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偷走女儿录取通知书,藏着中国式父母最大的悲哀

www.creaders.net | 2023-08-27 08:25:25  帆书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戏女孩入学前11天,妈妈竟带着录取通知书跑了。”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新闻,大为震惊。

重庆一女孩高考考了563分,想报考中央戏剧学院。但是妈妈希望她一辈子留在重庆当老师,于是母女俩上演家庭谍战片。

填写志愿时,妈妈逼迫女儿填写定向师范专业。女儿趁妈妈没发现,悄悄改了志愿。

收到中戏入取通知书后,妈妈偷偷在入学前几天把女儿所有入学材料偷走跑了,留下一张纸条“对不起”。

可以想象这个女儿在看到字条的当时是多么绝望和崩溃。

就像网上那句热门评论:这是妈妈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帜,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

现实生活中,总有这样的父母,用“我为你好”去禁锢孩子的生活,强烈的控制欲压得孩子喘不过气。

越是想把孩子拴在身边,最终越是把孩子往逃离自己的路上推。

《读懂孩子》一书曾说:

“孩子的人生属于他自己,成长需要自我探索,任何人替代、包办不了。”

对什么感兴趣?要读文科还是理科?穿什么风格的衣服?

孩子有自己的一生,他们有独立的个性,有独立的意志。

父母可以引导,但无法一刀切地控制和决定。

新闻中的妈妈,明显过分干涉、甚至想决定孩子的一生。

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父母也不在少数:

“不可以,垃圾食品不可以吃。”

“不可以,这个衣服颜色不适合你,换一件。”

“我这都是为你好。”

“你是我生的,你要听我的。”

他们总是以爱之名行伤害之事,严格控制孩子所有生活细节——

安排孩子的衣食住行;偷看孩子的日记本;安装摄像头对孩子实施24小时监控等等。

种种看似“为你好”的行为,其实是为了满足对孩子过度的控制欲。

就像《小欢喜》里英子的妈妈宋倩,和前夫离婚后,她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女儿身上。

为了孩子英子的高考,辞去了重点高中金牌物理老师的职位;

为了更好的监督英子学习,把英子的卧室连着客厅的墙壁打通,360°全方位盯着女儿;

隔离一切英子与学习无关的爱好和活动,包括想去南大天文的梦想。

英子默默忍受母亲这份“沉重”的爱,心理却逐渐出现问题。

最终,她把压在心里的压力、不满爆发出来,离家出走,还差点跳海。

武志红老师说:“没有一个灵魂,愿意被别人的意志束缚,每个生命,生来要成为他自己。”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命运,而不是掌控孩子的命运;要做好孩子的副驾驶,而不是抢过孩子的方向盘。

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轨迹。

把他还给他自己,才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成熟和智慧。

海灵格博士说:

“爱是秩序的一部分。秩序是被绑定的,爱只可以在秩序的范围内成长。”

如果秩序反常,必生事端。

父母只是父母,是孩子人生的指引者,不是主宰者。

我们最该做的,是让父母做回父母,别让爱因为控制欲失去了秩序。

一旦抱着我能决定或是改变孩子命运的想法,就站在了主宰者的高位。

当亲子关系不再平等,必然会出现问题。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但最让人动容的不是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而是他与儿子大江光的故事。

大江光是一个特殊孩子,智力远远低于同龄孩子。

6岁时还不会说话,也不与外人交流。

但是大江发现光对声音非常敏感,比起人类的语言,他更能记住鸟的歌唱声。

甚至听到鸟叫声,就能哼出唱片上学到的小鸟名称。

此后,大江根据他的喜好对他在音乐方面进行引导和悉心培养,送他去学钢琴和谱曲。

最终光被培养成了知名作曲家,甚至获得国际艾美奖。

大江是这样描写自己的家庭关系的:“自由的,松散的关联状态。”

他认为,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庸,而是同盟者。

作为智力障碍者,大江光比普通孩子更难决定自己的一生。

但是他的父母尊重他,不是用专断的方式决定孩子的一生,而是细心去观察什么是孩子想要的,以尊重孩子、听从孩子内心的方式去爱他。

在大江看来,放手,给孩子空间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周围却有很多父母把孩子当做自己生活的全部意义,希望孩子永远在自己控制之中。

当孩子想尝试新鲜事物时,他们说:“别,危险!”

当孩子想接受某项挑战时,他们说:“别,会失败的!”

这些父母在生活上对孩子实行包办控制,结果是孩子成为“巨婴”宝宝,无法自主处理问题。

或者“帮”孩子做决定,不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结果是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放手,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让他们有机会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的决定。

不仅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锻炼了独立性和自信心。

相信孩子,摒弃过分的干预和控制,才能让家庭关系回归自由与平和。

回到上文,新闻中那个妈妈的行为令人发指,但我心里也不免同情她。

她霸道、专断、控制欲极强,真相可能是——或者她从小没有被好好爱过,所以她不知道如何给予,也没有办法给予。

著名心灵导师奥南朵说:“没人能给出自己没有的东西,我们的父母也一样。”

她可能是一个从小没有得到爱而缺乏安全感的妈妈,因此在孩子身上用强烈的控制来填补自己童年时的某种缺失。

我们会在无意识中承接了父母的意识、态度、想法,甚至是他们的情绪、惯性。

在奥南朵的工作坊上,有个女孩说起她的故事:

这个女孩从小一直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和重视,但是因为是女孩,父亲根本看不到她,从来没有肯定过她。

这在她一生的潜意识中埋下种子:“我是女孩,我很可怜,我不值得拥有足够的的金钱来过舒适的生活。”

奥南朵对她说:

“这些并不是关于你的问题,而是你父亲的。他就是这样样子,这是他学习到的,他对待每个女人都一样的。跟你没有关系。

他是你的父亲,你没有办法换掉他。你能做的就是成长,去挣脱那个无意识的小孩子的故事,开始自由享受你的人生。”

父母的价值观、态度会潜移默化成为子女的潜意识,藏在意识之下。

我们甚至没有察觉:原来我这么像我们的父母。

那我们又该如何挣脱父母的羁绊,找回真实的自我?

1.学会课题分离,把自己分离出来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

人际关系的困扰往往来自于我们对他人的课题随意干涉,或是他人对我们的课题随意干涉所致。

父母过分干预、控制孩子的人生,这就打乱课题,混乱了自我与他人的课题。

试着把父母的情绪和责任还给他们自己,不要为了他们的情绪而顺从、压抑自己。

这是他们的课题,把自己分离出来,不被潜意识干扰。

2.找到内心的期待,恢复对生活的掌控

去发现自己内心的渴望,什么是自己真正的想法?什么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

首先你要找它,下一步才能告别人你要的是什么。

找到自己对生活的期待,恢复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

这是一种寻找真我的过程——

去寻找我们和父母之间的区别,去挣脱来自父母的潜意识,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尔曾说:

“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应该分离自己与孩子/父母的关系。

认清自己的位置,让父母做回父母,把孩子的人生还给孩子。

为人父母,最好的安排就是让孩子做自己世界的主角,我们在台下为他/她们鼓掌。

而为人子女,最大的自由,就是相信:关于原生家庭,我们永远有逃离、成长、超越的能力。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习向元老罕见讲话 中国政局随时生变
2 消息传来 北京匆忙掉头
3 新闻发布会上,中共对以色列态度急转
4 陈佩斯、朱时茂罕见合体 变化太大像两代人
5 亲信搞砸了 网友:习近平崩溃了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彭丽媛这事真相大白 习近平已经没有退路
2 永别了梁锦松 伏明霞22年婚姻正式告吹?
3 网传:华春莹家中查出大笔美金和移民资料
4 习向元老罕见讲话 中国政局随时生变
5 揭盖子 中南海三大丑彻底曝光
6 消息传来 北京匆忙掉头
7 双十国庆:赖清德语出惊人
8 投资人失望引发中国股市跳水 国务院急发公
9 俄罗斯不藏了:挑战一中政策
10 新闻发布会上,中共对以色列态度急转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猝逝
15
台海风云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曾、贾主导拥习 王岐山、汪洋 胡亥
2 胡锦涛与习近平的无缝对接 阿妞不牛
3 政治庇护 吴倩 底波拉
4 10日日本游:一个有着太多不可 法国刘学伟
5 以色列会不会直接干掉哈梅内伊 雷歌747
6 曾华
7 (图文) 这是逼外国人在华寻衅 范学德2
8 秦生祥不是老习亲信 而是贾廷 胡亥
9 赵晓:从基督教的正义战争理论 万维网友来
10 冰上情侣携手奋战14年,退役后 弓长贝占郎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把川普送进白宫.马斯克英明预 木秀于林
2 本末不要倒置--评论2024美国大 右撇子
3 赫鲁晓夫精准评价毛泽东 体育老师
4 胡锦涛与习近平的无缝对接 阿妞不牛
5 我可能即将要哭4年,但做好心 恨中
6 我是中华民国国民吗? 老農民
7 这次大选投票给谁, 依然纠结 山货郎
8 老钱:让我们全力以赴支持刘龙 老钱
9 库尔斯克绞肉机:乌军伤亡2万1 随意生活
10 中英两国历史上的不同观念 施化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