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哥大博士生华裔代表 对"身份政治"这样说

www.creaders.net | 2017-05-18 13:46:18  世界日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喻俐雅为哥伦比亚大学2017级最杰出博士毕业生,成长文化背景极其多元,中国出生,德国长大,英国学习政治哲学,而伴随她抵达哥大的,是对自身文化归属的无数问号。如今代表哥大博士毕业生致辞,她希望通过政治学与社会神经科学相结合,为亚裔在世界舞台上的发声,创造属于亚裔的政治语言。

哥大学文理研究院(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14日举行2017级博士毕业典礼,喻俐雅作为唯一学生代表在典礼上致辞。她不仅是常春藤盟校毕业典礼学生致辞中难得的华裔代表,在东西方多国成长的背景更是罕见。

喻俐雅在中国湖南出生,两岁时随父母移居德国,13岁后又作为德籍华裔搬回中国北京,就读德国使馆学校,高中毕业后独自赴至英国剑桥大学就读,硕士与博士则就读于纽约哥大政治学系。自幼在东西方世界奔波,她表示自己"就像一匹马",在中国、德国、英国、美国身分之间奔跑,却也让自己从十几岁时便试图追寻"身分自由",也立志对分布世界各地几代华裔移民对自身文化和智识归属困惑寻求解答。

她以德语为母语,目前亦为德国籍,身上这层"德国人"的身分印记,深切体会冷战结束后的德国社会撕裂与重建、身分及政治认同重构的过程。但出身中国家庭,受中华文化熏陶,有着永远无法改变的华裔面孔,从幼年至今一直穿梭华裔为少数族裔西方社会,有着华裔移民常见对东西方之间无所归依的体验。

"我在华人同胞眼裡太过『西化』,但在西方同僚、教授、朋友眼中,又太过『外族』。"在文化、族裔冲突上的切身体验,让她在政治学博士的研究中,专注于身分政治,并开创性地将社会神经科学同政治学相结合,发展出神经政治学理论,探讨亚裔在高度多元和割裂社会中,如何与外族裔及主流社会共存与合作。

喻俐雅指出,现行族裔、身分定义的"政治语言",是民权运动的产物,属于白人与非洲裔两个族裔,但并不属于亚裔。亚裔在西方国家人口不断上升,但"不可见"、"非人化"问题显着,不被主流政治讨论所纳入,难获关注,因此在西方国家生活、定居的亚裔移民,需创造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亚裔群体在西方的身分和经历。"这一语言应该是亚裔自己的,不该是白人的语言,也不该是民权运动中的,而是有亚裔文化特征、亚裔历史的语言,包含对亚裔身分的正确认识和充分自信。"既不对自己文化感到"羞愧",也不应夜郎自大。

喻俐雅目前在维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政治系任讲师,希望通过继续研究,在21世纪历史的语境中,寻求对亚裔身分危机的解决。而刚30岁,她表示对未来发展还有更大雄心,"德国还没亚裔的民选官员",憧憬着未来或将回德国从政参选,创造海外华人的又一历史。

哥伦比亚大学17日举行全校毕业典礼,正逢大热天,许多毕业生戴着墨镜,或脱下学士服参加。(记者许振辉/摄影)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