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康涅狄格号南海撞击“可能事故区域”曝光

www.creaders.net | 2021-10-12 22:30:27  新头壳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国“海狼级”核子动力潜艇“康涅狄格号”传出10月2日在南海国际水域撞上不明物体,导致11名船员受伤。而长期研究南海问题的中国智库“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平台13日以一张卫星照片推测“可能的事故区域”在西沙群岛东测、半径200海浬(370公里)左右的扇形区域。 

康涅狄格号南海撞击“可能事故区域”曝光

  “南海战略”12日就找出1张卫星照片,指3日在西沙群岛中国自画的12海浬“红线”东南边角,再向东南方约42.8海浬(79.3公里)处,发现1艘疑似潜艇。而13日就以该地点,以半径200海浬画出潜舰之前可能运动的范围,再推测圆形范围的1/4、东北扇形区块是“可能的事故区域”。

       推文中指“康涅狄格号”不管是奉派协助保卫航空母舰“卡尔文森号(CVN-70)”经过南海,或在此一区域监视解放军潜舰动态,最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是海南岛、西沙群岛与巴士海峡所连成的三角区域。

  目前“康涅狄格号”究竟碰撞到什麽?美军依然三缄其口。中国使出“激将法”,称美军之所以不肯说明,是因为犯了“低级错误”;还有中国网友在社交平台散布假信息,说是《法新社》报道,称中国南海养殖渔业有限公司的黄花鱼(大黄鱼)养殖箱被不明物体碰撞,造成约5万斤黄花鱼及海洋养殖产品脱逃,损失4亿人民币。而俄罗斯退役海军上将、前波罗的海舰队司令瓦卢耶夫(Vladimir Valuyev)则认为,可能是撞上了一个最近建成或仍在建设中,海图上尚未标示的石油鑽井设施。

康涅狄格号南海撞击“可能事故区域”曝光

美军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撞上不明物,相关人员正在检查艇体状况。  

  根据了解,一般状况下潜舰为保持隐密性,在航行途中仅会开启“被动声呐”,即可侦测附近能发出声源振波的物体,藉以研判闪避;而若是该物体为非运作中机械、非动物生物体,则必须使用“主动声呐”,利用回波去计算方位及物件大小。对于海底地形、地貌则仰赖调查船、研究船长期测绘更新,提供潜舰使用。推测此次事故原因为“康”舰仅开启“被动声呐”,遭遇海底洋流捲带不明物体衝击造成损伤。该类不明物体可能包括解体沉船、弃置渔具、礁岩石块或大型鱼雷、繫留水雷未爆弹等。研判与其他潜舰或水下无人载具碰撞的机率相对较低。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中国突然扣押冻结大量人民币
2 毛远新毛新宇亮相!中共高调纪念毛诞130周
3 2024 “灾难之门”恐打开
4 不用签证了 这国明年1月起对全球免签
5 最后的收割 中共盯上200万亿民储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中国突然扣押冻结大量人民币
2 倒闭了,马斯克梦碎
3 2023最富国家最新排名:美国进前十 第一名
4 中国一群工人自己搭伙做饭 竟挨罚15万元
5 毛远新毛新宇亮相!中共高调纪念毛诞130周
6 朱令案| 凤凰卫视对孙维的专访:我哪知道有
7 与习近平共餐后 美企抛售100亿不动产 逃离
8 贬到20?人民币要出大问题
9 警钟敲响 中国多省扛不住了
10 2024 “灾难之门”恐打开
热门专题
1
台湾大选
6
李克强猝逝
11
台海风云
2
中美冷战
7
中国爆雷
12
战狼外交
3
以哈战争
8
李尚福出事
13
普里戈津
4
乌克兰战争
9
秦刚失踪
14
涿州水灾
5
万维专栏
10
火箭军悬案
15
润出中国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科罗拉多的判决正好让共和党换 karkar
2 从拜登这一段话看将人工智能应 玉质
3 2023回国见闻之四 消失的外国 西顾
4 超级AI一定会首先出现在中国! 阿妞不牛
5 假如中共武力攻台,可能的時間 日月光华
6 2023金秋故乡行(25)策克口岸 绿岛阳光
7 在中国做生意的真正危险是什么 听雨楼主
8 假如习近平此时死了会怎样? 山蛟龙
9 朱令,28年前就死了 流岛
10 真正爱神 赞美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民主和基督教没有一毛钱关系 山货郎
2 武统?台湾的“问讲”们这样讲 人参花
3 川普被剥夺参选权,是三权分立 白草
4 李洪志要做掉虞超不难,难的是 金复新
5 科罗拉多的判决正好让共和党换 karkar
6 假如习近平此时死了会怎样? 山蛟龙
7 超级AI一定会首先出现在中国! 阿妞不牛
8 人类冲突的本质根源是什么? 特有理
9 从哈佛校长的攻防战看今天美国 石头村
10 川普的那话真是纳粹言论吗? 特有理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3.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