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评论 > 正文  

赵紫阳六四说“邓掌舵”是出于好心

www.creaders.net | 2010-04-29 12:26:04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网友韩海宁分析文章:2010年1月号《开放》刊载了一个《特辑:赵紫阳的悔恨》,内容是

关于赵紫阳录音回忆录《改革历程》的,开放杂誌编辑部在这个特辑的前言中说“当赵费尽心力,无法改变四二六社论定性时,便决定诉之於天下舆论,将邓小平的决策,从幕后拎到大庭广眾之下来评判,等於一种「全民公投」。”

  他们的意思是,赵紫阳在六四事件中,作为总书记想让邓小平改变四二六社定性,但邓小平和李鹏等拒绝给学生让步。所以学潮中赵紫阳会见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时,透露了“十三届一中全会郑重作出决定,在最重要的问题上,仍然需要邓小平同志掌舵”的党内机密,暗指当时中国邓小平实际是最高领导人,政府对学潮的态度是邓小平说的算。赵紫阳公开这个是想通过广大民众对邓小平施压,迫使他让步。

  对于这一点,赵紫阳在软禁中一直否认透露“最重要的问题上,仍然需要邓小平同志掌舵”是为了利用大众向邓小平施压,而强调是在维护邓。《赵紫阳软禁中的谈话》《改革历程》等都有记载。

  为什么赵对戈尔巴乔夫说“十三届一中全会郑重作出决定,在最重要的问题上,仍然需要邓小平同志掌舵”是出于好心,总结起来主要有:

  1.为了向大众说明邓小平掌舵符合组织程序。赵紫阳在《改革历程》上说:我听到不少这样的议论:政治局常委为什么要向不是常委的邓小平汇报?这是不符合组织原则的。甚至还流传所谓“垂帘听政”等等指责的话。当时,觉得对这种情况我有必要站出来,加以澄清,加以说明。

  2.就像《中国六四真相》注明的,为了呼应邓小平上午的话,也为了进一步强调邓戈会晤是中苏两国高级会晤和邓小平在中国的重要作用。

  但不管怎么样,“邓掌舵”的话后,学生已经形成或确认了“邓小平说了算”的印象,话说出的第二天,攻击邓小平的标语明显增多,邓及他身边的人认为这是关键时刻抛出邓,引火上“邓 ”,这个讲话“成功地”离间了邓小平对赵紫阳的态度,起到了此前强硬派梦寐以求的效果。

  其实,有一点人们没太注意的是,和赵紫阳的话类似一些,胡耀邦下台前,胡耀邦对记者陆铿说而又被陆发表的“『照顾到军内歷来的论资排辈习惯就让他(指邓小平)兼任(指军委主席)了”的话,也加深了邓小平对胡耀邦的成见,加速了胡的下台。不过,赵的话的负面效果显然更大。

  可圈可点的是,赵紫阳的忠实秘书和下属鲍彤出狱后在著名学者陈小雅采访时说,是他加入的“邓掌舵”的这段话,他说「接见戈尔巴乔夫的讲话是事先写好的,但那段话是我加上去的。」当时之所以这麼做,是因为「(似乎是五四以后),毛毛(邓的女儿)找到阎明復,哭了,说邓在学生中的形象搞坏了。我们当时的意图,是改善邓的形象,缓和他和学生的关係。因为学生说他『垂帘听政』,是『慈禧太后』嘛!」

  赵紫阳在软禁中的私下密谈并没有把“邓掌舵”话的责任推到鲍彤身上,想来是因为,1.鲍彤加入的这段话是出于好心,同时鲍彤和赵紫阳的关系很好,六四后鲍彤并没有对失势的赵紫阳落井下石,他的宁折不弯的铮铮铁骨也使赵紫阳很感动;2.那段话当时是经赵紫阳同意加入的了,这是他们两个人共同的责任。

  赵说“邓掌舵”的话除了前面的两点原因,还有一点,就是姚监复所说的赵紫阳们的“政治幼稚性。他们没预料到这段有重大歧义的话传播出去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他们这方面的思维很幼稚。

  要是知道话捅出去后产生这么严重的后果,他们是不会这么做的。因为有一点他们是知道的,把党内矛盾散播到社会上带来的只能是激化矛盾 ,不会得到所希望的正面效果。这就相当于当众给了邓小平一个耳光,接著让邓服软。而邓小平是吃软不吃硬。

  其实,赵紫阳是富有心机的,第二代三大元老之一的李先念就不止一次说过,玩心眼没有一个人比得上赵紫阳;邓力群也在私人回忆录《十二个春秋  邓力群自述》中说了,胡耀邦这个人比较光明磊落,和人吵过架之后还不记仇,照样任用人家。而赵紫阳是当面对人很好,但背后他整了你你还不知道;在邓小平正式拿掉胡耀邦前,赵紫阳还打电话督促胡去邓小平家认错;赵紫阳软禁中也说过,在邓小平给胡耀邦传过去注意自由化问题后,胡耀邦应该如何如何积极回应。

  89学潮中,赵紫阳非常不应该地如期访问朝鲜,结果他走后,李鹏等人就有选择地搜集了一些证据,把一些学生最过激最刺耳的传单和口号传递给了邓,邓小平据此作出:这是一场有计划的阴谋,是一次动乱,其实质是要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產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赵紫阳回来后想劝说邓小平改变社论定性,进而缓和学运,但他知道自己不宜出面,而是找到了开明的许家屯,请许的好友邓最信任的亲信和好友杨尚昆游说邓小平。

  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赵紫阳的智囊团误导了他,致使他做出错误判断。邓小平对赵紫阳的态度的最终转变,浇灭了六四和解的最后一个火苗。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