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西方领导人,包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内,都希望中国可以利用自己对俄罗斯的影响力来结束乌克兰战争,或者至少做到像中国自己所说的那样保持“中立”。据报道,这也是4月1日欧盟中国峰会上,欧洲领导人的目标之一。不过,分析人士说,中国不会“中立”,更不会抛弃俄罗斯。 有的甚至指出,为了确保俄罗斯保持其作为北京关键战略伙伴的地位,“普京在乌克兰的处境越糟糕,中国越会给予支持。”
乌克兰战争巩固了中国支持俄罗斯的核心逻辑
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中国一直试图“两面押注”,用中国政府在公开场合的话说,那就是“保持中立”。中国一方面拒绝谴责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侵略行径,另一方面又表示自己永远不会侵略乌克兰,而且将对乌克兰进行经济援助。
3月20日,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甚至说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合作虽然没有禁区,但是也是有“底线”的。秦刚的这番修正令外界一度猜测,由于西方的压力,中国是在暗示要与俄罗斯保持距离。
但分析人士指出,这些都只是表象,而且随着乌克兰战事的推进,俄罗斯的处境越是恶化,中国就越会给予俄罗斯支持,即便是要付出代价。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研究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3月24日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评论说:“随着战争进入更持久和更具破坏性的阶段,中国的主要目标越来越清晰, 那就是确保俄罗斯保持其作为关键战略伙伴的地位,即使这需要付出沉重的经济和外交代价。北京将把俄罗斯失败的前景视为对其自身领土安全以及在与美国的地缘政治竞争中正面交锋的能力的直接威胁。中国根本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华盛顿的智库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共同主任孙韵(Yun Sun)也认为,尽管在中国内外有很多声音呼吁中国与俄罗斯作出切割,以便抓住乌克兰战争带来的“战略机会”,特别是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但是中国不会抛弃俄罗斯。
她3月22日在史汀生中心网站上发表文章说,“抛弃俄罗斯并不能解决或缓解中国最重要的外部国家安全挑战,而这个挑战一直是美国”。她说,对中国来说,“至少,俄罗斯的存在本身既是一种制衡,也是一种战略转移,将美国的注意力吸引到欧洲。放弃俄罗斯并减轻其对西方的威胁,很可能会让中国在以后独自面对敌对美国的全部关注和力量。”
孙韵提到中国不会在乌克兰战争期间改变对俄罗斯立场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距离习近平与普京在2月初宣布的联合声明太近了。她说:“如此迅速地改变政策方向,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人们质疑习近平最初采取这一立场是否明智。”她说,如果中国现在重新定位与俄罗斯的关系,就等于默认出现了政策错误。在习近平准备迈入第三任期的时候,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2月4日,普京在与习近平在北京会晤后发表联合声明说, “两国友好没有止境,合作没有禁区。” 在这份声明中,中国第一次明确反对北约继续扩张。同时,双方反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印太战略”,认为美国推行的“印太战略”对本地区和平稳定造成消极影响。
中国官员、学者以及记者最近的一些言论正好佐证了西方学者的判断。事实上,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研究主任白明就是根据这些言论作出判断的。
《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3月20日在自己的微博文章中指责那些主张跟随西方谴责、制裁俄罗斯的人“非常幼稚”。他说,“俄罗斯对中国在战略上至关重要”。他说:“美国如果对中国进行极限战略威逼,有俄罗斯作为伙伴,中国就会不怕美国的能源封锁,粮食供应和其他原材料也更有保障。”
他还强调,“中俄力量有极强的战略互补性,两国携手形成的地缘政治潜力是无穷的。”他还说,“如果中俄被美国成功离间,今天的俄罗斯就立刻面对战略死棋。未来中美冲突时,中国亦将面临死棋。”
3月19日,在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视讯通话的第二天,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主播刘欣在推特上发表评论表示:“Can you help me fight your friend so that I can concentrate on fighting you later?(你能不能帮我打你的朋友,这样我以后可以专心打你?)”。她的这番评论在中国引起了热议。中国外交部军控司的官方微博“战略安全与军控在线”转发刘欣的评论,并且写上“真相了”。北京的国际关系学者金灿荣也在微博说:“是这么回事了”。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3月19日在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办战略与安全国际论坛上警告说,乌克兰危机“给我们看待亚太形势提供了一面镜子”。他说,正如莫斯科在乌克兰的行动是北约扩张的直接后果一样,北约在亚洲的任何行动--太平洋地区也会引发类似的后果。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白明说,乌克兰战争爆发后,西方外交团结的表现、美国主导的制裁的压倒性力量以及北约的重振,更是巩固了北京支持俄罗斯的核心逻辑。
3月30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的一番话为西方学者的猜测提供了注脚。王毅对来中国出席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说:“中俄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新考验,保持正确前进方向,展现坚韧发展势头。”
中国《环球时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此次中俄外长会谈释放出清晰信号,即两国间紧密协作的“背靠背”战略关系并没有、也不会因为乌克兰危机等外部事件和美西方的挑拨而发生改变。中俄关系将按照既有节奏继续推进。”
中国继续制造支持俄罗斯的舆论场除了强调俄罗斯对中国的重要性之外,中国官方还一直为支持俄罗斯制造舆论场,即便是在俄罗斯调转炮口袭击平民,并造成数以百万计的乌克兰人无家可归之后。
3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署名“钟声”的文章,指责“美国对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文章说,“乌克兰危机背后藏着美式霸权的影子,美国主导的北约东扩是乌克兰危机的根源,美国是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
3月23日, 《解放军报》发表“钧声”的文章,指责在乌克兰危机中,“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卑劣角色”。文章说:“乌克兰问题演变到今天这种局面,来龙去脉十分清楚,其症结何在,世人心知肚明。正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所作所为,才一步步将俄乌矛盾推向火山口。”
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共同主任孙韵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说,中国这么做,就是为了让中国国内的老百姓相信,中国站在俄罗斯这一边是“公正的”。
其实,自普京与习近平签署联合声明以来,中国在宣传和叙事中就一直站在俄罗斯这一方。中国外交部持续为俄罗斯辩护,指责西方尤其是美国“火上浇油”,并呼吁“妥善解决俄罗斯的正当安全关切”。
中国官媒还直接援引未经证实的俄罗斯媒体的消息,放大俄罗斯的虚假信息。2月24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几小时后,《环球时报》就在网上发了一段视频,称大批乌克兰士兵已交出武器。这条消息的来源是官方的今日俄罗斯电视台。两天后,中国中央电视台援引俄罗斯联邦议会主席的话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逃离基辅。3月8日,俄罗斯国防部和外交部发表声明指称美国国防部资助乌克兰的生物武器实验室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及中共官媒追随俄罗斯的说法,帮助扩散这个假消息。在推特、脸书等社交媒体上,中国官媒和外交官们不断宣传俄罗斯的官方立场。
中国网信办还清除了中国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上的反战和反俄言论。公开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信件和文章已完全从互联网上删除。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偏袒俄罗斯,和平斡旋未见行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一直在偏袒俄罗斯。
3月2日,联合国大会举行第11届紧急特别会议,就要求俄罗斯立即停止对乌克兰使用武力并将其所有军事力量从乌克兰领土撤出的草案进行投票。这份由联合国96个会员国共同提出的题为“对乌克兰的侵略”的决议草案获得了141票赞成票,中国、印度等35个国家投了弃权票。3月24日,联合国大会就乌克兰提出的要求俄罗斯停止战争并保护平民的决议投票,中国再次投了弃权票。
针对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正评估俄罗斯是否应继续留在二十国集团内的话题,在3月23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说,俄罗斯是G20重要成员,任何成员都无权将其开除”。除了力挺俄罗斯继续留在G20外,中国还反对乌克兰提出的在二十国集团部长级会议上讨论俄乌战争的呼吁。汪文斌说:“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不是讨论乌克兰等政治安全问题的合适场所。”
3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通话时,习近平表示中国“不愿意看到”乌克兰危机的发生。中国驻美大使秦刚也对美国媒体表示,北京不会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和弹药,中国将“尽一切努力化解危机”。在3月29日的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说:“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缓和局势、化解危机、重建和平而努力。”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并没有出面调停或是组织谈判,中国甚至还没有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话。
中国会继续“走钢丝”
李其(Lizzi C. Lee) 是华尔街电视记者主持,经济学博士。她3月23日在美国智库SupChina举行的一场有关乌克兰战争是否会改变中国的研讨会上说,对中国来说, 普京下台,被亲西方的领导人取代将是中国最大的噩梦。尽管中国不希望俄罗斯垮台,也希望把俄罗斯当作对抗美国的“缓冲区”,但是中国是不会明目张胆地给予俄罗斯援助的。
她说:“中国也不想失去其主要贸易伙伴。对北京来说同样糟糕的结果是,中国被锁在普京的阵营中,与普京一起沉没,失去与西方、欧洲的贸易伙伴,失去对中国至关重要的所有关键技术。我认为中国会非常小心地避免西方可能对其实施的最严厉制裁。这意味着,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不会全力支持战争。中国企业能否找到聪明的出路是另一回事。就我而言,我认为中国会非常小心翼翼地走钢丝。”
中国正是这么做的。北京一方面嘴上强硬,表示反对制裁,坚称将与俄罗斯保持正常的经济和贸易往来,另一方面也不敢援助俄罗斯,遵守了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
3月25日,路透社报道说,中石化这家亚洲最大的炼油商叫停了一项在俄罗斯的可能价值5亿美元的天然气化工厂的投资,以及在中国销售俄罗斯天然气的项目。报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企业是在听取中国政府要它们谨慎行事后的告诫作出这样的决定的。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不久,中国最大的两家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限制对购买俄罗斯商品的融资。
史汀生中心的孙韵说,中国现在在三个方面区分其处理乌克兰危机。在宣传上和言辞上亲俄,在外交上,中国力争在俄罗斯、乌克兰和西方之间进行平衡,比如,中国一方面对俄罗斯“合法安全关切”,同时又强调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具体行动或支持上则谨慎行事。
经济施压未让中国改变 美国转换战略随著北京加倍推行其以国家为中心的经济体系,美国誓言捍卫其经济利益和价值观,抵御中国经济政策的负面影响。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提到了实际的作法。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周三(3月30日)表示,美国应专注于实现从中国的经济独立,而不是向北京施压以改变其“不公平”的贸易做法。这表明,美国对中经济战略有所改变。
她认为,美国前总统川普执政期间签署的贸易协定,对3000亿至4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无法促使中国商业行为发生根本变化。她强调,华盛顿“不能停止推动中国变革”,但不能再等待中国改变其政策。
中国只实现了其第一阶段交易承诺的约60%,即在2020年和2021年期间比2017年的水平增加2000亿美元的美国采购,并改善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给予美国金融服务和农业生物技术更多中国市场准入。
戴琪告诉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北京在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下未履行购买承诺,再加上非依循市场的政策,都让美中双方会谈卡关,美方需要新的工具应对。
她说:“今后,我们的战略将扩大,不仅仅是向中国施压要求改变,还需要包括大力捍卫我们的价值观和经济利益,使其不受中国经济政策和做法的负面影响。”
戴琪也说:“我们已经看到了在钢铁和太阳能产业发生的情况,当时现有的机制太慢或不适合有效解决中国针对这些行业的扭曲问题。”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随著拜登当选上任之后不断探索与中国抗衡的新工具,并将焦点从施压中国上转为增强美国经济实力。
美推《两党创新法》
在中国瞄准高科技、电动汽车和半导体等关键行业下,戴琪主张在美国进行“战略投资”,以便不再依赖中国。在她看来,去年的美国救援计划刺激法案帮助了受到新冠疫情打击的企业,并使供应链更具弹性。
戴琪强调要“继续为中国的改变创造压力”,美国方面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包括在国会通过立法。
她说:“为了真正提高美国的竞争力,我们敦促国会迅速通过《两党创新法》。”这里指的是一项将促进关键技术生产的法案,促进对创新、半导体和制造业供应链返国投资,以应对中国大规模工业补贴的挑战。
戴琪也提到了拜登政府提出的“印太经济框架”,要联合有关国家对抗中国影响力。戴琪说,美国不会降低关税,但会在数码商务、环境和劳工制定新的、基于市场的标准,带来“有意义的经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