚舟引渡案听证会进入最后的关键阶段,辽宁省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迈克尔·斯帕弗因犯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五万元,驱逐出境。当然,这个重判可以对加拿大司法机关在处理孟晚舟案上给予一个非常严厉的警告,如果孟晚舟案最终得到一个北京不愿看到的结果,那么斯帕弗的上诉以及尚未作出判决的康明凯案或许都会面临严重的后果。但是这样做给中方自身留下的后果是,国际社会更会认为北京确实是在执行不折不扣的“人质外交”。而且,如果加拿大或美国最终作出终止引渡孟晚舟的决定,那么北京是否打算将原本判处十一年重刑的斯帕弗,在二审时立即改判为驱逐出境而不用再坐牢,让西方的媒体去笑话这就是北京所说的“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因此而彻底坐实自己被指控的“人质外交”?

其实康明凯和斯帕弗两案还并非是最为极端的情形,谢伦伯格贩毒案才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一位名叫罗伯特·劳埃德·谢伦伯格(Robert Lloyd Schellenberg)的加拿大公民因涉嫌在中国贩毒,2018年11月20日被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走私毒品罪名成立,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5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5万元和驱逐出境。谢伦伯格不服判决提起上诉。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温哥华被捕后,同年12月29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谢伦伯格贩毒案。辽宁省人民检察院公诉人称一审判决认定谢伦伯格是从犯、犯罪未遂的从轻处罚判决不当,辽宁省高院当庭裁定该案发回大连市中院重审。2019年1月14日,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重审该案,法庭认定谢伦伯格在贩毒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当庭判处谢伦伯格死刑,并处没收全部财产。谢伦伯格不服再次提起上诉,在孟晚舟引渡案听证会进行到最后的关键时刻,2021年8月10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谢伦伯格的上诉作出终审判决,维持死刑。

在处理谢伦伯格贩毒案中,中方司法机关明显暴露出多处硬伤,主要的两点是:1、谢伦伯格从原审被判有期徒刑15年到重审后被改判死刑,落差实在太大。况且,重审中死刑判决是在一日内当庭宣判的,具有初步法律知识的人都懂得,这样的审判难以服众,更何况西方法治国家的公众会怎么评论谢伦伯格案?2、加方处理孟晚舟,中方出狠招以杀谢伦伯格来予以反击,让加方感到“肉痛”。中方主动以谢伦伯格贩毒案来对等孟晚舟引渡案,这样的逻辑是可笑的。谢伦伯格是什么人?谢伦伯格只是一名毒贩,杀谢伦伯格这一招果然狠,但这一招对中方自己来说也是大损招,“吃相”太难看,反而把自己搞得一身骚,而加方却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性损失。这样的判决不说在司法上是否能够站得住脚,在舆论上、道义上都已输得精光。更蠢的是,2021年8月10日辽宁高院急匆匆作出二审终审判决,驳回谢伦伯格的上诉,维持死刑。这一判决,实际上削弱了北京为解决孟晚舟案灵活地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腾挪和周旋的余地。更何况,现在美国已经决定延期起诉释放孟晚舟,那么中方对谢伦伯格到底是杀,还是不杀?

北京的第三步臭棋是为孟晚舟背书。孟晚舟是否真的值得北京去硬杠?迄今为止,如果从公开的情况来分析,不论从孟晚舟本人的专业能力看,还是从她对国家和华为作出的历史贡献看,或者从她个人在行为上是否确实清白看,在当初司法举证和法庭辩论还很不明朗的情况下,都很难看出孟晚舟在哪个方面对国家来说值得冒险行事不惜代价为她背书。

回顾针对孟案的整个处理过程,孟晚舟一案对北京来说最大的收益是激发起了中国民间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潮和民族主义激情,但用孟晚舟作为激发爱国热潮的引信是非常危险并且代价高昂的,不论是孟晚舟在加拿大的豪宅,还是她个人的家庭生活,或者她在温哥华软禁期间的各种显摆,都表达出她的思想和生活状况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完全脱节、毫无关系的,她的各种缺乏智慧和成熟度的举止,在中国也一度引发出强烈的两极分裂的评价。从孟晚舟个人的言行看,其未来明显带有非常不确定的因素。北京对孟晚舟个人作出强力的支撑,风险极大。当然,北京不可能不明智到二缶钟惑的地步,由此引发出民间猜测孟晚舟本人真实身份的各种传言,也就完全能够理解了。

观察北京在应对孟晚舟引渡案中的一连串硬碰硬、看谁狠的操作便可以看出,经过几十年的洗脑折腾,中方的决策层在处理国际事务的技巧和方式上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现在的领导干部几乎都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看看他们的履历就可知道,尽管他们这代人中在改革开放后接受正规高等教育、具有真才实学的并不少,但现在执掌实权的官僚中,具有正规学历、正常思维的却真的凤毛麟角。他们的思维和处事方式仍然固化在文革时期形成的意识形态和语境之中,他们选拔的智囊也必然是一脉相承,完全失去了正常的思维能力和国际眼光。

尽管从表面上看,北京已经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现在美国司法部与孟晚舟达成了延期起诉的协议,孟晚舟摆脱了引渡的缚束重获自由,这实际上是美中双方达成的一个双方都能接受又不失面子的放人和摆脱引渡的交易,在很大程度上说,美国的屈服是因为不得不顾及加拿大的利益,但这件事造成的后续影响对各方来说却难以消除:1、对美国和加拿大而言,加方曾经指责北京为挽救孟晚舟而不惜施行“人质外交”,并认为停止引渡孟晚舟会因屈服于“人质外交”而使加拿大人在今后会面临更大的危险。但现在美方与孟晚舟达成延期起诉协议而释放孟晚舟,事实表明美、加确实屈服于北京的压力,这对未来必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因为此,加拿大媒体在报道美方与孟晚舟达成延迟起诉协议的新闻时,都不约而同地特别说明该协议并不涉及两名被中方羁押的加拿大人。但谁都明白,背后的谈判必定会涉及到这两名加人。2、对中方而言,从孟晚舟被提起司法引渡听证,到美方提出让孟晚舟认罪终止引渡,再到与孟晚舟达成延期起诉协议,这一步步紧逼,尽管北京基本达到了让美、加让步、让孟晚舟体面地摆脱被引渡的命运这种预设的目的,但为了这种表面的胜出中方为此付出的代价并不小,这种胜出是以未来为赌注的,虽然目前在表面上看不见、也摸不到,但在很长的时间里这种不利的影响一定会在处理国际关系事务中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从总体上说,加拿大一如既往地坚持奉行自己一贯的立场,做一个温和、低调、遵循普世价值和坚守法治原则的国家。在孟晚舟一案中,北京对加拿大采取的强硬态度和其所作所为,在这样鲜明的对照下,被不少国家认为这是国际社会中一个人口大国对人口小国、宏观经济强国对宏观经济弱国的霸凌。在康明凯一案审理时,有几十个国家的驻京外交使节在北京公开站出来声援加拿大,抗议北京对康明凯的司法审判,世界上一百多位知名学者撰文签名为康明凯和斯帕弗大声呼吁,类似的情况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似乎都闻所未闻。凭此可以想象,北京在应对孟晚舟案中的某些举措,今后会给中方带来怎样的长期影响。据Deutsche Welle报道,默克尔前外交顾问、德国驻联合国前大使克里斯多夫·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他曾经在德国2020年底结束安理会两年任期时的最后发言中呼吁中国释放两名被拘的加拿大人,近日他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甚至这样说道:中国在外交上勒索其他国家的行为“相当残酷”。

当然,这也并非是北京得到的最终结论,事物总是存在着各种变数。在孟晚舟引渡案中,北京的得寸进尺和美、加的步步退让总让人觉察到其中的些许蹊跷。对于中方来说,在孟案中最被各方指责的问题是“人质外交”,如果一旦摆脱“人质外交”的危机,北京在孟晚舟案上无疑会脱离被动的局面,很容易在国际上消除对自己造成的不利影响而成为赢家。回顾历史,在冷战时期美、苏抓获对方的间谍后再谈判交换是常有的事情,现在公众对孟晚舟以及两位被拘的加拿大人的真实身份也并不十分确定,背后是否存在交易内幕更难辨别。如果哪天北京一旦能够举证证明康明凯和斯帕弗确实在中国窃取机密,那么舆情或许会出现翻转。当然这样的举证也并非易事,否则北京不会不明智地采用闭门审判的方式来处理康明凯和斯帕弗。因此,接下来北京怎么去处理两位被囚的加拿大人,以及如何处理被判死刑的谢伦伯格,将会成为新的看点。

此后,康明凯和斯帕弗已被中方释放,已经登上飞回加拿大的航班。由此可以推断,这部由美、中、加三方演绎的“三国志”,其内幕远比现在已经披露的消息更加复杂。

到此为止,尽管孟晚舟引渡案在表面上是以美方与孟达成暂不起诉的协议而落下帷幕,但从目前公布的情况看,北京为孟晚舟案在国际上留下如此负面的印象,是难以在短期内消除的。从国家的长远利益来看,北京在孟晚舟一案中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存在问题的,也是得不偿失的。北京将来怎么能够做到避免为此付出代价?而不惜动用国家力量、牺牲国家长期利益为孟晚舟背书,是否真的值得?对于这些问题,北京仍然无法回避,需要去做认真的思考。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