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社会传真 > 正文  

智能住宅未必方便 盖茨家里铺84公里电缆 耗资5.3亿

www.creaders.net | 2001-11-01 06:13:59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智能大厦”、“智能小区”这样的称谓,在这个已经“数字化”了的信息时代已经越来越普通、越来越常见了。上网了、宽带了、可视对讲了、远程抄表了,这样就智能了?究竟什么样才算智能、商业语言里的智能虚不虚、能不能增值、智能的地界儿智能的物件儿有没有“弱智”的时候?


  20个系统装进一个大厦


  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助理、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仰效友,在说起正在兴建的包含两幢高达109米的综合办公大厦、5层国际会展中心、下沉式广场、娱乐休闲中心的现代化智能建筑群时,不无自豪。因为不仅这里会用到总线技术、智能CPU卡、COS系统、CATV有条件接收系统、精密空调系统等一系列清华同方自主技术产品,号称是“超5A智能建筑”的清华同方科技广场。


  公园里能上网咖啡厅里能办公


  这其中包括建筑物设备自控系统、能量计量系统、保安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接收系统、会议厅同声传译系统、无线上网系统、会议室智能管理系统、多功能厅智能管理系统、电视会议系统、智能卡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大屏幕显示及触摸屏系统、微小蜂窝数字无绳电话系统、移动通信覆盖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大厦物业管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中央系统集成。

  这样一口气数下来,20个系统装进一个大厦,会成什么样呢?用不太技术的语言形容,智能确实会有智能的好处。比如,智能卡管理系统可以让在这个大厦里办公的员工,用一张卡就能既做门禁、考勤、停车,又能在大厦里消费,真正做到“全楼一卡通”;比如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可以实现大厦内移动电话和手机的无障碍通讯;会议厅同声传译系统可以支持7种语言国际会议的同声系统;而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标准更是达到了每8平方米一对信息点。而且有意思的是,在这个大厦周围的数千米的绿地中,设计了一个网络公园的概念,在每一个座椅下都有端口,如果你对办公室的气氛不满意,完全可以拿着笔记本电脑到花园里来个露天办公。同样的待遇,在大厦内的咖啡厅以及其他的公共设施中也适用。


  智能大厦从根上说就是商业语言


  智能带给人们工作和生活空间的这些变化,似乎真的给人以技术无所不能的感觉。就拿比尔盖茨的家来说,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具有极度现代化气息的“活物”!盖茨下班回家途中便可在车内利用电脑遥控家中浴缸,自动注入适当温度的暖水,待他回家后即时享用。房子里的电脑感应器能随时因应住客的喜好,调校室内温度、灯光、音响和电视系统。人客到访时只要佩戴小型电子胸针,让电脑识别他们的位置,便可为他们提供服务。最特别和最奢侈的是,比尔.盖茨非常喜欢车道旁边的一棵140岁的老枫树。于是,他通过专门的监视系统给这棵树进行24小时的全方位监控,一旦监视系统发现它有干燥的迹象,将释放适量的水来为它解渴。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盖茨家智能的一小部分,而为此,在这座房子里共铺设了52英里电缆。这对于一般人来说,当然是不能企及的,因为这个家耗资5.3亿美元。但至少可以说明,智能这事,是要花钱的,而这笔钱最终是要算到使用者头上的,因此,智能这个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相当商业化的。

  国家建设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专家工作委员会常务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林贤光甚至干脆地说,智能大厦从根上说就是商业语言。


智能不智能没有准确概念


  国际上公认,1984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建成的城市广场是世界第一幢智能大厦。仅仅十多年里,智能建筑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林教授介绍说,我国智能建筑的起步比美、日等发达国家晚,但9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地产业的大发展而得以飞速提升。“这既是科技发展的大势所趋,又是社会需求的人心所向。”

  1998年6月8日建设部成立了“建设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专家工作委员会”,而现在中国全国性智能建筑法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已于2000年10月1日起颁布施行。目前在全国获得智能建筑市场准入资质的设计单位、系统集成商已达900多家。作为在建筑领域“提前开放”的行业,也有相当一些智能建筑设计和实施中国际知名的大公司参与到国内的市场竞争。

  然而,对待如何看待智能建筑这一问题上,林教授认为,没有一类房子叫智能的,也没有哪一种叫非智能的。“目前为止,并没有关于智能与不智能的确切的界限与概念。过去的建筑只是遮风挡雨、保暖防寒的一个掩避所,如果用21世纪对建筑的要求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智能和生态都应成为建筑本身的一种属性。就像建筑需要美观一样,建筑也需要智能。”


  管不好,再多的“智能”也是瞎掰之所以不好加以界定,恐怕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智能实在是件“没边”的事。

  林教授总结说,这个行业有两个特点。一是“长”,也就是说智能工程要覆盖一般建筑工程的全过程,从立项、设计、施工、安装,到验收甚至今后的物业管理,是全周期的介入;二是“宽”,覆盖多个行业,自动控制、网络、通讯、车辆管理、消防、保安等等,“毛数”起来就得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不过,评价起智能程度来,就不能以系统的多少来简单决断了。

  “重硬轻软”,重视系统建设、硬件配置,而忽视建成后的管理和服务,已经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远的不说,单说小区宽带入户这事,装的时候动静多大,到用的时候却是无人问津。因此,像林教授这样的专家认为,“很多问题并不在于技术水平的高低,即使是技术上能够解决,如果在管理和服务上跟不上也不行。”

  就比如美国纽约世贸中心的这次“9.11”事件,报导称当时有从90层走下来的生还者,而且在人员疏散时秩序井然,会给消防人员让路、给拉着导盲犬的盲人让路。“就冲这两件事,不经过训练绝对做不到。”林教授回忆去年在上海主持的国际超高层建筑经营管理的研讨会上,美国纽约世贸中心物业管理中心的经理艾连瑞斯介绍说,世贸中心一个月不定期的进行两次消防演习,内容包括整个大楼的人员疏散、抢救受伤的人,甚至包括一旦在突发事件后如何对付媒体、如何抚恤家属等,可谓面面俱到。想想你所在的写字楼,可能只有10层楼高,可能有最先进的火灾水灾等报警系统,但是一旦发生意外,有谁告诉过你怎么处理吗?


  一天误报420起智能也有“弱智”的时候


  一句话,“智能”不是万能的。

  拿安防问题来说,北京市公安局技防办的专家们就表示,在智能建筑中的安防系统中,除了门禁系统能阻止“看似不对劲儿的人进来”,其他的所有设施都只能报警。换句话说,“智能”没法帮你抓贼,那有了贼怎么办?只能是保安人员上去抓。这就有一个管理和训练的问题。

  说起抓贼来,还有一个“故事”。在深圳某著名的住宅小区,最近就出了这么一当子事。小区里共有5000户居民,近一年来有1000户居民安装了家庭智能控制设备。而其中的防盗报警功能最近却让小区的保安人员不得安生。按说,小区内180名保安人员已经够多的了,但是误报几乎在每时每刻发生着。最多的一次,小区保安一天就接到了420起误报,查都查不过来。


  看来,智能也有“弱智”的时候。


  之所以智能会不保险,至少有一条很现实的原因。那就是目前中国还没有关于智能设备产品的一个标准。另一方面,在这个行业中,鲜少有像清华同方这样有份量的企业,中小型企业居多。几十个人的小企业一大堆,再加上一般是房地产开发商统一定货。往往等到需要售后服务时却发现制造商已经人去楼空了。


  “智能”增值谁能打保票


  眼下,无论是写字楼还是住宅,在销售中恐怕没有不提智能的。这已经是一个人所皆知的卖点。当然,越智能的房子就会越贵,因为它附加的价值高,只是,“智能”了就增值了吗?先说一条,据英国一家公司测算的数据,一个建筑的寿命在75年,一个机电设备的寿命在15年,而电子产品的寿命是3年。当然,并非说3年后这东西就不能用了,但至少它“落后”了。可能那时候,就更需要管理来让它延长寿命了。

  再者说,“智能”里的这么多功能都不是白来的,都是业主掏钱买的。因此开发商自然愿意是越多越好。而业主反而没有选择的余地。而林教授认为,“事实上太多的智能没什么太大必要。”据了解,建设部也正在拟定一部“智能化住宅和智能化小区技术分类标准”,有望在明年出台。届时可能会分为两档,一档是基本配置,也就是说达到了智能要求的“及格线”;另一档是自选配置,如果有条件的话,用户可以选择添加。因为,人们所需要的智能是“现实的、合理的和可行的”。

  尽管说智能建筑领域还有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但是毕竟它带给人们更多的便捷和舒适,而且21世纪的建筑也正在向着“人性的、智能的、生态的”这一趋势发展着。只是,智能也好、科技也好、数码也好,对于这些听上去有些玄乎的东西,还是保持一个理智、清醒的头脑比较好。□齐馨/文


  国际住宅智能化的演变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大量采用电子技术的家用电器面市,开始称之为住宅电子化,?HE,HomeElectronics?;80年代中期、将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与安保防灾设备各自独立的功能综合为一体后,形成了住宅自动化概念(HA,HomeAutomation)。80年代末,由于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对住宅中各种通信、家电、安保设备通过总线技术进行监视、控制与管理的商用系统,这在美国称为智慧屋?WH,WiseHouse?、在欧洲称为时髦屋(SH,SmartHome)。日本建设省在推进智能建筑概念时,抓住用于住宅的总线技术为契机,提出了家庭总线系统概念(HBS,HomeBusSystem),在1988年9月制定了HBS标准。1988年初提出对住宅区内所有住宅的信息管理采用超级家庭总线技术(S-HBS,Super-HomeBusSystem)。

  1990年左右,日本在幕张建立了一个高水平示范性的智能住宅区,美国、新加坡也都建有基于EIA在1988年制定的智能化住宅系统?IHS?及其通信标准——家庭总线(HDS,HomeDistrubutionSystem)的智能化住宅。

  前不久,德国杜伊斯堡大学内,建成世界首座样板智能住宅,外观看似一幢普通的两层楼房,但其内部完全实现了电子化和网络化。(完)


财经时报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王毅遭当面狠呛!中共战狼变绵羊
2 东部战区出大事了 苗华案新解
3 突发!琼瑶台湾家中自杀 遗作曝光
4 中国留学生自驾被捕 保释金1.7亿刀 警员笑
5 鱼死网破,首尔之冬正在上演
热门专题
1
苗华被抓
6
美国大选
11
台湾大选
2
川普
7
以哈战争
12
李克强
3
俄乌战争
8
巴黎奥运
13
中国爆雷
4
中美冷战
9
三中全会
14
李尚福出事
5
万维专栏
10
中共两会
15
秦刚失踪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