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卡尔文森”号(USS Carl Vinson,CVN-70)航母上的F-35C舰载机表面鏽迹斑斑。(五角大厦国防视觉资讯发布服务单位/DVIDS)
1架F-35C隐形战机最近因撞上“卡尔文森”号(USS Carl Vinson,CVN-70)航母飞行甲板,坠落南海,而引发各方高度关注。事实上,同款战机在这次首度部署中,已出现相当显著的耗损。
据《动力》(The Drive)网报导,传统上,F-35雷达波吸收蒙皮是由对环境极敏感的材料製成。尽管众所周知,大幅改良的雷达波吸收材料(RAM)已整合到F-35的设计中,但最近F-35C首度巡航的影像,却引发了有关在严苛海洋环境下,维护机身涂层是否容易的潜在问题。
海军版F-35C不像空军版F-35A,包括机身中央,机翼和尾翼表面上大都出现了红棕色的条纹和斑点。事实上,它们看起来简直像生鏽了,但这对海军来说,并非完全闻所未闻。不过,这和大多数有关F-35的事情一样,事实很可能要複杂得多。
尽管雷达波吸收材料改良了好几次,但在频繁暴露于海上的严苛环境下,很可能还是会出现类似迹象。而构成F-35的雷达波吸收材料是高机密,据说部分是直接烤在战机的蒙皮段上,早在隐形技术刚开始发展时,铁是就是已知的雷达吸收波涂层成分之一。不过,生鏽毕竟只会影响如铁或钢等铁金属,但F-35主要由複合材料打造机身并不会生鏽。
毫无疑问的,F-35C部署海上约6个月后,看来似乎有点“落漆”,但这些鏽痕可能不会对机身,甚至隐形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以往F-22和B-2等隐形战机因日积月累,以致隐形性能下降,到达某个程度,或是引发执行任务的顾虑时,就会接受维修,好恢复最佳状态。事实上,雷达波吸收材料无论曝露在高湿或高温等环境下,隐形性能都可能加速下降。
The original file was over exposed, here you go! pic.twitter.com/1Z9FiFHAJf
— Tyler Rogoway (@Aviation_Intel) January 31, 2022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东部战区真出大事了 |
2 | 土木工程师发文,中铁十局的事越闹越大 |
3 | FBI突袭搜索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恐引发新一波 |
4 | 头上响炸雷 北京最忌讳的事就要发生 |
5 | 网传新冠疫苗之父杨晓明被判死刑 官媒沉默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