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万维专稿:冷血杀手的共性

www.creaders.net | 2007-04-18 16:23:50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记者唯一编译报道:路透社文章指出,象佛州理工大学冷血杀手赵乘熙这样的人通常是很不合群,对外界充满仇恨,把自己的失败归于他人的罪过。

一位波士顿西北大学的犯罪学教授Alan Fox说,1966年在德克萨斯大学Charles Whitman枪杀了十三人,掀起了美国冷血大屠杀的时代。从那时起,美国每年大约有十几起屠杀案件,每个案件中伤亡至少四人。四十年来,这些案件的发生频率一直保持不变,但是由于武器的杀伤力越来越大,死伤人数不断上升。

本星期一发生在佛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枪杀案,现在官方已经公布了作案人,就是南韩裔的赵乘熙,他有合法的美国居民身份。在这次案件中他先杀死了32位学生和教师,最后自杀。

Fox教授说:“很多冷血大屠杀的杀手都有同样的一个动机,就是复仇的欲望。他们觉得身边发生的一切都不公平,必须采取暴力方法解决。他们将自己的失败归罪于他人,觉得不值得活下去。这些人通常会自杀,但是在自杀之前一定要杀死一些无辜的人方觉得满意,而且他们觉得是那些人被杀是其应得的惩罚。”

与大屠杀杀手(在同一时间内杀很多人)不同的还有连环杀手(就是在一段时间之内分期杀人) 。心理学家说,连环杀手通常的动机是为了证实他有能力控制别人的生命,他们选择牺牲品时通常是随机的。

冷血大屠杀杀手通常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长期处于焦虑中,有一段失败的历史;
-总是将自己的失败归罪于别人,不承认自己的缺点;
-不喜欢社交,常常是扮演孤独者的角色;
-最后的致命的一击往往是被女朋友甩掉或者被公司开除;
-喜欢玩武器,特别是杀伤性大的武器。

Fox教授和另一位专家合作的一本书中还专门列出了三种容易导致大屠杀的复仇心理:

-有针对性的复仇:比如2000年软件工程师Michael McDermott杀死了七位公司的同事,他主要针对的是公司的人事部门工作人员。

-分类复仇:这类人选择的复仇对象是某一群体,比如女性,黑人或者亚裔人。1989年,在蒙特利尔Marc Lepine一次杀死了14位女性,因为他认为女权主义者毁坏了他的生活。

-无目标性的复仇:这里杀手在选择牺牲品时没有什么针对性,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目标。比如1991年在德克萨斯的一家饭店里,George Hennard杀死了20几名顾客。

专家指出,在无目标性的屠杀里,凶手很多时候是神经有问题。

Fox教授说,现在炸弹也是一种大屠杀的武器。比如在1995年在俄克拉荷马Timothy McVeigh炸毁了联邦政府的一座大楼。

不过,一般杀手多选择用枪做凶器。这些杀手都把用枪射击牺牲品当做一种享受。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最高层重新分工 习仅剩国家主席
2 他们一丝不挂裸体参观博物馆 画面曝光
3 落入陷阱 北京有大麻烦
4 习落败退场?四中全会敲定10月举行
5 上将突然失联 军报连发5文否定习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