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期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利息普遍调降,银行的揽储压力因此倍增。有银行职员受访时感叹:“我绝对想不到,有一天我居然要贴钱上班。”
据《南方都市报》等媒体的报道,刘博(化名)是北京市某股份制银行的一名客户经理,他的工作除了向客户推销理财产品、基金、保险产品外,主要就是去完成银行布置的揽储任务,这也是最让他头痛的事。
近期,类似用户在微博、抖音、快手、知乎、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吐槽完不成揽储任务的帖文比比皆是。甚至有自称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网民,在社交平台上公开以私人贴息的方式,招揽储户来找自己办理存款。
据陆媒披露,不同机构、地区和时间贴息价格会有所变动。平时每万元贴息1元左右,到了月末、季度末这些关键节点,贴息价格可以上升到“万15”,甚至是“万30”,而这些额外附加的利息就是银行网点或客户经理私下给的贴息。
通常来说,银行职员们完不成揽储任务被扣掉的绩效工资或奖金比他们贴息的费用更高一些,因此不少人权衡之下会选择花钱“买”存款来完成任务。
银行职员自掏腰包揽储的现象背后,是银行整体存款数量不断下滑的困窘现实。
中共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末,中国银行业的本外币存款馀额为283.36万亿元,人民币存款馀额277.5万亿元,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降低了0.5个和0.9个百分点。
此外,7月份的人民币存款减少1.12万亿元,同比多减1.17万亿元。具体来看,在财政性存款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有所增加的同时,住户存款减少了8093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53万亿元。
另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发布的数据,今年中国结构性存款收益率下降趋势明显,7月份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相较去年末共下降了12个基点,这与普通定存利率下降趋势基本一致。
据中新经纬报道,就银行业存款衝量的操作风险问题采访了中介人员花花(化名)。据其介绍,一般是银行员工负责提供二维码或网点机构名称,通过网开二类电子帐户存入。由中介找来资金存款,有时还会根据资金的额度分散几个人去开户,一切手续完成后银行职员再付款。
有银行员工表示,虽然“自掏腰包买存款”不是长久之计,但很多时候确实能解“燃眉之急”。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则对陆媒表示,银行员工靠网购衝业绩属于违规行为。通常用这种方式买来的“客户”质量较低,“没什麽实际意义”;另一方面,被“买”的客户要把身分证号码、手机号码等提供给第三方,也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东部战区真出大事了 |
2 | FBI突袭搜索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恐引发新一波 |
3 | 土木工程师发文,中铁十局的事越闹越大 |
4 | 网传新冠疫苗之父杨晓明被判死刑 官媒沉默 |
5 | 头上响炸雷 北京最忌讳的事就要发生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