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80年,至今阴影笼罩的中日必有一战?

www.creaders.net | 2025-08-16 07:30:58  BBC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日本视频博主加藤飒人在中国生活多年,拥有190万粉丝,平时多拍摄探索中国的趣味短片。

但7月26日,他发布了一段沉重的影片。

他说:“我刚看了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这是1937年底日军在中国南京展开为期六周的屠杀行动。据估算,超过30万名平民和中国士兵被杀害,约2万名妇女遭强奸。

这部名为《南京照相馆》的电影,演员阵容星光熠熠,讲述一群平民躲在照相馆内避开日军搜捕的故事。它已成为票房热门,是一系列中国纪念二战结束80周年的日占恐怖时期题材影片中的首部作品。

然而,北京长期强调的“历史未竟之事”,仍在助长记忆与愤怒。

加藤在抖音上用中文回顾电影情节:“人们被排成一列站在河边,接着就开始枪杀⋯⋯一个与我女儿同龄的婴儿,正哭在母亲怀中,一名日本士兵冲上去,把她抓起来摔在地上。”

他说,日本网络上有很多人否认南京大屠杀,包括公众人物、甚至政治人物。“如果我们否认它,这种事情就会再次发生。”他呼吁日本人去看这些电影,“了解自己历史的黑暗面”。

这很快成为他最多人看的影片之一,在两周内有超过67万个赞好。

不过,留言区反响不一。置顶高赞评论引用了电影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一名中国平民对日本士兵说:“我们不是朋友。”

影迷在上海某电影院外排队,旁边是电影《南京照相馆》的宣传海报(20/7/2025)

《南京照相馆》是今年首部聚焦日军侵华恐怖时代的电影。

对中国而言,日本的残酷军事行动与占领,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黑暗篇章,而发生在当时首都南京的大屠杀更是深深的伤口。

令伤口难以愈合的,是中国认为日本从未真正承认其在占领地的暴行——不仅在中国,还包括韩国、当时的马来亚、菲律宾、印尼。其中最痛的争议之一,是约20万名遭日军强奸并被迫在军妓院工作的“慰安妇”,至今幸存者仍在争取道歉与赔偿。

加藤在影片中表示,这在日本并不是讨论话题:“遗憾的是,这些抗日战争电影在日本不会公开上映,日本人也不感兴趣去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时,该国已付出惨痛代价——东京在空袭中死亡超过10万人,广岛与长崎又先后遭原子弹摧毁。

然而在亚洲多地,人们乐见日本的战败,这些国家被日军夺去数百万条生命。在韩国,这天被称为“光复节”,意为重见光明。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佘子清在出席清明节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悼念仪式时手持菊花痛哭(资料图片)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经年的中日战争中最黑暗的一章。

“军事战争结束了,但历史战争仍在继续。”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申起旭教授(Prof Gi-Wook Shin)指出,中日两国对那段历史的记忆差异,加剧了紧张。中国人视日军侵略为重大且毁灭性的历史时刻,日本历史教育则更强调自己作为受害者的经历——原子弹灾难与战后复兴。

一名在日本生活15年、希望匿名受访的中国男子说:“我在日本认识的人都不太讨论这件事。他们觉得那已经是过去的事,国家也不太纪念,因为他们也认为自己是受害者。”

他自称是爱国者,但在日本生活并未因此遇到麻烦,因为日本人倾向回避敏感话题。

“有些人认为日军是去帮助中国建立新秩序——冲突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当然,也有人承认那是侵略。”

一名小学生高举中国国旗,身后是穿着白上衣、蓝色短裤,佩戴红蓝白领巾的学生队伍,他们站在有树木和高楼背景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胜利广场上。

中国每年都会举办活动,纪念1937年发生的南京大屠杀。

中日战争持续八年,从东北的满洲到西南的重庆,中国死难者估计在1000万至2000万之间,日本政府称有约48万名士兵丧生。

这段历史早已在获奖文学与电影中留下纪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作品也涉及此题材。

如今,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目标的政权下,这段历史再度被重提。习近平将他的“中国梦”描述为“民族复兴”。虽然中共严格审查自身历史——包括天安门镇压与近年的各种打压行动——却鼓励人们记住更久远的外敌历史。

习近平甚至将中日战争的起始时间提前至1931年日本侵占满洲,将其定义为“十四年抗战”,而非八年全面战争。

在他治下,北京对二战结束的纪念规模扩大——9月3日日本正式投降日,天安门广场将举行大型阅兵。

今年9月还将上映一部聚焦声名狼藉的“731部队”的新片,该支日军部队曾在日占满洲进行致命人体实验,上映日定在9月18日,即“九一八事变”纪念日。

此外还有《东极岛》,改编自中国渔民在日军袭击期间救出数百名英国战俘的真实事件;以及国有电影公司拍摄的纪录片《山河为证》,讲述中国的抗战历史。

一张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集体挥舞日本国旗欢呼胜利的黑白照片

1937年,日本皇军部队攻占南京后欢呼胜利。

这些作品似乎引起了共鸣。

一条在小红书有关《南京照相馆》的热门帖文下的留言写道:“一代人打了三代人的仗,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向先烈们致敬。”

另一篇获逾万人赞的微博影评称,电影那句“我们不是朋友”不仅是剧中角色之间的对白,也是“千万中国百姓对日本的心声。他们从未真诚道歉,还在供奉战犯,篡改历史——没有人会把他们当朋友。”

日本政府虽曾道歉,但不少中国人认为诚意不足。

“日本一直在传递矛盾信息。”申起旭说,指日本领导人在战争历史上的表态互相矛盾。

多年来,中国历史课本中都有一张照片——1970年,前西德总理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中国人期待日本也有类似举动。

然而情况并非一直如此。

201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阅兵式上,习近平乘车检閱部队。

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始以举行阅兵的新方式纪念日本投降。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局势并未平息。接下来三年,国民党——当时的执政党与抗日主力——与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爆发内战,最终毛泽东胜出,国民党退守台湾。

毛泽东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共产国家,他避免强调日本战争罪行,纪念活动以歌颂中共胜利、批评国民党为主,并需要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支持。事实上,日本是最早承认其政权的主要国家之一。

直到1980年代毛泽东去世后,日本占领史才再度成为中日关系的刺痛点。当时日本是经济强国,也是西方盟友,日本教科书的修改引发争议,中国与韩国指责其粉饰战争罪行。那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韩国也正走向民主化。

美国理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的国际关系副教授何忆南指出,中国领导层在去毛化后,将日军侵华的创伤作为中共的凝聚叙事。

“文化大革命后,中国人很大程度上对共产主义失望。既然共产主义失去吸引力,就需要民族主义。而日本是最方便的对象,因为它是最近的外来侵略者。”

她形容这是一种“编排好的历史再现”,对1945年的纪念活动往往淡化美国与国民党的贡献,并伴随着对日本官方立场的更严格审视。

Play video, "深圳日本人学校男童遇袭 市民称是“长期仇恨教育下的恶果”", 节目全长 1,4501:45

2024年9月:深圳日本人学校男童遇袭,市民称是“长期仇恨教育下的恶果”。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低头走向面带微笑、伸出手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何忆南教授认为,中日错过了和解的机会。

火上浇油的,还有日本右翼名人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日军强徵慰安妇,以及日本官员参拜供奉包括战犯在内的靖国神社。

在民族主义高涨的网络环境下,中日敌意甚至渗入日常生活——双方民众在对方国家遭到袭击。去年深圳还发生一名日本男童遇害事件。

随着中国崛起并在地区与全球展现更强势,中日关系的动态再次改变。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大国。何忆南指出,双方寻求历史和解的最佳时机其实是1970年代,当时两国关系较为密切。

“但他们只是说,把它忘了吧,搁置起来。历史从未真正处理过,如今问题又回来纠缠了。”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